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逍遥自在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老话:36不提,73不说,84不讲,100岁要藏,是啥意思?

送交者: 都是可怜人间[★★★Mia&Levin★★★] 于 2021-02-27 7:27 已读 518 次  

都是可怜人间的个人频道

+关注

我国一些农村地区有一句老话:“三十六不提,七十三不说,八十四不讲,百岁要藏。”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此句中的“藏”,到底是要藏什么呢?”

1、人生最难预测的是自己的寿命

一乡一俗,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这种说法,只能说在我国是部分农村地区,并不所有的地方都有这种说法。一些地方会有其他一些年龄禁忌的说法。比如说,我的家乡湘西南一带,几乎听不到这种说法。


农村还有一种说法,“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去”。我家乡的说法很有趣,一般都是老人自嫌,自己嘲笑自己,说:“七十三、八十四,不死不好意思”,意思是说,自己年纪活得太大了点,拖累子女,活着都不好意思了。


老人子女当然不能这样说,那可是忤逆、不孝。这是做子女的起码道德修养以及做人的原则。其他人也不敢这样说,年纪比你大,就得尊重,嫌人老,自己将来也要老。再说,民间有句俗话:“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


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有后脑壳,自己的后脑壳,只摸得着看不见。一个人能活到多大的年纪,谁也说不了大话,谁说了也不算。“阎王叫你三更走,绝不留你到五更。”世上的大话,什么都可以说,唯有自己能活多久,难以说出口,说出了口,别人也不信。


去年,我的一位曾经的同事,那天,他有说有笑地和我谈论他退休后的美好生活。可到了晚上,他与自家的兄弟姐妹一起吃晚饭,饭后兄弟姐妹们在玩牌,他则躺在烤火桶内看电视。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先还鼾声如雷,后来就没有声响了,当兄弟姐妹各自回家,来向他告别时,他再也没有醒来。这一年他五十九岁,离退休还有一年。他和我说的那些退休后的计划都没能实现。


我家乡的百岁老人也不需要藏,俗语说“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一般来说,人逢百岁,不但不藏着,还要热热闹闹庆寿。本地出了百岁寿星,四里八乡都来祝贺。据本地县志记载,旧时代,县内耆老九十岁时,官府要派人送礼贺寿,地方有老人满百岁,官府要送贺寿匾额。说明我家乡古代也没有这种“百岁要藏”的风俗。如今,一些基层政府依然继承了这一尊老敬老的传统。

2、年龄的“关卡”和“坎”可以“蒙混过关”

俗语“三十六不提,七十三不说,八十四不讲,百岁要藏。”之中的“不提”、“不说”、“不讲”、“要藏”,从农村民俗文化角度来看,人们认为三十六、七十三、八十四、一百岁是人一生中要逾越的“关卡”,也称“坎”,到了这些年龄时,叫过关卡,或过坎。


一个人如何才能逾越这一道道关卡呢?旧时,人们迷信地认为,想要过“关卡”或“坎”,最好的办法就是“蒙混过关”。蒙骗谁呢?按旧时代迷信的说法,自然是要蒙骗鬼神。到了过坎的年龄,谁也不能说出来,别人鬼神知道自己的真实年龄,鬼神也就不知道自己真实年龄。


比如说,一个人今年三十六岁,人们都说成是三十四,鬼神就认为这个人还没有到过关的年龄。如果人们都说此人是三十七岁,鬼神就认为此人已经过了三十六岁的坎。因此,农村才形成了一种“不提”、“不说”、“不讲”、“要藏”,便可“蒙混过关”。


我家乡农村有一句歇后语:“石灰糍粑敬神——哄鬼”。旧时,农村一些贫苦人家,既无田地,也无山林,靠给人家打长工或打短工养家度日。那时,农村的长工和短工大多以粮食来计薪酬,又大多以籼稻为薪酬。因为年代没有杂交稻,籼稻的产量要比糯稻的产量高出一倍,糯稻的价比籼稻自然就比籼稻要高。要工钱的时候,为了家里人的肚子,宁可要数量多的籼米,也不要数量少的糯米。


那些年代,就连糯稻的稻草都要比籼稻的稻草要值钱。当时的农村只有三种鞋子,布鞋、草鞋、木屐,在家穿布鞋,出门穿草鞋,下雨下雪穿木屐。这还是天气冷的时候才这样,天气稍暖和了,穷苦人大多“跣足”,有的甚至“男妇下截穿长裤一条,冬夏跣足”(明代浙江人包汝楫《南中纪闻》,为其在湖南任绥宁县令时的日记)。跣足,就是打赤脚。糯稻的稻草打的草鞋,既柔和,又耐久,人们视糯稻的稻草为一宝。

