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笔会文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破解陈琳谜团——“哈佛博士”事件再调查

送交者: 张旺教授[☆★★声望品衔12★★☆] 于 2022-01-23 12:42 已读 2118 次  

张旺教授的个人频道

+关注
破解陈琳谜团——“哈佛博士”事件再调查
http://business.sohu.com/

来源:[ 中国青年报 ]
从7月9日以后,山东外事翻译学院院长孙承武一直没见着他以百万年薪聘请来的哈佛博士陈琳。虽然他们之间的聘任合同已经解除,但依照事先约定,在3个月之内,陈琳仍是该院的职工。

这期间,陈琳自称受其委托考察中国教育市场、寻求合作机会的两家机构———纽约金融学院和欧洲货币集团培训中心来电核实有关情况,但孙承武却不知道这位当事人哪儿去了。


事实上,自与陈琳签约而后解约,已经有两个月了,孙承武甚至还没闹清这个陈琳现在究竟是哪国人。在这份中国教育界成交价格最高的人才引进合同上,甲乙双方都只签了个名字,没有居住地,没有身份证件号码,没有担保人。


天上掉下来个洋博士


轰动一时的“哈佛博士年薪百万落户民办高校”一事,是这样开始的———


今年3月28日,民办山东外事翻译学院发布消息:以50万元人民币的年薪、一套两居室住房、一部专车的优厚待遇面向海内外聘请常务院长。应聘条件为:哈佛、剑桥、耶鲁等世界一流名校毕业生,有教授职称、博导资格,熟悉东西方教育规律,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年龄40岁以下,热爱教育事业,责任心强。并且提出,常务院长要分管中外教育交流工作,第一年至少输出10名学生赴哈佛、剑桥、耶鲁、早稻田等世界一流名校留学,每年指标递增,保证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在预计期限内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并且使学院的学术、科研工作在世界学术科研界有一席之地。


一个多星期过后,该校接到了一位自称“哈佛博士陈琳”的电子邮件。他的信没有提到应聘事宜,仅称受纽约金融学院和欧洲货币集团培训中心的委托,“转达这两个机构的合作意向”,“可能的合作领域包括本科教育、职业培训和MBA教育等”。


在稍后发给山东外事翻译学院院长孙承武的一封电子邮件中,陈琳作了这样的自我介绍———“纽约金融学院和欧洲货币集团培训中心提供商业管理教育,同时也提供金融、会计、管理、法律和IT等方面的培训。我本身不是这两机构的管理人员,只是受它们的委托,来中国调研和开发市场。它们之所以委托我,是因为我比较热衷于办教育。……”


由于陈琳具有哈佛背景,山东外事翻译学院希望他能帮助该校与哈佛签约合作。陈琳回函称,对此,“我完全可以代为联络、推动。但是,我认为目前签约的时机尚未完全成熟。……依我之见,在与哈佛建立正式签约合作之前,贵校可以在遵循自身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做些前期工作。比如,先尝试办一个留学强化班,姑且称为‘哈佛班’,由资质优异的100到200名学生组成,采用哈佛教材,并逐渐引入一些师资。引进哈佛教材是件易事;邀请哈佛师资则需要依据财力,逐渐进行。(如果一时缺乏师资,本人可以前去先讲一两门核心课程。我曾在哈佛教过几门本科和MBA的经济和金融课程。)”


如此神奇的人才,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接到这封邮件后仅一天,山东外事翻译学院就迅速向陈琳发出了聘其担任常务院长的邀请。


陈琳回电表示“将认真考虑院长先生的盛意”。对于招聘启事上“第一年至少输出10名学生赴哈佛、剑桥、耶鲁、早稻田等世界一流名校留学,每年指标递增”的苛刻要求,陈琳没有表示为难,只问了一句:“这些学生的留学主要费用(学费加生活费)是学生自己出还是外国的学校出?”


