[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胡适:如何学习中国哲学

送交者: 炫笔伏逼[♂☆★★★不闻风知★★★☆♂] 于 2022-04-14 23:16 已读 6450 次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关注

我特地把这些做哲学史的方法详细写出。


一来呢,我希望国中学者用这些方法来评判我的书;二来呢,我更希望将来的学者用这些方法来做一部更完备更精确的《中国哲学史》。


——胡适


什么是哲学?


哲学的定义从来没有一定的。我如今也暂下一个定义:“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例如行为的善恶,乃是人生一个切要问题。平常人对着这问题,或劝人行善去恶,或实行赏善罚恶,这都算不得根本的解决。哲学家遇着这问题,便去研究什么叫做善,什么叫做恶;人的善恶还是天生的呢,还是学得来的呢;我们何以能知道善恶的分别,还是生来有这种观念,还是从阅历经验上学得来的呢;善何以当为,恶何以不当为;还是因为善事有利所以当为,恶事有害所以不当为呢;还是只论善恶,不论利害呢;这些都是善恶问题的根本方面。必须从这些方面着想,方可希望有一个根本的解决。


因为人生切要的问题不止一个,所以哲学的门类也有许多种。例如:


一、天地万物怎样来的。(宇宙论)


二、知识、思想的范围、作用及方法。(名学及知识论)


三、人生在世应该如何行为。(人生哲学,旧称“伦理学”)


四、怎样才可使人有知识,能思想,行善去恶呢。(教育哲学)


五、社会国家应该如何组织,如何管理。(政治哲学)


六、人生究竟有何归宿。(宗教哲学)哲学史


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上的位置


世界上的哲学大概可分为东西两支。东支又分印度、中国两系。西支也分希腊、犹太两系初起的时候,这四系都可算作独立发生的。到了汉以后,犹太系加入希腊系,成了欧洲中古的哲学。印度系加入中国系,成了中国中古的哲学。到了近代印度系的势力渐衰,儒家复起,遂产生了中国近世的哲学,历宋元明清直到于今。欧洲的思想,渐渐脱离了犹太系的势力,遂产生欧洲的近世哲学。 到了今日,这两大支的哲学互相接触,互相影响。


五十年后,一百年后,或竟能发生一种世界的哲学,也未可知。


中国哲学史的三个时代


中国哲学史可分为三个时代:


(一)古代哲学自老子至韩非,为古代哲学。这个时代,又名“诸子哲学”。


(二)中世哲学自汉至北宋,为中世哲学。这个时代,大略又可分作两个时期:

(甲)中世第一时期。自汉至晋,为中世第一时期。这一时期的学派,无论如何不同,都还是以古代诸子的哲学作起点的。例如《淮南子》是折衷古代各家的;董仲舒是儒家的一支;王充的天论得力于道家,性论折衷于各家;魏晋的老庄之学,更不用说了。


(乙)中世第二时期。自东晋以后,直到北宋,这几百年中间,是印度哲学在中国最盛的时代。印度的经典,次第输入中国。印度的宇宙论、人生观、知识论、名学、宗教哲学,都能于诸子哲学之外,别开生面,别放光彩。


(三)近世哲学唐以后,印度哲学已渐渐成为中国思想文明的一部分。印度哲学在中国,到了消化的时代,与中国固有的思想结合,所发生的新质料,便是中国近世的哲学。


明代以后,中国近世哲学完全成立。 佛家已衰,儒家成为一尊。于是又生反动力,遂有汉学、宋学之分。故清初的诸子学,不过是经学的一种附属品,一种参考书。 不料后来的学者,越研究子书,越觉得子书有价值。于是从前作经学附属品的诸子学,到此时代,竟成专门学。一般普通学者,崇拜子书,也往往过于儒书。


综观清代学术变迁的大势,可称为古学昌明的时代。自从有了那些汉学家考据、校勘、训诂的工夫,那些经书子书,方才勉强可以读得。 这个时代,有点像欧洲的“再生时代”(再生时代西名Ponaissance,旧译文艺复兴时代)。


我们中国到了这个古学昌明的时代,不但有古书可读,又恰当西洋学术思想输入的时代,有西洋的新旧学说可供我们的参考研究。我们今日的学术思想,有这两大源头:一方面是汉学家传给我们的古书;一方面是西洋的新旧学说这两大潮流汇合以后,中国若不能产生一种中国的新哲学,那就真是辜负了这个好机会了。


学习中国哲学的两种史料


哲学史的史料,大概可分为两种:一为原料,一为副料。今分说于下:


