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手机数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一场降噪耳机大战,索尼和BOSE你挺谁?且看看我的横向对比

送交者: 不清不楚[♂☆★★声望品衔11★★☆♂] 于 2019-09-04 11:55 已读 2242 次  

不清不楚的个人频道

+关注

在无线耳机这一块,目前最火的莫过于“真无线”和“主动降噪”两大热点了。真无线主要应用在体积小巧的小型耳塞上,而主动降噪更多的出现在头戴式大耳机上。尽管也有同时支持真无线和主动降噪这两大功能的小型耳塞,比如索尼的WF-1000XM3,但毕竟是极少数。因为主动降噪的技术含量还是很高的,目前玩的转的厂商并不多,消费数码领域主动降噪技术的一线阵营无非就是索尼和BOSE这两家音频大厂了。高端消费群体的选择无非也就是在这两个品牌之间徘徊,所以我想有必要写这么一篇对比评测,基于索尼和BOSE当下最顶级的主动降噪耳机来展开。



之前我曾是BOSE QC25/QC35 II、索尼MDR-1000X/WI-1000X的用户,所以对这两个品牌的降噪耳机产品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在降噪领域BOSE深耕多年,技术积累扎实,而索尼强大的音频技术开发实力有目共睹,几年前仅凭借一款MDR-1000X便一鸣惊人,从此跨进了高端降噪耳机领域,与BOSE共同瓜分高端降噪耳机市场份额。



今天,索尼的主动降噪技术发展炉火纯青,BOSE也不甘示弱。所以就用它们旗下最新最强大的产品来说话吧。索尼方面的代表自然是WH-1000XM3了,BOSE方面肯定是选择最新最贵的BOSE 700了。其实从厂商指导售价来看,这两款产品相差不大;但从最终售价来看,索尼首先赢下一筹,具体请搜搜电商平台就明白了。


本篇不比价格比实力,比真正的降噪实力,比音质实力。但在对比之前还是先看看两款产品的设计以及佩戴舒适度吧。



外貌这个东西一向是各花入各眼,我不做过多的分析,只谈谈自己的感受。索尼WH-1000XM3的造型比较传统,走的是稳重大气还有一些典雅的路线,你也可以说它偏商务,较适合出现在一些正式的场合里。而BOSE 700的设计新颖,第一眼很好看,风格偏时尚一些。尽管BOSE 700的设计很新颖,但似乎是为了新颖而新颖,并没有考虑到收纳携带的问题,图上两款耳机都已经折叠到最小体积了,很明显WH-1000XM3折叠后的体积更小,更利于外出携带。



此外就是BOSE 700的这个滑动转轴,我总担心一个不小心会给弄断了,也许是我多想了吧,但使用起来确实不踏实,做不到随心所欲。这种新颖的设计毕竟没有经过长期的市场验证,所以还是小心为妙。



当然了作为一线厂商的顶级降噪耳机,索尼WH-1000XM3和BOSE 700的做工用料都无可挑剔,都是业界的标杆。而在佩戴舒适性上,这一次我感觉BOSE 700相对于前作QC35 II是有一些退步的,主要原因在于头梁太窄了,头部要承受不小的垂直压力,俗称“压脑袋”。还有就是耳机的夹力似乎也比QC35 II要大,长时间佩戴能感觉到不舒服。而且耳罩内的有效空间也比QC35 II小,所以这个季节佩戴还是有点儿闷耳朵的。



相比之下索尼WH-1000XM3的整体佩戴舒适度要好一些,宽头梁能够分担更多的耳机下压力,而来自水平方向的夹力也更小,用手展开耳机的时候我们就能明显感觉出来。其实单纯对比耳罩的设计,两款耳机的耳罩都很柔软,只不过索尼WH-1000XM3拥有更长的挤压空间,再加上耳罩内部的空间略大一些,所以耳朵感觉会更舒服一些。当然了现在这个季节使用,有空调的环境没问题,户外大太阳下面都会闷耳朵的,只不过是BOSE 700更闷一些罢了。



不难看出BOSE 700的佩戴向设计妥协了,虽然看着时尚但实用性却差了些意思。而索尼WH-1000XM3的设计依旧是最初的样子,看着平常,但用起来更好。



还有就是索尼WH-1000XM3相对于MDR-1000X,佩戴感受提升很大。没有第一代产品厚重了,也没有第一代产品那么强的头梁刚性了,再加上材质的细微变化,整体软和了不少。



接着聊聊降噪,这可是两款产品的重头戏。主动降噪的原理想必大家都懂,就不做介绍了。在硬件设计上,索尼专门开发了一款专业降噪芯片QN1,它的特点是运算速度极快,并且其本身也是一个32bit音频信号处理器,还内置了数模转换器和模拟功率放大器,集成度非常高,所有关于声音的运算、转换、输出在这一块芯片上就能同时完成。不仅运算速度比以往快,降噪技术也比之前要先进不少,能够支持最多20级的可控降噪。另外还有自适应声音控制降噪技术,能够智能匹配所处环境对应的降噪设置。总的来说索尼的这块降噪芯片很聪明,也省去了用户来回切换的麻烦。