在进一步的接触中,陈琳表示:“如果我加盟贵校,除了落实与纽约金融学院和欧洲货币的合作外,还可以寻求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比如可以与德国的机构合作在青岛开办分院。”


4月29日,陈琳奉招聘方之命,提出了他的具体办学计划———


一、筹办一个名为“与哈佛学生面对面”的暑期培训班,请哈佛学生来讲课,讲如何准备联系美国大学,如何准备有关考试,以及他们在哈佛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等等。陈琳说:“由于担心联系太晚,错过时间,我已经先与哈佛有关单位打过招呼,并得到他们的支持。”


二、在院内进行重组、整合、包装,争取尽快得到纽约金融学院和欧洲货币的认可,与它们签约共同开办MBA、MPA学位教育和CFA职业证书培训班。


三、开一个强化班,可称“哈佛班”,系统学习哈佛核心课程。联系哈佛官方,希望取得他们的合作和支持,派遣哈佛师资。


四、着手与美国其他一流大学对话,探讨共同办学的可能性。候选名单包括: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和里斯大学。


五、陈琳说:“中国曾经有一些省市政府希望我帮他们办干部培训班。此事可以进一步联系落实。”


六、开办“金融股指期货班”和“房地产金融抵押贷款证券化班”。


至此,双方签约聘任一事,基本已成定局。孙承武邀请陈琳尽快赴济南会面。但一天后,4月30日下午,陈琳突然提出:把其年薪标准提高到100万元———“前几天清华大学以100万元年薪延聘了二十几个美国名校博士为特聘教授。其中包括了除我以外所有哈佛毕业的经济和管理博士。清华去年曾经找过我,希望聘我。由于我对教育管理更感兴趣,而不是教学,因而谢绝了清华。……我讲这些,是想请教院长先生,如果我加盟山译,院长先生能否把我的年薪改成100万元?”


年薪百万做一个广告


在山东外事翻译学院提供给记者的陈琳任职前与其通信中我们发现,是陈琳首先发现了“哈佛博士年薪百万落户民办高校的“新闻价值”。


他首先提出了一个“山译———哈佛之路”的概念。“办哈佛班可以看成是‘山译———哈佛’之路上的第一个里程碑。由于‘哈佛班’一举属国内首创,如果成功,定能为贵校赢得广泛声誉,迅速提升贵校的地位,为将来与哈佛本科学院的正式签约合作,乃至为世界著名大学大批输送学生铺平道路……”


双方关于聘任条件的协商具体化以后,陈琳为孙承武出谋划策怎样进行宣传炒作———车他可以不要,“可否将车款充税,即把税前年薪50万换成税后年薪50万。……对外报道可称年薪70万,更凸显山译的诚意和决心”。


后来陈琳把年薪标准抬高到100万元时,他更进一步从宣传炒作的角度启发孙承武:“贵校如果最终能以100万年薪延聘哈佛博士作‘山译———哈佛’之路的筑路工程师,则为‘山译———哈佛’之路做了一个良好的社会广告。”“百万年薪”的聘任条款,在5月1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引起了如陈琳所预期的轰动。


陈琳说,他本人并不缺钱,但是钱说明一定的身价、身份,“50万人家会笑我”。他说,在国外,他随便找一个什么工作都要超过100万的收入。“美国哈佛毕业的博士,在金融界工作10年的话,一般都是百万美元”。


孙承武对记者们解释:“当时说50万差不多都定了,陈博士跟我谈,能不能改为100万。我觉得对学校有一定的压力。陈博士说,清华聘请的哈佛博士做客座教授,一年工作三个多月,年薪一百万,而我全职在这儿工作。”孙又说:“据陈博士介绍,美国哈佛博士中国人回来全职工作的就他自己。我一看50万是请不来了,就改成了100万。”


在6月份召开的2002年山东省高考咨询会上,山东外事翻译学院散发的宣传材料把“哈佛博士年薪百万落户山译”当成了一个亮点。材料上介绍他们的常务院长陈琳“曾供职于哈佛商学院、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宣布“‘山译———哈佛’筑路工程正式启动”,“将在山译2002级新生中,通过选拔办一个‘哈佛班’”。


