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江南同乡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实拍上海老城厢乔家路,居民所剩无几,百年前曾是上海的“CBD”

送交者: Smiley1[♀★★★★声望勋衔17★★★★♀] 于 2021-11-12 22:07 已读 8658 次  

Smiley1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上海老城厢地区因为旧改拆迁,曾经魔都最有生活气息的老式弄堂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之前我们介绍了老西门地区难得还有大量居民生活的静修路、曹家路、西仓桥街一带;但是这只是个特例,漫步现在的上海老城厢,大部分路段都像乔家路一样,人去楼空,如同一座空城。



如果在上海地图上寻找老城厢的痕迹,你会发现中华路和人民路围合而成了一个圆环,圆环上坐落着地铁豫园站、老西门站、小南门站,圆环内则坐落着城隍庙、文庙、豫园等著名的历史古迹——这个圆环正是上海老城厢原来的护城河。后来,城市飞速建设,老式居民区,老式生活方式也不断在为城市建设让道。



老城厢与乔家路


有人说,没有石库门和弄堂,上海就不像上海了;老城厢没有了原住民,老上海就没有韵味了。真正的上海,隐没在摩天大楼背后的老旧弄堂里,那些长满了青苔、有些斑驳的弄堂,象征着上海的毛细血管。它们承载了老上海的生活记忆,留存着上海特有的那套人情味。而老城厢的弄堂,集合了海派文化、传统文化和市井文化;摩登又接地气,海纳百川,才是上海。



要说上海老城厢,必须要说乔家路。根据《南市区地名志》记载:乔家路原是一条河浜,因明末名将乔一琦世代居此;辛亥革命后,填乔家浜筑路,路以浜名命名。明清至民国初年,乔家路是老上海政治、经济与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周围有许多寺庙、善堂、衙门、商号、宅院、钟楼等,每天热闹非凡。它与上海道台衙门所在的巡道街垂直相交,位置好比今天的人民广场,在过去就是妥妥的城市CBD。



乔家路不长,也就500多米,却是一条聚集着明清、民国时代特色民居的马路。明清古民居群的存在,也佐证了乔家路是“上海城市之根”老城厢发端的一个起点。



一条乔家路,半部上海明清史


如今,上海的里弄陆续动迁,乔家路也早已启动了旧城改造。沿街小店大片腾退,被钉上护板、墙上已做好危房标记,萧瑟荒凉不已,百年记忆宣告终结。我们也只能从寥寥无几留存下的历史印记中,追寻乔家路过往的繁华。




梓园——乔家路113号


梓园原名宜园,建于清康熙年间。1907年,上海著名书画家王一亭以较高价钱买下,将其更名为梓园。王一亭在院落中建造了一座古怪的宅邸,沿街的门楼是一个法国古典主义风格倾向的建筑,将意大利百叶窗、哥特式窗户和希腊式廊柱融入一体。宅邸周围有飞檐的亭阁和假山,如梦如幻。梓园接待的历史名人里,最出名的就是爱因斯坦了。



过去的梓园也是72家房客聚居的局面,如今大门被封闭,无法像以前一样步入后院。只能站在街上欣赏依旧气派不俗的欧式廊柱与百叶窗。王一亭是“推介吴昌硕第一人”,因此正门“梓园”两字的府额,出自吴昌硕之手,也是梓园留下来的珍贵文物之一。



九间楼——乔家路234-244号


原是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徐光启故居,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是上海所剩不多的明代遗存(房屋的梁柱还是明代的原物)。原来有屋上、下各九间,故俗称九间楼。由于历史的变迁,曾经的徐家院落只保留了最后一进“九间楼”中的七间,后来成了普通民居。1959年5月,九间楼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只有马路边的文保石碑,彰显着此处的与众不同。



朱红色木墙的二层小楼看似陈旧而单薄,几经修缮已失去原貌。房门窗户已被砖头封死,因为没有人住,昔日的住宅风味荡然无存。很难联想到这排看似破旧的房屋里,曾经走出了一位彪炳史册的伟大科学家,成为所有上海人的骄傲。



乔家栅的“栅”——光启南路、乔家栅路口


上海乔家栅,响当当的老字号点心店,家喻户晓。这一连锁品牌,确实是从乔家路附近发端的。乔家栅是一条很短的马路,东端在阜民路(光启南路)上,西通凝和路。上世纪初,安徽人李一高在这条路上的42号至44号开设了一家汤团店,取名“永茂昌”。后来因为汤团味道好,上海人都爱说“去乔家栅吃点心”;后来,店主直接把店名改成了“乔家栅”。



现在乔家栅点心店虽然在全市铺开,但是在其发源地乔家路一带已经没了踪迹,唯独乔家栅的栅栏柱还留在光启南路的马路边。路人不会留意,附近居民把它作为晾晒的好工具。栅栏柱本有一对,前些年拆掉一个,显得仅存的这个有些孤零零。



由于这里在明代时是县署、县丞署、内监,县衙等机构所在地,在衙门前加一个栅栏,可显气派与威望,这也是栅栏柱的由来。在栅栏柱下面,曾经站过明朝和清朝士兵,手执武器,威风凛凛。他们绝不会想到,几百年后,这里只是寻常百姓晒被子的栏杆。



宜稼堂——乔家路77号


大约150年前,上海经济发展造就了一位名人——郁松年。作为上海四大沙船大王之一,郁家的财富曾在上海首屈一指。乔家路上的宜稼堂便是郁松年的老宅。老宅的结构依旧被原汁原味地保留着,为拆迁改造前,郁家还有后人住在那里。经历了晚清战火损坏和长期风雨侵蚀,这里难得保留了完整的江南宅院风貌。



虽然站在马路上难以看见内部结构,我们也只能期待旧址能在日后的改造中被保留,重新回到我们的视线。



小南门警钟楼——中华路579号


乔家路由西向东走到尾,便能遥望到小南门警钟楼,确切地址是中华路581号。乔家路东端是曾经商业兴旺的小南门,附近有巡道街、药局弄、俞家路,还有这个警钟楼。由于清末民初老城厢一带建筑以木构为主,防火是第一要务;因此在1909年时,上海救火联会在此建造了一座可以用来瞭望的钟楼,一旦发现火情可以及时处置。



它高约35米,塔高6层,钢铁结构,是当时上海最高点。钟楼落成后,当地消防可与租界相媲美。而小南门警钟楼最有名的一次鸣钟,不是因为火情,而是作为辛亥革命时上海起义的信号楼。2005年钟楼被列入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现在钟楼现在被围在不知名单位内,无法攀登,只能站在远处欣赏。



结语


纵使时光飞逝,魔都的天际线随时随地都在刷新;百余年的历史和城市人情往事的追忆,都绕在了老城厢迷宫般的弄堂里。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无论有再多的老弄堂情结,老城厢终将迎来漫长的道别。只能寄希望于本次修缮改造,能尽可能地留下老建筑、老街、老韵味。乔家路,曾经是一条非常精彩的城市漫步路线,我们期待它的“重装归来”。


喜欢Smiley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