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古玩交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鉴古雅学: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送交者: 过眼堂[♂★★诗酒趁年华★★♂] 于 2023-11-19 18:47 已读 835 次  

过眼堂的个人频道

+关注

正文开始:


明代初期,政局逐渐稳定。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文人阶层迅速扩大,人们开始重视古代文物的鉴赏。


明代文人,将那些不是必需的身外之物称为“长物”。


虽然他们心里向往不依赖外物的简单生活,但实际上,他们却一心追求那些"无用之物"。




庄子思想里,有一条重要的哲学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无用之用”,是指无形的空间,看不见的用处。


老子在《道德经》中所提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哲学思想,是对物质与空间关系的深刻领悟。


这句话揭示了“有”与“无”之间的辩证关系,即“有”是具体的物质实体,而“无”则是无形的空间(看得见的东西,是利;看不见的东西,才是用)。





在鉴古雅学的领域,这一思想如何的体现的呢?


明代文人在鉴赏古物时,不仅注重其物质的“有”——即古物的材质、工艺、形制等具体的属性。


还注重其“无”——即古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和艺术精神等无形的要素。


在他们眼中,古物的“利”不仅在于其物质的“有”,更在于其无形的“无”。


这正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在鉴古雅学中的体现。



明崇祯青花仕女人物图束腰笔筒


口径20厘米,高24厘米,足径17厘米


举例来说,一件明代的青花笔筒,其“有”可以体现为瓷盘的形制、花纹、颜色等具体的物质属性,这是我们能够直接看到和感受到的“利”。



而其“无”则体现为青花笔筒背后的文化背景、历史时期、艺术价值等无形的要素,这是我们无法直接看到但却能够感受到的“用”。



明崇祯青花仕女人物图束腰笔筒展开画面


明代文人在鉴赏古物时,更注重通过这些物质的“有”,来挖掘和感受古物背后的“无”。


在他们眼中,古物不仅是一件件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


从明代高濂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明代中后期江南文人对书斋内文物、文具的精心论述,这些文物和文具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对斋室中的文物陈设极其讲究,追求的是一种清幽、古朴、恬淡、雅致的美感,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他们的斋室里,有长桌、古砚、古铜水注、窑笔格、斑竹笔筒等古物,每一件古物都代表了他们对古人文化的一种追求和尊重。





这样的精神生活,不仅使得文人的心灵得到滋养,也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无穷的灵感。



文人们通过对"长物"的鉴赏和创造,实现了"无用之用,乃为大用"的境界,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创新。




在今天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古代文人们的精神,他们不仅仅是对物质的追求,更是对一种精神生活的追寻。


我们要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空间,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喜欢过眼堂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