有意思的是,在6月底被山东外事翻译学院解聘之后,“山译———哈佛之路”的“筑路工程师”陈琳开始指责说,山译聘他来只是炒作,不是真的想请他来管理,也请不起。


博士履历如此辉煌


5月3日,陈琳从国内某个城市飞抵济南。经过几天的“亲密接触”,基本按照陈琳所提出的条件,山东外事翻译学院与其正式签约。


应邀参加新闻发布会的一些记者领到了一份由陈琳本人提供的“陈琳博士简介”———陈琳,男,原籍中国福建。1994年毕业于哈佛大学肯尼迪管理学院(记者注:应为“政府学院”),为从该院获得博士学位的唯一华人,专业方向为经济金融管理。此外,陈还拥有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和中国科技大学的物理学硕士。陈琳曾任职于哈佛商学院、美林证券、美国联储等机构,现为美国佛州一对冲基金公司副董事长。此外,陈还曾经兼任美洲银行、大通银行、里昂信贷银行、普天寿保险、美孚咨询公司等跨国金融机构的管理顾问等职。陈琳在哈佛大学就读期间,曾到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和美国证监会等部门实习。陈琳是中国人民政府在海外聘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入围人选。


陈琳为具有国际影响的金融理论家。在哈佛大学期间,陈琳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莫顿教授,从事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陈琳的研究专著《利率动力学,衍生工具定价和风险管理》(Interest Rate Dynamics,Derivatives Pricing,and Risk Management)于1995年由著名的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Verlag)出版。美国权威的《金融市场,机构和工具》(Financial Markets,Institutions,and Instruments)杂志曾以整版的篇幅发表陈琳的长篇论文《三因子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及其应用》(A Three-Factor Model of The 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 and Its Applications)。在这些论著里,陈琳提出了利率期限结构和利率风险管理方面的一系列新理论,为国际上包括美联储、美林证券、美洲银行在内的一批金融机构所采用,用以指导外汇、利率衍生工具和抵押债券的交易。美国东部金融学会于1995年颁奖给陈琳,表彰他对发展金融理论所作的贡献。


陈琳还具有丰富的经济金融管理和运作的实践经验。1992年,陈加盟美林证券,在波士顿、纽约和香港等地参与外汇、国债和抵押债券的市场分析和交易。1994年,陈琳加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参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1998年,陈琳与一批华尔街资深金融家组建对冲基金公司,负责基金的风险管理工作。


陈琳有广泛的教学经验。他曾经教授哈佛商学院的管理经济和一年金融两门MBA课程,还短期任教于美国和新加坡其他大学,教授金融管理,国际金融,金融工程,房地产金融等博士和硕士班课程。九十年代中期,陈琳多次利用福特基金会项目、中美经济教育交流协会和联合国发展总署项目,到中国访问讲学。


短短十来天的接触,雇主孙承武对于陈琳的了解大致也只有这些。在双方洽谈期间,陈琳没有向孙提供任何关于其学历、履历的证明,也没有像他在美国找工作时必须做的那样,提供导师或前任雇主撰写的推荐信。他拿给孙看的,是一些过去中国报刊上对其事迹的报道———尽管后来他一再批评中国的记者素质不高。


对于孙承武的决心起到了关键作用的,是一家发行量不大的杂志1998年第12期发表的通讯《陈琳:国际金融一新星》。陈琳在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到了这篇报道。


这篇报道中描述的陈琳,比其提供给记者的“简介”更了不起:“在举世震惊的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之前,就有一位年轻人来往于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悉尼等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向当地商业银行、投资银行、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讲授金融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技术。美国东部金融学会主席、著名金融专家哈理斯称‘这位年轻的中国学者的理论将影响全球的金融业!’”


报道称,在陈琳的著作尚未出版前的1994年,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闻讯,便纷纷邀请陈琳作报告和提供咨询,解释他提出的理论。邀请机构包括大通银行的所罗门兄弟、花旗银行、高盛集团、瑞士银行、摩根银行、美林集团、通用电气证券公司、第一波士顿、潘威伯集团、比斯坦和许多基金管理公司。此外,陈琳还谢绝了化学银行、野村证券、三菱证券和中西部、西部一些公司的邀请。


报道引用学术界“权威人士”的话,将陈琳论文的观点称为“陈氏理论”———“形象地说,从前人的理论到陈氏理论的飞跃相当于从地球的圆球模型到椭球模型的飞跃。……当人们都认为地球是圆球时,陈琳告诉他们地球实际上是椭球。”


报道还提到,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陈琳提供和教授的外汇风险管理技术使亚洲的一批企业机构幸免于灭顶之灾”。如果不是听取了陈琳的建议,泰国泰京银行的损失估计大约上亿美元,足以使银行倒闭。“回顾过去,总经理感激地对陈琳说:‘您使我们的银行幸存下来!’”