一、原料哲学史的原料,即是各哲学家的著作。


近世哲学史对于这一层,大概没有什么大困难。但近世哲学史的史料,也不能完全没有疑窦。如谢良佐的《上蔡语录》里,是否有江民表的书?如朱熹的《家礼》是否可信为他自己的主张?这都是可疑的问题。又宋儒以来,各家都有语录,都是门弟子笔记的。这些语录,是否无误记误解之处,也是一个疑问。


到了中世哲学史,便有大困难了。汉代的书,如贾谊的《新书》,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都有后人增加的痕迹。如《世说新语》说魏晋注《庄子》的有几十家,今但有郭象注完全存在。故中古哲学史料最不完全。我们不能完全恢复魏晋人的哲学著作,是中国哲学史最不幸的事。


到了古代哲学史,这个史料问题更困难了。表面上看来,古代哲学史的重要材料,如孔、老、墨、庄、孟、荀、韩非的书,都还存在。仔细研究起来,这些书差不多没有一部是完全可靠的。大概《老子》里假的最少。称“子曰”或“孔子曰”的书极多,但是真可靠的实在不多。


更想到孔门一脉的儒家,所著书籍,何止大小戴《礼记》里所采的几篇?如此一想,可知 中国古代哲学的史料于今所存不过十分之一二。其余的十分之八九,都不曾保存下来。古人称“惠施多方,其书五车”。于今惠施的学说,只剩得一百多个字。若依此比例,恐怕现存的古代史料,还没有十分之一二呢!


原著的书既散失了这许多,于今又无发见古书的希望,于是有一班学者,把古书所记各人的残章断句,一一搜集成书。如汪继培或孙星衍的《尸子》,如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 这种书可名为“史料钩沉”,在哲学史上也极为重要。如惠施的五车书都失掉了,幸亏有《庄子·天下篇》所记的十事,还可以考见他的学说的性质。


又如各代历史的列传里,也往往保存了许多中古和近世的学说。例如《后汉书》和《仲长统传》保存了三篇《昌言》;《梁书》的《范缜传》保存了他的《神灭论》。这都是哲学史的原料的一部分。


二、副料 原料之外,还有一些副料,也极重要。


凡古人所作关于哲学家的传记、轶事、评论、学案、书目都是哲学史的副料。例如《礼记》中的《檀弓》,《论语》中的十八、十九两篇,《庄子》中的《天下篇》,《荀子》中的《正论篇》《吕氏春秋》,《韩非子》的《显学篇》,《史记》中各哲学家的列传,皆属于此类。近世文集里有许多传状序跋,也往往可供参考。至于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及黄宗羲、黄百家、全祖望的《宋元学案》更为重要的哲学史副料。


副料的重要,约有三端:


第一,各哲学家的年代、家世、事迹,未必在各家著作之中, 往往须靠这种副料,方才可以考见。


第二,各家哲学的学派系统、传授源流, 几乎全靠这种副料作根据。例如《庄子·天下篇》与《韩非子·显学篇》论墨家派别,为他书所无。


第三, 有许多学派的原著已失,全靠这种副料里面,论及这种散佚的学派,借此可以考见他们的学说大旨。如《庄子·天下篇》所论宋钘、彭蒙、田骈、慎到、惠施、公孙龙、桓团及其他辩者的学说。


为何要审定哲学史料?


中国人作史,最不讲究史料。神话官书,都可作史料,全不问这些材料是否可靠。 却不知道史料若不可靠,所作的历史便无信史的价值。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何等崇拜孔子,但他对于孔子手定之书,还持怀疑态度。何况我们生在今日,去古已远,岂可一味迷信古书,甘心受古代作伪之人的欺骗?


哲学史最重学说的真相,先后的次序和沿革的线索。若把那些不可靠的材料信为真书,必致(一)失了各家学说的真相;(二)乱了学说先后的次序;(三)乱了学派相承的系统。


读古书的人,须知古书有种种作伪的理由


第一,有一种人实有一种主张,却恐怕自己的人微言轻,不见信用,故往往借用古人的名字。《庄子》所说的“重言”即是这一种借重古人的主张。康有为称这一种为“托古改制”,极有道理。古人言必称尧舜,只因为尧舜年代久远,可以由我们任意把我们理想中的制度一概推到尧舜的时代。


第二,有一种人为了钱财,有意伪作古书。试看汉代求遗书的令和诸王贵族求遗书的竞争心,便知作假书在当时定可发财。这一类造假书的,与造假古董的同一样心理。他们为的是钱,故东拉西扯,篇幅越多,越可多卖钱。


审定哲学史料的5种方法


审定史料乃是史学家第一步根本工夫西洋近百年来史学大进步,大半都由于审定史料的方法更严密了。凡审定史料的真伪,须要有证据,方能使人心服。 这种证据,大概可分五种(此专指哲学史料):


