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辣笔生花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数一数面包,就知苏联核潜艇要出海

送交者: 炫笔伏逼[♂☆★★★不闻风知★★★☆♂] 于 2022-09-07 22:32 已读 2284 次 2赞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关注

谍战工作,有的时候还真的不需要深入到对方当中。


有的时候,谍报工作会收集各种各样得重要工作,通过工作人员得分析,将有用的情报全部梳理出来,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接下来,大家便会利用“推理”的方式,得出自己的猜想,从而进行验证。


过去,日本的情报部门就凭借着中国的一份画报找到了大庆油田的位置,还分析出了产量,要知道,这些信息在当时都是机密,谍报人员真的有这么神通广大吗?



一张照片泄露的“天机”


这或许是新中国成立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照片泄密案”,可以说,这张照片大部分人都看过,因为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于历史书上,它就是


《王进喜》



我们可以从现在科学的角度,去分析这张照片到底有没有泄露真实机密。


根据一种说法,照片最先被公开的时候,


被登上了


1964年的《中国画报》


当中,其实,相比于照片被曝光,


这个时间点非常重要,它也是大庆油田从保密到公开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


从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开始算,我国的各种资源其实并不匮乏,匮乏的是勘探和开采的技术,在科技实力没有那么强大的时候,“大海捞针”的模式也只能是唯一的路。


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展开了各种各样的封锁,就是希望新中国没有机遇获得发展,在这个关键节骨眼上,若让西方国家发现我们发现并开采了油田,还算是一项非常危险的事情。


从1959年开始,勘探开发工作开始了,不过这些都是高度保密的。



在5年后,由于工业也没有那么大的规模,所以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石油的“自给自足”,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挑明了就是告诉西方国家:


封锁后的中国,一样能够获得发展。


1964年初,毛主席提出了


“工业学大庆”


的号召,新华社记者为了让这样的号召推广出去,也就来到了大庆。


这个时候大庆对外的名称一般都是“农垦场”,记者最初的采访,主要还都是在“努力劳动”这样的角度上,而当时的


王进喜


其实早已被列为模范人物。



1964年,中央发出了一个通知,决定对外公开宣传大庆油田,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学大庆”的活动。


大量的媒体和慰问演出团队来到了大庆,在当时的环境下很快便掀起了一阵高潮,4月19日, 一篇名为


《大庆精神大庆人》


的文章横空出世,并且在第二天就登上了


《人民日报》


,大庆油田的存在已经不再是秘密了。



通过仔细查看这篇文章便可看出,油田的具体位置、内容、生产量等核心内容还是被避开的,但是,这张照片真的能将这些内容传递出去吗?


不妨站在日本情报人员的角度上看看。


打开照片后,最能映入眼帘的便是


王进喜身上的服装


,他们认为,


在中国整个版图上,只有在北纬46度到北纬48度的中间区域上,冬季才有可能穿着这样的衣服


,打开地图便可以看出,这位于


哈尔滨到齐齐哈尔中间地带




如果再往西边走,新中国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开发出这么大规模的油田了,而


东三省原本就具备着工业基础,所以在东北就是非常可信的了。


接下来,就可以通过相关文章捕捉信息,看看当时的王进喜究竟在哪里。


报道中提到过,王进喜是从1959年国庆之后动身前往大庆的,他是一位石油工人,那么大庆油田极有可能是从1959年之前便开始钻了。


1966年,《中国画报》再次公布了一张照片,是炼油厂的反应塔。


从照片可以推断出,这座反应塔的


直径大概是5米左右


,从这个角度入手,推断出当年大庆的年产原油数量并不算十分艰难。


而且,接下来中国势必会增加炼油量,这是趋势决定的。



从东北地区开来的油罐车,上面大多都有一层略为厚实的土,这就关系到


“降尘量”