山东外事翻译学院3月份发布的招聘启事上有一条“40岁以下”的年龄限制。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及陈琳的年龄,陈琳回答:“我今年40。”


假作真时真亦假


中国真出了一位如此神奇的哈佛博士?“陈琳简介”中涉及的地点、机构、人物太多,短时间内我们难以一一予以核实。有的履历内容———譬如其“现为美国佛州一对冲基金公司副董事长”———也没有具体的线索进行核查。只是对于那些与陈琳以百万年薪获聘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若干方面事实,本报在记者职业权限范围内尽力进行了查证。


陈琳受欧洲货币集团与纽约金融学院委托来中国调研和开发市场———假的。


7月9日,FT Knowledge Finanial Learning(纽约金融学院在1998年以后成为FT Knowledge Finanial Learning的一部分)总裁Mark Malcomson先生来函:“我们没有任何人在中国开展业务。我们在中国的业务是由香港跟新加坡办公室开展的。除此之外,我们只跟我们母公司皮尔森下面的一些单位有合作。”


7月10日,欧洲货币亚太地区总监Andrew先生来函:“我可以确认我们没有委托陈琳代表我们开展任何业务。”


陈琳“曾在哈佛教过几门本科和MBA的经济和金融课程”,“曾任职于哈佛商学院”——假的。


7月8日,本报驻美国记者采访了哈佛商学院负责公共关系的执行主任DavidR.Lampe。David经过慎重调查后告诉记者,陈琳没有在商学院任过教。他说,在商学院任教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他肯定陈从来没有在商学院教过任何课,包括陈自己所说的MBA课程。


清华大学曾以百万年薪邀请陈琳担任特聘教授———假的。


记者对此关键情节进行了反复核实。7月8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管人事工作的副院长廖理再次对我们澄清:他既不认识也没有听说过陈琳这个人,更没有一个叫陈琳的人与他主动联系。


廖院长解释,经管学院特聘教授并没有走公开的招聘程序。院方根据自己对相关领域学者的了解拟定一份教授名单,主动进行联系,得到教授同意后才开始签订合同。备选教授有一个基本标准: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地的大学有终身教职。这个备选名单也就是最后确定名单。


而且,廖理副院长介绍,清华大学从来没有说过要以年薪100万的方式聘请特聘教授。经管学院的28位特聘教授分为7组,每组4人,每年的经费是100万元,每人每年平均在中国的工作时间为3个月。换句话说,每人3个月获得25万元,而这25万元中大约三分之二归属个人,其余的三分之一属于科研经费。特聘教授每年在中国工作三个月获得的实际报酬近17万元,而非年薪100万元。


清华校方没有出面邀请,会不会有负责的教授个人向陈琳发出过邀请?7月12日,记者通过电子邮件采访了清华特聘教授金融组负责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员王江。王江教授回复:“我对你说的陈琳的事并不了解。清华金融特聘教授之事,应以清华经管学院的核实为准。”


王江教授说的并非外交辞令。金融组另外一位特聘教授告诉本报记者,当陈琳事件在媒体上炒得沸反盈天的时候,王江教授曾向他询问:“这人是谁呀?”


陈琳是中国政府在海外聘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入围人选———假的。


本报记者向中国人民银行查证。该行人事司干部处刘博答复说,确实有一个叫陈琳的人多次给央行发邮件要求当央行副行长。他们在网上整理过此人的材料,但绝没有给他任何回复。央行确实准备向海外引进人才,但这项工作目前还没有开展。


陈琳本人后来在对媒体谈及此事时,仅仅强调他具备担任央行副行长的资格,而未能证明在该职位的遴选中他确曾入围。


陈琳今年40岁———假的。


陈琳有3个年龄。他最初告诉孙承武的年龄,和在新闻发布会上对记者讲的年龄,都是40岁。在那本被陈琳认定足以证明他学术水平的专著《利率动力学,衍生工具定价和风险管理》(斯普林格出版社1996年版)的网络索引中注明:“Author:Chen,Lin,1965———”。后来陈琳声明这条索引不是他自己写的。


