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环球经纬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为什么我书读得越多,越看不起周围的人? - Jaye Button柏羽的回答 - 知乎

送交者: 院子[♂★★★理性但荒谬★★★♂] 于 2022-03-05 2:36 已读 510 次  

院子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为什么我书读得越多,越看不起周围的人? - Jaye Button柏羽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28496/answer/135067115

Jaye Button柏羽

知乎日报收录

61,378 人赞同了该回答

樓主你好,恕我中文程度不高,但是很希望能分享一些個人見解能令你釋然。


本人於英國劍橋大學擁有一個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澳州悉尼大學一個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英國皇家特殊寄宿學院擁有一個學士學位,不知道這算不算讀書多,身邊總是很多人比我拿的學位更多和學歷更高。


但是,自問從小就對知識有很大的渴求,原因是年紀很小很小的時候,就明白學問才是畢生的財富,所謂學問決定智慧、智慧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所以一直認為學問是非常重要。


本人今年33歲,踏入社會只有11年的光景,在學習的道路上經歷好幾個心路歷程,如答樓主所說的孤寂,其實是經歷過,但是要說明一點,這是沒有對錯之分,只是一個成長的必經過程。


年輕時,當年身邊其他朋友圈的人依然很沉醉於青春時,本人只能挑燈夜讀,務求能吸收智慧,日子久了,發現自己的思想成長因吸收了比她們更多的書本知識而比她們變得成熟,友情之間產生距離。


例如,如常的飯聚時,她們依舊聊八卦、是非、娛樂等等的話題,我當時是搭不上嘴,因為時間都用在書本上,但是我不覺得這是優勢,反而嘆息自己因為要吸收書本學術,而忽略現實生活該要知道的眾生事,莫名的孤獨感,就是這樣累積而來,而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並非因為學問增長,而是自己的腦容量不成熟,只能容得下學術資料,而卻沒有地方容納一些當時認為不須要存在的資訊,這是必然的,因為當時我很年輕。


後來,一直進修,一直工作,至今,對於學術或學習體驗這個層面的慾望,依然沒有停止過,但是彷彿終於明白中國人說的『大智若愚』。


據我自己了解,這種思想的層次,就是當一個人已經很飽學,所以他們能接受所有層次的人事物,亦不需要過濾任何事,因為他們的大腦思想領域已經無窮盡,不須要刻意把腦容量留給尊貴的知識,更多的時候,學問達到如此程度的學者,他們縱然在某個程度會孤獨,但是絕不寂寞。


當一個人的學問境界極致時,反而更有興趣接觸世間不同層次的人,而且能輕易融入各個斷層,因為他們的智慧層面已經可以覆蓋所有。大智慧者,就是什麼都能知道,什麼都能接受。例如愛因斯坦的手記真跡上會記載平日的日常事,其中他曾經寫過,他某日的黃昏,親自去農地買蔬菜,和農夫聊了很多閒事。(英國劍橋大學內院文物博物館有愛因斯坦的親筆手記),這件事說明了大智慧者,自然能融入世間所有人的思想領域。當然,要達到這種修為,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是要靠各種磨練和時日累積的。


樓主目前的感受,絕非人格高低的問題,只是一個人由零開始追求智慧的過程必經歷的心路歷程。


希望樓主能繼續向前行,不要懷疑自己。如果樓主害怕自己的發展會令人格偏差,嘗試練習接受一些無聊的事,養成這個習慣,自然會體會到當中的樂趣。


有些人會盲目誤解樓主表達的是一種『因自己學歷出眾而看不起人的心情』,其實亦非如此,如果樓主是這樣的思維,看不起人的話,自然不會為此而感到不快樂。所以我蠻肯定,樓主是剛剛步入學術成長的階段,只是開始與身邊的舊人有異,但是當樓主的學術修為去到足夠入世出俗(不知道有沒有說錯)的時候,再孤獨都不會寂寞。


其實,人,本來就是個體,再熟再親密的人相處,自己內心的感受依然是自己的,例如,想要打噴次,別人總不能代勞。


想通了這一點,再孤獨都會與別人共處得很快樂,樓主加油,祝福。


编辑于 2016-12-09 19:07
喜欢院子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大盈若缺,大智若愚。 (无内容) - 院子 (0 bytes) 03/05/22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