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古玩交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一件断代民国的雍正瓷器,为何拍出650万高价?

送交者: 过眼堂[♂★★诗酒趁年华★★♂] 于 2023-11-23 15:04 已读 524 次  

过眼堂的个人频道

+关注

前段时间,一只断代民国时期、带“大清雍正年制”的粉彩花卉瓶估价仅8000欧元,结果却引来激烈竞投,最终以估价93倍之多的75万欧元连佣92万欧元(RMB650万元)高价易手。



如此惊人的成交价,意味着不少竞投者相信此瓶很可能是雍正朝真品,行方是否断错年代呢?各位藏友不妨也断断。




民国 粉彩牡丹纹瓶 「大清雍正年制」仿款高度:38 cm来源:1999年2月23日,得自法国旺代省莱萨布勒多洛讷市(Les Sables-d'Olonne)状况报告:整体品相甚佳,器面及釉面见正常轻微磨损及浅划痕估价:€8,000 - 12,000落槌价:€750,000成交价:€920,000巴黎苏富比“亚洲艺术”专场2021年12月9日拍


历史上四百多位皇帝中,雍正帝的审美堪称高级,此一朝的瓷器以精细著称于世,单色釉高贵彩瓷风雅,此种审美趣味与工艺美术运动和包豪斯思潮十分类似。不过,雍正帝生活于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远早于西方的艺术审美革命思潮。







相较于儿子乾隆的碎花风,雍正的瓷器多显素雅,据说单色釉是他最喜欢的瓷器品类。但将雍正“性冷淡”风的审美放到粉彩瓷上,却是别有一番粉嫩小清新。


康熙晚期,在五彩和珐琅彩的基础上,粉彩诞生。粉彩又名软彩,彩色稍淡,有粉匀之。烧制粉彩瓷,会先用一种名为“玻璃白”的白色颜料打底,再将颜料涂在这层玻璃白上,由于玻璃白具有乳浊作用,会降低图案的透明度,呈现出一种粉润柔和的艺术效果,因而得名。






这类新型彩瓷在雍正、乾隆时发展成熟,被大量烧造,但历代所烧造的粉彩瓷中,却是要属雍正朝的最为粉嫩清新,这是为何?


清乾隆粉彩九桃瓶


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朝的粉彩瓷器图案画面有花鸟、人物故事和山水画,以花鸟题材为主,特别是官窑器,牡丹、桃花、海棠、菊花、虞美人等均有入画,盘、碗纹饰由内延伸至外侧的“过墙龙”式样也在雍正朝兴起。




但真正让雍正粉彩瓷如此出彩,除了制瓷工艺的提升,必定要说地,是其与宫廷花鸟画的结合,当时统治宫廷甚至整个清朝画坛花鸟画的“没骨画”,在雍正粉彩上绽放着别样的精彩。







所谓没骨,是一种国画技法,通常用于花鸟画。中国的工笔花鸟画,都是先用线条勾勒出轮廓,后填色渲染。而没骨画,是直接用彩料在画面渲染出物象。



没骨花鸟画,据《梦溪笔谈》记载由北宋徐崇嗣所创,“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但是在这之后一直至清初,只有寥寥数人用没骨画法创作。




清 恽寿平 花卉图册 (十开选二)


故宫博物院藏



明末清初,“写生正派”画家恽寿平根据寥寥数语,以宋元为师,以明人相参,没骨写生,将此种技法复兴。




其没骨花鸟造型逼真传神,设色清新淡雅、浓淡相宜,引发了清代画坛的竞相模仿,“无论江南江北,莫不家南田而户正叔。”(南田:恽寿平的别号)诸如蒋廷锡、钱维城等词臣画家,都以恽寿平为师,并由此形成了“常州画派”。






虽然恽寿平在康熙年间已经逝世,但是常州画派却愈加壮大,并在雍正时期成为宫廷主流花鸟画派,完全按照宫廷画家画样烧制的雍正粉彩,也自然而然受到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强烈影响,无论是构图、笔法还是色彩表现,都与其非常相似。






清雍正粉彩雉鸡牡丹图盘


故宫博物院藏



清 恽寿平 花卉图册(十开其一)


上海博物院藏


但是,绝大多数的雍正粉彩,并没有真正的抛弃线条,而是尽量的将轮廓线画得纤细柔淡,造成视觉上一种没骨的错觉。这是因为御窑厂传统画粉彩花鸟画工艺流程中,画轮廓与填色是由不同工匠操作的两道工序。这种制瓷流程下,一直到清末,真正没骨粉彩也极其少见。






直到民国中期新粉彩出现,制瓷从图稿设计到勾画渲染都由一人完成,比如“珠山八友”这一批人,粉彩瓷制作才真正实现没骨。


喜欢过眼堂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