而根据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的学籍登记,陈琳(当时名叫“陈玉林”)出生于1958年1月,今年真实年龄应是44岁。———本报此前关于“陈琳不是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的报道是错误的。


陈琳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第一个华人博士———真的;惟一一个华人博士———假的。


在济南谋职的陈琳到底是否真的哈佛博士,曾困惑了我们很久。他的履历疑点很多,有的足以构成对其博士学位的否定性判断。


陈琳在国外出版的那部著作,网络书目索引“作者介绍”中称Lin Chen“是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毕业生。该书是在哈佛大学的论文基础上写成的。”这一点明显与陈琳向记者散发的材料不符。约10天以后,陈琳在关于其著作的第二次“声明”中,才说“把我在新加坡的地址(南洋理工)当场(成)我的本科学校,把新加坡当成我的国籍”是错误的。他不承认这是自己的错误,但又不说到底是谁写错的。


陈琳自称是哈佛肯尼迪学院有史以来惟一一位华人博士,“到目前为止”。但一位海外归来的学者告诉我们,去年肯尼迪学院就毕业了一位姓杨的中国博士。他提供给记者一份这位博士的学位证书复印件,上面清清楚楚地标明其毕业时间是2001年11月20日。


为了解开重重疑惑,刚刚回到华盛顿驻地的本报驻美记者立即启程赶赴哈佛。陈琳正式的导师斯托克教授接待了记者。同时,他还邀请肯尼迪学院主管博士项目的主任Louisa VanBaalen女士也来到他的办公室一起与记者见面。他们二人都证明:1、陈琳是中国人,不是新加坡人;2、照片(陈琳允许记者使用的那一张)上的人就是他们认识的在肯尼迪学院学习并获得博士的陈琳;3、他们不能确认此照片与在山译招聘仪式上拍下的3张照片上的陈琳是否是同一个人。


在肯尼迪学院的学籍办公室,一位小姐破例给记者拿出一本只供学院内部参阅的书,里边有每一位学生的照片和简单学历。根据记者的判断,那张照片和记者带去的照片应该是一个人的。其学历也与陈琳公开的学历相符。


在电话中,肯尼迪学院亚洲部主任赛奇教授说,陈的确是第一位在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的华人。赛奇说,据他了解,陈在校期间并不像其他学生那样经常与教授联系、听取教授们的意见,所以了解他的人较少。


据此,在记者的职业能力范围内,我们基本可以认定济南陈琳的哈佛博士是真的。


但是对陈琳不肯出示任何证明文件的做法,斯托克教授和赛奇教授都流露出难以理解的神情。赛奇教授说,在美国求职一般没有出示毕业证的要求,但他的学历,在哪个大学获得什么学位,推荐人一般在求职推荐信中会讲清楚。用人单位相信推荐人的介绍。斯托克教授也说,他记得陈琳刚毕业时,就要他给写过向美联储谋职的推荐信嘛。


陈琳曾任职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真的。


7月11日,美联储致函本报驻美记者,确认陈琳1995年2月6日至1996年3月31日曾在美联储工作。“陈琳博士简介”中关于他“1994年加盟美联储”的记载不确。


但是一位刚刚参加工作的博士在美联储能否“参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令人怀疑。7月14日,美联储第二次传真给本报驻美记者证实,陈琳在该机构的工作头衔为Economist(该词英文语意比较宽泛,通指“经济工作者”,但中文经常翻译为“经济学家”);他在美联储的工作性质为“全日制临时工”———每天8小时上班的非正式工作人员。


据新加坡报纸报道,1996年3月至1999年3月期间,陈琳曾经担任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的银行与金融学系讲师。其任职时间正好与其在美联储的履历相衔接。这是迄今为止陈琳任职时间最长的一段工作经历。但是陈琳对这段经历一直讳莫如深,在提及其虚假的哈佛商学院一年任教经历后,才顺便捎一句“还短期任教于美国和新加坡其他大学”。


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聘用讲师,目前公开的年薪标准是在41300到84700新加坡元之间,折合人民币约20万到40万元。与陈琳在山东外事翻译学院的薪酬标准相比,差距甚远。


