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闻导读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猴脸识别技术”负责人:可识别41种灵长类、4种肉食性动物

送交者: 炫笔伏逼[♂☆★★★不闻风知★★★☆♂] 于 2021-03-25 17:52 已读 392 次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关注

在野生动物园里,有游客想深入了解动物个体的生活历史,它的父亲是谁,它的孩子是谁;有的像猫一样高冷,有的像狗一样黏人……这样的科普体验,会比走马灯式的观看有趣得多。



郭松涛拍摄的野生金丝猴。受访者供图


全文2961字 阅读约 需6 分钟


郭松涛设想过这样一个场景:在动物园或是野外,拿起手机对着活蹦乱跳的动物一扫,屏幕上就会跳出它们的姓名、性别、兴趣爱好等,游人会对这些动物了解得更多。


“我们的技术是2020年8月公开发表的,软件是今年2月做好的。现在正在局部试点。”郭松涛说。


走上六七个小时,只有一两个小时能看到猴子


郭松涛:2001年我考上了西北大学动物学研究生,那之后就跟着导师李保国教授跑野外,观察野生金丝猴。你能看到100多只猴子在你头顶跳跃,在那里玩耍,我要坐在那儿,屏着气,希望它们在我身边多待一会儿。即便几分钟也会让我心跳加速。


那段时间我们跟野生金丝猴跟了一年,发现它们的活动范围大概是20平方公里。


其实在野外跟猴子还是很辛苦的,我们穿一种军用陆战靴,靴子很重,底子厚,结实耐磨。一般人一双陆战靴能穿一辈子,但我上硕士一年穿坏了三双陆战靴——猴子到哪我就到哪,山上都是石头。


为了跟猴子,在野外极端环境下生存是工作常态。秦岭冬天夜里下雪,零下十几摄氏度,冷得睡不着,起来在山上现找木材烤火。要像烤土豆那样,烤了身前,还得烤烤身后。给猴子采样时,照相机在低温状态都不工作了,我们就要把电池拿出来,放在怀里暖一暖。


至于伙食,早年我们会带一个大搪瓷杯,跟现在碗的口径一样大。米倒在里面,放点水,盖上盖子,把搪瓷杯放在烧红的木炭上,很快米就焖熟了,而且很好吃。



▲郭松涛近距离观察野生金丝猴。受访者供图


郭松涛:猪是家畜,主要是采样相对容易,野生动物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不好找。我上研究生时在秦岭做研究,夏天一天走六七个小时找金丝猴,只有一两个小时能看到。有时甚至一走一天,却只能远远地拿单筒望远镜看一下。


还有就是野生动物不配合人的采样。所有野生动物见到陌生人的第一反应是逃跑,能跑多远跑多远,所以刚开始肯定是拍不到的。要想保证精准拍到野生动物,就要让它习惯拍摄者的出现。


新京报:那要怎么让野生动物习惯人的出现呢?


郭松涛:我专门去非洲看过黑猩猩,那里的当地人可以和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动物不太怕人,你甚至可以离黑猩猩几米远去观察它。


但中国的灵长类动物里,除了猕猴,其它都是濒危的一级保护动物,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我们既要在野外尽可能近地接触它们,又要尽可能少地影响它们的行为。接触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进行招引性投食,最常见的是投食玉米。这不是为了让它吃饱,而是为了便于我们近距离观察。


所以投喂是一个非常谨慎的操作过程,比如一天投喂玉米只能有半小时。很多猴子同时来吃,每只分到的数量很少。为避免影响它们的觅食行为,我们还经常变换投食地点。



在郭松涛团队的努力下,精准地拍下了大量野生猴子照片。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金丝猴的脸部毕竟与人脸不同,技术研发时要抓住哪些面部特征?


未来应用场景广阔


比如在野生动物园里,有游客想深入了解动物个体的生活历史,它的父亲是谁,它的孩子是谁;有的像猫一样高冷,有的像狗一样黏人……这样的科普体验,会比走马灯式的观看有趣得多。


郭松涛:伦理问题与如何使用新技术的方式有很大关系。目前从研究角度看,我们还没发现动物身上有伦理上的障碍,因为这项技术本身就是为了减少接触和干扰。


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喜欢炫笔伏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