穷苦人家过年时,没有糯米打糍粑,日子照样过下去,但没有籼米填肚子,日子就无法过下去。但是,旧时农村有个说法,“叫花子也有一个年三十”,过年,有也要过,没有也得过。穷苦人家没有糯米,自然也就无法打糍粑,但按传统,过年时要敬祖先和神。一些穷苦人家没有办法,只好用石灰做成糍粑的模样,用来敬神。人们认为这明显是在“造假”来“哄鬼”。


其实,旧时代,穷苦人家为生活所迫,“造假”“哄鬼”的事,不仅仅是糍粑,连一些鱼肉也造假。比如,祭祀时,三牲中的猪牛羊的头都是木雕,可反复使用。过年时,祭祀桌上少不了鱼,叫年年有鱼(余)。农村贫苦人家没有鱼,就只能用木雕成鱼的模型代替鱼,用来祭祖敬神。


如此看来,“造假”“哄鬼”的事,不仅体现在祭祖敬神上,同时也体现在年龄的“过坎”上。祭祖敬神“造假”“哄鬼”,是因为家庭贫穷,拿不出东西,而年龄的过坎“造假”来“哄鬼”,则不是家庭富不富裕的问题,属于农耕时代一种普遍的民众迷信心理。


3、年龄的“关卡”和“坎”的禁忌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关联

在农村,年龄的“关卡”和“坎”的禁忌,或多或少与历史事件和一些历史著名人物有一定的关联。


先从我家乡这方面的风俗说起。我家乡在年岁上也有地方的禁忌,忌年龄岁数为七和九,男人尤其忌九,也有男人“藏九”的做法。比如说,四十九岁,要说成五十岁。有的农村有明九和暗九之说,在我家乡提明九得多,暗九很少有人说。这种说法,其实流传很广,也有一定悠久的历史,比如清人董含在《三冈识略》(又名《纯乡赘笔》)里有这样的话:


“古人逢九,云是年必有灾殃。”

三十三岁


家乡老县城及周边的农村忌三十三岁,人到三十三岁时,只能说三十二岁,或者三十四岁,也是一种年龄禁忌中的“不提”。但这种说法,在县内就统一不起来,县内有的地方并不忌三十三岁。这种风俗不是什么老传统,形成的时间并不长。


解放战争时期,我们的老县城解放了两次,第一次解放后,大军入川作战后,县城被土匪攻占,第二次解放后,清剿了大批匪帮,其中匪首及骨干成员三十三人。经人民政府审判后,被镇压。因此,老县城及周边农村忌数字三十三。人们提到三十三时,等于是骂人的狠话。


这批被镇压的人,放在到大一些的地方,也就算不得什么大人物了,也就影响不了其他地方。但是,在县内,当时都是一些臭名昭著人物,名气确实不小,其结局很坏,自然让当地人忌讳。这种忌讳与历史事件有关。


三十六岁


与我家乡同为古楚之地,历史上曾同为湖广省的湖北长阳一带,忌讳提到三十六岁。人逢三十六岁生日时,不能说三十六岁,而是要说三十五岁,或者三十七岁。当地人认为,人到三十六岁是个“大节巴”(本地土语,意思是危险关头,相当于一些地方说的“坎”)。


这里的说法只有这一种,据说因为周瑜卒于三十六岁,英年早逝。而湖北正是刘备与孙权争夺的前沿阵地,当地人有这种禁忌,一点也不奇怪。看来这长阳的三十六岁忌讳,与古代历史名人直接关联。


其他也有一些地方忌三十六的,不提三十六岁,其说法有暗九之说的,即三十六为九的倍数。也有周瑜等一些历史著名人物卒于三十六岁这道坎上之说。还有两种说法兼而有之的地方。看来周瑜的年寿太短,对后来民间的影响还是很深远的。


民间认为,连周瑜等这样的文武双全的人物,都难过三十六岁这道坎,普通人就得更加小心,到了三十六岁时,也就忌讳别人提到这个数字,有意“不提”起来。

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


七十三岁、八十四岁,被认为是老人们的一道坎,民 间称之为“损年头”。其中的来源也是因为历史上的两个著名人物,孔子卒年七十三岁,孟子卒年八十四岁。民间特别崇拜古代的圣人,因此,大多民众以此数为年龄大忌,人们认为,两位圣人都难闯过这道难关,一般的人就不用提了。因此,人们把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视为老人的两道难关,闯过了七十三岁,就可活到八十四,过了八十四这道难关,就长寿到百岁。这也是民众的美好愿望。