,也属于地理知识,那么油田的大概位置还是能够定性的。


接下来,就要看具体的位置能不能被找到了。


因为根据王进喜相关事件的报道,最为艰难的时候,很多工人都会用“肩抗”的方式运送钻井设备,结合生产的实际需要。


那么


油田的位置也不会离开火车道太远,不然也不方便运输,


那会中国的铁路线也并不密集,日本情报人员经过大量的分析,还是大致上找到了大庆油田的位置。



不过,这件事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定义为“泄密”。


在《人民画报》的电子版当中给,从1960到1966年间,跟王进喜有关的影像确实出现过几次,但都不是最为出名的那一张。


首先,大庆油田的公开是国家的决定,也是为了鼓励其他地区学习“大庆精神”,如果真的想让大庆油田真的隐藏起来,就不会有记者率先来到这里进行大肆报道。


而“窃密”的定义该是“我不愿公开,但你发现了”,显然,这不符合大庆油田的真实情况。


只能说,


这是情报工作中的“有效推理”,他们通过发表出来的照片及文章中的蛛丝马迹,最终找到了大庆油田的大概位置,


接下来,是为了挣钱。



按照中国的工业发展,接下来国家则大概率需要购买能够满足每日炼油一万吨的设备,日本有这样的炼油设备现货,价格也比较低,这比较符合中国的市场需求。


这属于商业性的“竞争”,他们确实也算聪明。


后来,我国确实向世界各国征求开采油田的设计方案和设备,日本一举中的,不过他们也并不是为了什么军事战略意图,只是为了经济效益。


那么话又说回来,如果此时的大庆油田还是和军事挂钩的话,那么这张照片和相关的文章都不会出现,这也没什么好说的。


订单采购成功了,不过这件事现在看来,却有点“瞎猫撞上死耗子”的味道了,日本也就是推断出了个大概,不过真正让他们中标的,还是因为设备能够符合要求。


接下来,咱们可以用现在的眼光去重新洞察这件事。


“一件棉服锁定东北”


,这个起点首先就有点牵强,因为穿这种棉服的人,除去东北以外,还有北疆、内蒙古和青海,新中国都成立了十几年了,其他地方勘测出来了油田并不是不可能。



“钻机外观和握柄姿势推断直径和深度”


其实也不成立,想要知道更加具体的信息,还需要一些信息增量,单纯依靠照片的内容,显然是不够的。


而且,日本想要竞标,不需要偷偷摸摸,投标最起码要向外公布需求,日本或许也就是出于“保险”的态度,才会去不断猜测。


而且,1964年的12期《中国画报》月刊封面中,根本没有办法查到王进喜的那张照片,那张照片是一张简单的工作照,只不过在后来被赋予了更大的意义,它并没有被作为月刊封面被销售到海外。



不过,从这件事中还是要看出日本人的分析能力,这是需要小心的。


苏联还曾因为面包泄露了核潜艇相关消息


上个世纪


美苏冷战


过程中,双方都在想着法子刺探对方的情报,所谓的“情报防御网”的构建也是相当完善了,鉴于双方在此时的科技发展都算是非常高的水平,所以重点还是会放在高科技领域。



怎料,苏联还曾因为一些最为基础的事情泄露了自己的军事信息。


巴拉克拉瓦核潜艇基地


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披上了“神秘面纱”,普通人都是没有办法靠近的,因为这里面有“核潜艇”。


要知道,核潜艇是装备于现代化海军的主要舰种之一,它通常潜藏在海底,可以对陆地上的战略目标实行袭击,如果防范不得当,那么他们则很有可能轻松摧毁敌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即使在海上,它们也能消灭敌人的运输船和货轮,破坏敌人的海上交通线。


这样的“神级”武器,在美苏冷战这样关键的节骨眼上,当然是要被隐藏起来的。


可是,坏就坏在,无论什么样的高科技,相关人员都是需要吃喝拉撒的,不过,当时为了保密需要,这些人都不能出去完成这些事,大多都藏在基地中完成。



士兵也需要生火做饭,这就必然会产生油烟和废气,不过在当时看来,基地的位置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附近都配有防空系统,美军也不会轻易袭击过来。


苏联人又喜欢吃油炸食品,油烟的味道能够飘很远的距离。


核潜艇总是会出海执行任务,返程的途中,它在海底总会掀起一阵强大的水流,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基地总是会飘散出油炸食品的味道。



这个时候大致就可以推断出:核潜艇回来了。


部队需要采购,美国人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发现,对方采购的各类食物都是在附近的农贸市场当中。


如果核潜艇要出海,那么随艇出动的人员想要吃油炸食品就比较困难了,他们都会采购一些面包作为食物,只需要打听打听这次他们又采购了多少面包,就能大概推断出核潜艇的数量和大致型号。



没有到爆发战争的阶段,一般很少会派出多艘核潜艇,那么大一点的核潜艇里工作人员的数量就会多一些,面包的采购量也会加大。


待到核潜艇回来以后,基地又会飘散出比平时更大的油烟味道,大家执行任务那么久了,好不容易回来了,当然要犒劳一下自己。


看来,不是所有情报都需要深入到敌营中才能洞察出来,只要动动脑筋,或许在一些非常简单的事情上也能发现端倪。

喜欢炫笔伏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