(一)史事书中的史事,是否与作书的人的年代相符。如不相符,即可证那一书或那一篇是假的。如庄子见鲁哀公,便太前了;如管仲说西施,便太后了。这都是作伪之证。


(二)文字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字,不致乱用。作伪书的人,多不懂这个道理,故往往露出作伪的形迹来。如《关尹子》中所用字:“术咒”、“诵咒”、“役神”、“豆中摄鬼、杯中钓鱼、画门可开、土鬼可语”,“婴儿蕊女、金楼绛宫、青蛟白虎、宝鼎红炉”,是道士的话。“石火”、“想”、“识”、“五识并驰”、“尚自不见我,将何为我所”,是佛家的话。这都是作伪之证。


(三)文体不但文字可作证,文体也可作证。如《管子》那种长篇大论的文体,决不是孔子前一百多年所能作的。后人尽管仿古,古人决不仿今。如《庄子》中《说剑》《让王》《渔父》《盗跖》等篇,决不是庄周的文体。


(四)思想凡能著书立说成一家言的人,他的思想学说,总有一个系统可寻,决不致有大相矛盾冲突之处。故看一部书里的学说是否能连络贯串,也可帮助证明那书是否真的。最浅近的,例如《韩非子》的第一篇,劝秦王攻韩,第二篇,劝秦王存韩。这是绝对不相容的。司马光不仔细考察,便骂韩非请人灭他自己的祖国,死有余辜,岂不是冤煞韩非了!


(五)旁证以上所说四种证据,史事、文字、文体、思想,皆可叫做内证。因这四种都是从本书里寻出来的。 还有一些证据,是从别书里寻出的,故名为旁证。旁证的重要,有时竟与内证等。


整理哲学史料的3种方法


哲学史料既经审定,还须整理。无论古今哲学史料,都有须整理之处。但古代哲学书籍,更不能不加整理的工夫。 今说整理史料的方法,约有三端:


(一)校勘


古书经了多少次传写,遭了多少兵火虫鱼之劫,往往有脱误、损坏种种缺点。校勘之学,便是补救这些缺点的方法。这种学问,从古以来,多有人研究,但总不如清朝王念孙、王引之、卢文弨、孙星衍、顾广圻、俞樾、孙诒让诸人的完密谨严,合科学的方法。大抵校书有三种根据:(一)是旧刊精校的古本。(二)是他书或类书所授引。(三)是本书通用的义例。


(二)训诂


古书年代已久远,书中的字义,古今不同。三百年来,周、秦、两汉的古书所以可读,不单靠校勘的精细,还靠训诂的谨严。


今述训诂学的大要,约有三端:


(一)根据古义或用古代的字典(如《尔雅》《说文》《广雅》之类),或用古代笺注(如《诗》的毛、郑,如《淮南子》的许高)作根据,或用古书中相同的字句作印证。


(二)根据文字假借、声类通转的道理。古字通用,全由声音。但古今声韵有异,若不懂音韵变迁的道理,便不能领会古字的意义。


(三)根据文法的研究。古人讲书最不讲究文法上的构造,往往把助字、介字、连字、状字等都解作名字代字等等的实字。清朝训诂学家最讲究文法的,是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两人。


以上所述三种根据,乃是训诂学的根本方法。


(三)贯通


上文说整理哲学史料之法,已说两种。 校勘是书的本子上的整理,训诂是书的字义上的整理。没有校勘,我们定读误书;没有训诂,我们便不能懂得书的真意义


这两层虽极重要,但是作哲学史还须有第三层整理的方法。


这第三层,可叫做“贯通”。贯通便是把每一部书的内容要旨融会贯串,寻出一个脉络条理,演成一家有头绪有条理的学说。宋儒注重贯通,汉学家注重校勘训诂。但是宋儒不明校勘训诂之学(朱子稍知之而不甚精),故流于空疏,流于臆说。清代的汉学家,最精校勘训诂,但多不肯做贯通的工夫,故流于支离碎琐。


整理哲学史料的第三步,必须于校勘训诂之外,还要有比较参考的哲学资料我做这部哲学史的最大奢望,在于把各家的哲学融会贯通,要使他们各成有头绪条理的学说。我所用的比较参证资料,便是西洋的哲学但是我虽用西洋哲学作参考资料,并不以为中国古代也有某种学说,便可以自夸自喜。我们若想贯通整理中国哲学史的史料,不可不借用别系的哲学,作一种解释演述的工具。 此外别无他种穿凿附会、发扬国光、自己夸耀的心。