也就因为如此,民间认为,人到七十三岁时和八十四岁时,要想办法避开,七十三岁时只能说是七十二或七十四,八十四岁时,只能说是八十三或八十五。


这种说法,旧时主要流行于中原一带。直到现在,中原地区的一些农村,依然有这样的说法。


四十五岁


据李家瑞《北平风俗类征·语言》引用《闲纪》的话:


“燕人讳言四十五,人或问之,不曰‘去年四十四岁’,则曰‘明年四十六岁’,不知何所谓也。”


也就是说,古燕地之人,有忌讳说四十五岁的风俗,当一个人四十五岁时,如果有人问其年龄,他不是说去年四十四岁,就说今年四十六岁,避开说“今年四十五岁”。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闲纪》无法说出原由。而在《卞梁锁记》之中则找到了答案,书中记载:


“汴地民间流传:老包拯奉命往陈州放粮,中途遇盗,乔装忘八(注:江湖中下九流妓女的鳖脚),逃出险地幸免于难。其时正值四十五岁,民间认定四十五这一岁必属厄运,因而忌言四十五岁,多改称四十四岁或四十六岁以避之”。


从这段话中可看出,原来这些地方的人“不提”四十五岁,与历史人物有关。

4、年龄的“关卡”和“坎”禁忌的其他说法

对于年龄的“关卡”和“坎”禁忌,我国各地农村说法,各种各样的都有,下面再举一例各地方例子。


四十一岁


山东一带的男子忌四十一岁,如果正当四十一岁时,别人若问及其年龄,他们非常忌讳说自己四十一岁。其中的原因是因为,此地的民间有四十一妨妻的说法。旧时,中年丧妻可是人生三大悲惨事之一,谁也怕摊上这样的事。因此,别人问自己的年龄时,一般要小说一岁或者多说一岁。


六十六岁和男三十、女四十


一些农村有俗话说:“年纪六十六,阎王要吃肉。”是说人到六十六的时候是一道关卡,东北一带老人过六十六岁的生日那天,儿女要包六十六个小肉饺子给老人吃,老人一次吃完就预示过关,以后健康长寿。黄河流域的一些农村,到了老人生日那天,外嫁的闺女要给老人买一块肉。老人吃了肉后,阎王就不找老人吃肉了。这可能是因为当时农村生活差,闺女在老人生日时,孝敬一块肉,让老人改善生活。


还有的地方说“男不三,女不四”,说的是男子三十岁不能庆生,女子四十岁不能庆生。这可能与地方不提倡中青年人摆宴席庆生有关。


这三种说法,只是忌讳过关,没有“不提”之说,岁数还是可以讲的。


一百岁


说到这里,也该说说为什么百岁要藏了。


百岁要藏,就是说,老人满百岁的时候岁数不能讲“百岁”,要说九十九岁,或者一百零一岁。其中的原因,大多数地方来源于语言方面的禁忌。比如说,有些农村一般习惯于把老人寿终称之为“百岁”、“百岁之后”、“百年”、“百年后事”、“百年之后”。


“百岁”和“百年”之说,是一些儿女为了宽老人的心,一种对老人尊敬而委婉的说法。比如,父母年老后,平时总喜欢跟孩子们唠叨一些事情。他们自己可以说,“我死之后该如何如何”,但儿子回答时则不能说,“您死之后一定照办”之类的话,而是要说“您百岁之后一定照办”、“您百年之后肯定要办好”之类的话。话中的意思,希望父母能长寿,活到百岁,当然也是宽父母的心。

世间之人能活到百岁的人只是极少数,所以才有前面引用的俗语“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也就因为如此,“百岁”之说,往往成了一些地方老人们寿终的代名词。而真正到了老人一百岁的时候,说老人百岁,就显得很不吉利了,自然就不能说了。这就是农村人说“百岁要藏”的真正原因。


也有一些地方对“百岁要藏”,有其他一些说法,比如说,山东泰安一带的农村,说老人到了一百岁整的老人是个驴,而山东聊城临清一带的农村,则说一百岁整的老人是个老刺猬。这些说法另有民俗含义。


总而言之,农村老话“三十六不提,七十三不说,八十四不讲,百岁要藏”是一种年龄禁忌的说法,且各地有各地不同的年龄禁忌。总的来说,属于旧时人们的一种迷信说法,表现了农村趋利避害的社会心理,以及人们健康长寿的愿望。

喜欢都是可怜人间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