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邵武:这里的美食辣得你泪流满面,还要喊一声“爽”

送交者: 都是可怜人间[★★★Mia&Levin★★★] 于 2021-04-02 8:20 已读 29529 次  

都是可怜人间的个人频道

+关注

正如硬币有正反面,一座城市的性格往往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邵武,正是如此。


铁城,是她为人熟知的别名。历史以来,这里邵武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地势险固,易守难攻,为兵家必争之地,号称“铁邵武”。邵武又是一座水城,富屯溪一路流淌,弯弯曲曲,在邵武境内流淌了九十公里。江水在滋润土地的同时,也让铁城多了几分柔情。


山的厚重,水的温婉,让邵武兼具刚柔两种性格,一如这座城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他们总是和和气气,骨子里却有是宁折不弯的刚直一种耿直。


他们崇拜先贤李纲,刚正不阿;他们喝一种碎铜茶,一这种不起眼的茶叶,却让铜钱粉身碎骨;他们练太极拳,相信以柔克刚的力量;他们的特色饮食是豆腐、靠粘提之类柔软的美食,但却少不了红彤彤的辣椒来彰显味道个性。邵武的美食,是让人你汗流满面之后,依然还得高喊一声,爽!


这就是舌尖上的邵武,有冲人的腔调,却又有欲罢不能的诱惑。



和平豆腐


和平的温度


去邵武,不可不去和平。


和平是千年古镇,历史上曾经叫过“禾坪”,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富庶的地方,鱼米之乡,耕读的天堂。所以,在科举时代,一个小小的和平古镇,就出了137名进士。这无疑是非常了不起的纪录。


富庶的地方,自然不乏美食。豆腐,就是和平古镇最有名的美食。豆腐的诞生,最关键最重要的技术环节,无疑就是点卤的方式,石膏、盐卤和酸浆水,这三种媒介,都可以让豆浆转化为豆腐。但最复杂和最难以把握的还是用酸浆水点卤,和平古镇的豆腐恰恰选择了最难的方式,但带给人的确实最美味的产物。


现在在和平,黄孝廉已经是为数不多游浆豆腐的传人了。古镇开发旅游以来,老黄家的生意好了很多,靠的就是祖传的手艺。做豆腐是一件辛苦的事,尤其是游浆豆腐,留多少酸浆,点卤的过程,全在一把不停旋转的勺里,控制它的,则是老黄多年来的心传。


游浆豆腐做起来费事费时,但吃到嘴里,就能体会,这辛苦是值得的。而小小的豆腐,在老黄的豆腐坊里也演变出多种花样,炸豆腐,、用黄栀子染色染黄的豆腐,都是游人在古镇必吃的美食。在邵武特色美食的排行榜上,和平的豆腐当仁不让地坐上了头把交椅。



稻花鱼


和平的豆腐软嫩适中,基本上不怎么费牙。另外一道和平美食,尽管鲜嫩,但吃起来,就要小心多了,那就是和平的稻花鲤鱼。和平既然是鱼米之乡,这里的百姓早早就开创了田埂种豆,稻田养鱼的习俗。每年春节插秧之后,将鲤鱼苗放入稻田,到秋天稻谷成熟前,既可以收获肥美的鲤鱼。稻田里的鲤鱼主食是稻花和昆虫,天然放养,自然肉质鲜嫩,别具一格。


今天,和平已经是邵武旅游重镇,每年来来往往的游客也催生了第三产业的繁荣,有聪明和平人办起农家乐,又从传统土菜中挖掘出了八大碗。打着柴火灶,乡土情怀的八大碗,端上桌子的都是和平的土产,罗列下来,分别是:和平豆腐,和平鲤鱼,蒜叶泥鳅,红烧田螺,盐焖土鸡蛋,红烧猪脚,目鱼烧明笋,狗味番鸭。主食是邵武特色的拿扎提,又称包糍,如果想小酌几杯,这里还提供家酿的米酒,足以让人感受到和平古镇待客的温度。


