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历史天空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看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有感

送交者: 州官放火[♂☆★★★樯橹灰飞烟灭★★★☆♂] 于 2019-11-29 16:37 已读 1099 次  

州官放火的个人频道

+关注

从图书馆借得一张碟片,是老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故事是说,男青年从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农村小学任教。村上的一个女孩看上了他,于是恋爱结婚,一人种田一人教书。独生子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就业,父亲却在为校舍翻修而奔波中去世。看着看着,我动了感情,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本来是读的江苏省立如皋师范学堂“简师科”,培养目标就是乡村初级小学教师。我的同班同学,不少人于五零年毕业后,分配到乡下小学。开始时即使学校规模小,设施简陋,但教师身份倍受乡人敬重。初时由学生家长轮饭,伙食水平都好于平常日子,有时还烟酒招待,一个同学告诉我,他的烟瘾就是这样养成的。教师拿固定工资,吃的商品粮,直到改革开放前,都为乡人所羡慕。单身时会经常有介绍人上门,不难在本村或邻村选个最漂亮的女孩结婚。通常是一家两制,男的上班教书,下班忙家务;女的专心种几亩地,养一头猪和一群鸡鸭。经济条件要好于普通人家,砌几间砖瓦房,再围个四合院,屋后有菜园,院内有水井,生两三个小孩,到也其乐融融。

不幸的是,我的这条安逸的生活轨迹,却被新校长所打断,不得不另走一条曲折、艰难的、充满不确定性的人生道路,这是命运!

一九四八年底,国军兵败如山倒,国府势如累卵。与国民党渊源深厚的束荣松校长,就带领学校流亡到江南的常熟去。几条船载着大部分师生和全部教学、生活用具,我目送船队缓缓地驶去。当时选择随校流亡或者留下来是由各人自愿。虽然我的好朋友大多报名随校流亡,我身无一文,所以决定不跟校方走了。但学校既迁走,无处读书了,对国家前途和个人的命运感到更加茫然,只好回到已离别了一年半的家。

我家距如皋县城七十多里,两地间基本上无人员往来,得不到丝毫学校的消息,只能在家等待。直到八九月份,才从流落江南的同学处得知,流亡师生已从江南接回,学校已经复课。于是,我在九月初赶到如皋,直接找到新校长要求复学。

经历过改朝换代,新校长姓姚,中等身材,年纪约四十左右。他听我说是要求复学,一口就回答:“不行”。也不问我这半年人在那儿的,怎么不到学校来的?不行就是不行。没有丝毫的同情心,更不用说爱护学生、关心年轻人了。其实,共产党进如皋城是在二月份,收集留在江北的师生复校,应该在三月前后,接受流亡到江南的师生,应该是五、六月份大军渡江以后,所以这学期上不了几天课,不让我复学,真不知出于何种原因。

我去访问了我的老师,也是从江南接受回来的。原班主任是流亡地主,语文老师姓钱,姜堰人,据说是晚清秀才。他们在新朝战战兢兢地过日子,有碗饭吃就不错了。听我说是不能复学,也只能表示些许惋惜而已。尽管我是他们的得意门生,我的作文,被他们二人在班上读过、赞扬过好多次。

前朝由省教育厅任命的束校长,我有事找过他,他能听完我的叙述,帮我解决了问题,所以我认为他是好校长;新朝的姚校长,极其生硬官僚,毫无同情心,留给我的印象很坏。

原作:刘振墉
喜欢州官放火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