我理想中的《中国哲学史》


我的理想中,以为要做一部可靠的中国哲学史,必须要用这几条方法。


第一步须搜集史料。第二步须审定史料的真假。第三步须把一切不可信的史料全行除去不用。第四步须把可靠的史料仔细整理一番:先把本子校勘完好,次把字句解释明白,最后又把各家的书贯串领会,使一家一家的学说,都成有条理有统系的哲学。做到这个地位,方才做到“述学”两个字。


然后还须把各家的学说,笼统研究一番,依时代的先后,看他们传授的渊源,交互的影响,变迁的次序,这便叫做 “明变”。然后研究各家学派兴废沿革变迁的原故,这便叫做 “求因”。然后用完全中立的眼光,历史的观念,一一寻求各家学说的效果影响,再用这种种影响效果来批评各家学说的价值,这便叫做 “评判”


这是我理想中的《中国哲学史》,我自己深知道当此初次尝试的时代,我这部书定有许多未能做到这个目的和未能谨守这些方法之处。所以我特地把这些做哲学史的方法详细写出。一来呢,我希望国中学者用这些方法来评判我的书;二来呢,我更希望将来的学者用这些方法来做一部更完备更精确的《中国哲学史》。


(文字摘自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段落、小标题有调整)


延伸阅读:学习中国哲学的好书


1.《中国哲学史大纲》


胡适 著


在传统中国,经学凌驾于所有的学术之下,而胡适的这部中国哲学史,将其当成独立学科,将经学与之剥离开,因此冯友兰说“在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近代化工作中,胡适创始之功,是不可埋没的”。中国哲学史的近代化,其实也就是学术转型,由经学范型转向西学范例,由此可见胡适的创始之功的意义。


《中国哲学史大纲(插图本)》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2.《中国哲学史新编》


冯友兰 著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经典著作。


本书以时代思潮为纲,以对每个思潮中涌现出的哲学中心问题的阐释为要,对中国哲学史做出了全面而深透的研究;综合历朝历代的政治条件、社会环境和文化事件,提炼出一系列具有时代意义和学术高度的独创性见解,对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本书在着重探讨中国哲学发展历程的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对中国文化史和思想史进行了梳理,呈现出一个高度浓缩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3.《中国哲学大纲》


张岱年著


中国哲学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张岱年:“中国哲人探求真理,目的乃在于生活之迁善,而务要表见之于生活中。”张岱年指出中国哲学认为宇宙是一个变易大流,一切都在变易中,而整个宇宙是一个生生不已无穷无尽的变易历程。书中特别突出了人生论,人我和谐之道的宣示被作者认为是中国哲学的最大贡献。



4.《中国哲学史》


郭齐勇 编著


初学者进入中国哲学堂奥之门径。


本书直奔哲学性的主题,以此来选择思潮与代表人物,突出其哲学思想的要点与重点,抓大放小,准确把握有关范畴与命题,客观地评述各家各派的贡献与局限。本书凝聚了郭齐勇教授三十多年教学与研究的心得,反映了中国哲学学科创设百多年来数代学者的共业与积累。


书中集中加强了对有代表性的原著经典与人物思想的平情的理解与相应的诠释,努力分析中国哲学自身的内涵与特点,特别是与西方哲字的差别,避免了穿靴戴帽、削足适履。



5.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120年纪念版)


哲学·宗教类38种


书目:


1. 中国伦理学史(外一种) 蔡元培


2.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溟


3. 科学与玄学 罗志希


4. 论逻辑经验主义 洪谦


5. 认识论 张东荪


6. 科学方法论 科学概论 王星拱


7. 中国哲学史大纲 胡适


8. 知识论(上、下) 金岳霖


9. 法相唯识学 太虚


10. 陈康:论希腊哲学 陈康


11. 康德的知识学 齐良骥


12. 中国文化的展望 殷海光


13. 中国道教史 傅勤家


14. 佛道散论 蒙文通


15. 中国哲学史(上、下) 冯友兰


16. 艺境 宗白华


17. 西方美学史(上、下) 朱光潜


18. 近代唯心论简释 贺麟


19. 康德学述 郑昕


20. 佛学研究十八篇(校点本) 梁启超


21. 中国景教 朱谦之


22. 德国古典美学 蒋孔阳


23. 神学四讲 赵紫宸


24.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 吴雷川


25. 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 徐宗泽


26. 道教史 许地山


27. 论道 金岳霖


28. 文化与人生 贺麟


29. 等不等观杂录 杨文会


30. 欧阳竟无内外学 欧阳竟无


31. 中国佛教史 蒋维乔


32. 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 王治心


33. 理学纲要 吕思勉


34.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汤用彤


35. 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 钱穆


36. 墨学源流 方授楚


37. 中国哲学大纲 张岱年


38.变态心理学派别 朱光潜

喜欢炫笔伏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