小吃的乡愁


离开和平,我们到邵武城区寻找另外两道特色小吃。靠粘提和拿扎提。


如果单从名字上看,根本无从知道这两道小吃是何方神圣。因为他们都是邵武方言的直接音译。



靠粘提


靠粘提也叫尻庄提,是邵武方言的直接音译,如果硬要翻译转换,脚跟糍是比较形象的称呼。名字沾了一个糍字,直接点明它的出身——这是一种米制的小吃。


靠粘提可炒可蒸,怎么好吃怎么来


从形状上,确实有点像脚跟,口感上,却更像年糕。事实上,它是粳米和籼米相结合,再加上碱水之后的产物。靠粘提全靠手工捏就,一片周边微微上翘,中间凹的椭圆薄片,往往5到6个薄片叠成一摞,放进蒸笼蒸熟待客。


靠粘提是一种邵武街头常见的小吃,也是无数外乡邵武人的乡愁。它往往出现在市井之间,由小贩一路叫卖。卖靠粘提的摊子非常简陋,往往通常就是一辆三轮平板车,车上是煤炉锅,时刻保持着温度,三四层的大蒸笼,里面就是一摞摞的靠粘提,最上面当然是用有点肥的五花肉做的米粉肉,这是最好的搭配。


邵武人吃靠粘提,就在街头巷尾,不顾形象。一口靠粘提,一口米粉肉,再蘸点辣椒粉,满口生香。靠粘提还有一些创新做法,可以炒,可以炸,也能煮。在外乡的邵武人,回家之后,往往都会带上点靠粘提回去,虽然少了原汁原味沾辣椒酱吃的惬意,但也能寥解思乡之情。


吃了靠粘提,再说拿扎提。



拿扎提,当然也是音译,翻译过来就是拿抓糍,也叫包糍。和平古镇八大碗里,这是一道主食。


拿扎提本来是民俗食品,立春过后,家家户户都要做包糍来当供品。包糍形似水饺,但也是一种米制小吃,大米与鼠曲草混制而成。鼠曲草在我国大江南北,福建全省几乎都存在的草,此君有近一百多个别名,在邵武,鼠曲草叫水曲。拿扎提既然也叫包糍,意味着这种小吃肯定少不了馅料,上好的笋,熏肉、豆干、香菇、葱等等都在其中,一口下去,油而不腻,令人食欲大开。


春社日吃包糍,是一种民俗活动,风俗延续了数百年。好吃的包糍也渐渐从乡下走进城里,如今这玩意天天都能吃到,但依然令无数邵武人念想。


无辣不成饭


辣椒进入中国,不过三百多年时间,却迅速击败我国传统辣味材料花椒和茱萸,独霸江湖。


邵武的口味,就是辣椒口味。这里山高水寒,辣椒可以驱寒除湿,邵武当地有“无辣不成饭”之说,在没有菜的日子里,一碗辣椒是最好的下饭菜。和平古镇上的豆腐和鲤鱼,如果少了辣椒蘸料,就会平淡许多;街头售卖的靠粘提,如果没有独门的辣椒酱,口腔中就会充满油腻;就连邵武人早餐最爱的酸汤,那粉干和猪血的搭配里,要是没有辣椒面的点缀,绝难中和出让人感动的味道来。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所以,五味之中,辣,在邵武人的口中,成了最重要的一味。


烧庄牛腩就是一道典型的邵武口味菜。烧庄二字,我一直以为是一个叫烧庄的地方,出产的牛腩非常好吃。经邵武吃货解释,烧庄二字应源自邵武方言,庄为样子,烧自然就是辣味所带来的灼烧感。表达到书面上,就成了非常辣的意思。


既然无辣不欢,邵武这里自然也出产辣椒。像邵武土菜中的辣椒炒泥鳅,一大碗里,泥鳅不过十来条,其余满满地全是辣椒。邵武本地的辣椒,除了辣,还有一种清甜的感觉。往往把辣椒细细切碎了,加上蒜头食盐,就是一瓶上好的辣椒酱。所以,在邵武人的厨房里,除了盐、味精等调料外,必然少不了一盒辣椒酱。


就连邵武人配粥最爱的小菜“泡萝卜子”,如果没有辣椒的参与,根本没法吃。正宗的泡萝卜,往往是满盆清香,辣味十足。也正像邵武这座城市,辣中有真味。

喜欢都是可怜人间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