1992年,陈琳加盟美林证券,在波士顿、纽约和香港等地参与外汇、国债和抵押债券的市场分析和交易;“陈氏理论”为国际上包括美联储、美林证券、美洲银行在内的一批金融机构所采用———存疑。


7月10日,本报记者在纽约电话采访了一位在美林干了多年证券分析的华人女博士。她说,她在看了有关陈琳的报道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人。她没听说过什么著名的“陈氏理论”,也没有听说美林使用了他的定理和理论。


陈琳说他1992年加盟美林证券,但当时陈还在读博士。这位女士推测,陈琳很可能在美林的波士顿办公室(哈佛大学所在地)干过实习生。由于美林公司一直没有给本报记者正式回函,这一点至今尚无法认定。


陈琳为具有国际影响的金融理论家———存疑。


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美国的金融类博士毕业找工作,对大多数人而言,最理想的是到大学任教,美联储或华尔街是次之的选择。陈琳在1995或1996年,就曾托他联系在他当时任教的俄亥俄州立大学谋一教职。因为陈的博士论文太偏重理论,该校不缺少纯理论人才,所以他的求职要求未被接受。


陈志武教授与陈琳所研究的领域相同。他评价说,陈琳的论文作得不错,可见数学功底很好。但是他说,陈琳研究的这种模型有很多种,他论文中突出的模型很难说突破前人。


至于陈琳所说的美国东部金融学会,陈志武教授说,美国在金融方面真正有影响的学会有两个:美国金融学会和美国西部金融学会。其他的学会多数属于杂牌军。美国的学会是可以随便注册成立的。


在本报记者对哈佛博士的调查过程中,得到了很多素不相识的海外留学归国服务和正在海外学习、工作的学人的帮助。


曾经协助本报调查、目前供职于微软公司的陈先生,也是一位留美博士。他告诉记者,在部分留学归国人员中,存在夸大和虚构一些诱人的经历以获取某种利益的心理。他认为,一个人只要聪明加努力,在国外获得一个学位并非难事,但在自己的履历里多次造假,是不诚信甚至有欺诈嫌疑的行为,是与所受到的教育极不相称的。我们衡量和判断人才的标准是什么,的确值得大家好好反思。


在美国大学任教的一位中国学者提醒,个别在美国一流学府工作的很有身份的中国人,也参与组织策划一些活动,利用中外交流中的信息不对称,回国骗人。他们在国外生活时循规蹈矩,一回到中国就什么诚实守信的原则都不讲了。


北京大学一位副院长对记者说,现在学术界这种事情听得多了。这不是单独陈琳一个人的事情,而应该称之为“陈琳现象”。他说,现在我们用人不看哪里毕业的,只看水平如何。


2002年7月16日07:34
喜欢张旺教授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看他这不知好歹的样子,真没必要理了 (无内容) - 学习不是很好 (0 bytes) 01/23/22
我路见不平而已 (无内容) - N19951225 (0 bytes) 01/23/22
这就没办法了。 (无内容) - kudoof (0 bytes) 01/23/22
不明白你的思路。 - N19951225 (107 bytes) 01/23/22
就到这儿吧。 (无内容) - kudoof (0 bytes) 01/23/22
?OMG (无内容) - 学习不是很好 (0 bytes) 01/23/22
你是不是觉得捞到什么稻草了 - N19951225 (159 bytes) 01/23/22
我说的不是张旺教授啊? (无内容) - 学习不是很好 (0 bytes) 01/23/22
Google Scholar: 陈琳共四篇论文 - 张旺教授 (824 bytes) 01/23/22
没什么,就是资质不够吹牛太多吧 (无内容) - 学习不是很好 (0 bytes) 01/23/22
哪里吹牛了 - N19951225 (7 bytes) 01/23/22
赏他俩大子儿上街去耍吧? (无内容) - 学习不是很好 (0 bytes) 01/24/22
这种震旦职校应予以严打 (无内容) - 学习不是很好 (0 bytes) 01/23/22
手机横过来看 (无内容) - kudoof (0 bytes) 01/23/22
转手机版看 (无内容) - 学习不是很好 (0 bytes) 01/23/22
我电脑看排版没问题。 (无内容) - 张旺教授 (0 bytes) 01/23/22
听听两面之词。 (无内容) - 张旺教授 (0 bytes) 01/23/22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