BOSE 700采用了全新的声学设计,被动方面表现要比前作QC35 II更好,而主动方面官方文字并没有详细的说明,只表明搭配了8个麦克风(单边4个),3个在腔体外,1个在耳罩内。BOSE 700也支持多级降噪调节,从0到10一共11级,也就是由不降噪过渡到最大降噪状态。



两款耳机均开到最大降噪级数,在地铁上、马路上还有办公室里我都做了对比测试,遇见规律性的中低频和低频噪音,两款耳机的表现可以说是难分伯仲,基本上都能过滤掉,噪音消除率主观感受都能达到95%以上。但对于不规律的中高频、高频噪音以及人声,尤其是人说话声的消除,索尼WH-1000XM3要更胜一筹。之间的差距如果量化,大概在10%左右,也就是说对于人声的消除索尼WH-1000XM3要比BOSE 700表现好10%左右。我记得在第一代降噪产品MDR-1000X上,索尼的降噪表现当时只是十分接近BOSE,几年过去了,索尼的进步还真是大,BOSE现在应该有危机意识了。



此外我还发现,在夜深人静之时使用降噪功能,BOSE 700上能听到细微的沙沙声,同样的环境索尼WH-1000XM3则基本听不到。后来分析了原因,可能与索尼的那个气压优化有关。毕竟降噪并不是一味的调越高就越好,有时候智能的合理的设置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顺着思路我再聊聊音质,其实不说大伙可能也都明白,BOSE的音质早就赶不上索尼了。虽然这次用的是两家顶级的降噪产品,但这个差距依然鲜明的摆在面前。先说无线音质,BOSE 700支持AAC和SBC,索尼WH-1000XM3支持AAC、SBC、LDAC、。为了公平就用苹果手机分别连接两副耳机进行音质对比,因为苹果手机仅支持AAC和SBC。连接耳机后需要在APP里手动将索尼的连接选成“音质优先”,否则默认是SBC连接。一切准备就绪就开始吧。



无论降噪打开还是关闭,索尼WH-1000XM3的音质表现都远超BOSE 700,第一耳朵对比最明显的就是立体空间氛围上的差距了,索尼WH-1000XM3的声音纵向空间大,横向更大,能听出一些现场的味道;BOSE 700的纵向声场至少被压扁了1/3,横向声场也缩短了1/3,所以听起来缺乏立体真实感,人声离耳朵也比较近,听起来有一些仓白。索尼WH-1000XM3的低频富有弹性,量感和质感都好过BOSE 700太多,另外中频细节也比BOSE 700要饱满不少。高频方面BOSE 700有一定延伸,与索尼WH-1000XM3的差距虽然仍存在,但不至于像低频那么大了。



别忘了以上都是基于AAC编解码格式的,如果换上专业播放器,或者换上支持LDAC、Apt-X、Apt-X HD任意一种的手机,那么两副耳机无线连接的音质差距将更大。我试了以Apt-X HD格式连接索尼WH-1000XM3,声音变得更加细腻,信息量也更多,音乐味儿更浓。如果有人说这是有线连接可能一瞬间我都会信。


再换有线的比比,整体的差距不如无线时的大,但品质上依旧是索尼WH-1000XM3更好,三频也更加均衡。有线连接后BOSE 700的声场变大了不少,快要追上索尼WH-1000XM3的声场了,但声音略发仓白这一点仍没有改观。索尼WH-1000XM3听起来声音是水润的,尤其女声会显得更加甜美。BOSE 700听起来是干燥的,尤其低频的听感,量足够多但没有质,弹性发硬。突然想到了振膜材料,索尼WH-1000XM3用的是自家经典的40mm动圈驱动单元,液晶分子(LCP)振膜,频率响应最高可达40KHz,最低可达4Hz,在无线传输模式下频率响应范围也能到20Hz-40KHz。BOSE 700的喇叭参数不详,但就听感来说,比索尼WH-1000XM3至少差一个级别。



接着聊聊操作,索尼WH-1000XM3的操作思路基本没变,还是延续以往的设计,所以上手比较容易,即便是新用户,只要看看按键标识,也基本能够摸索出来。BOSE 700这次太自信了,只有一个蓝牙标志,由于和前作QC35 II几乎不搭边,所以一开始上手还是有些忙乱的,而且头几天我根本找不到关机的方法,百度搜索发现并不是只有我对如何关机迷惑,无数次尝试长按按键,得到的是无数次清除配对信息这个结果。后来在贴吧上才找到答案,原来就是按一下蓝牙键。想想QC35 II的开关方式,再想想QC35 II的按键标识,对比之下BOSE 700的操作设计有些失败。



此外就是控制播放/调节音量/上下跳曲的触摸键区域,索尼WH-1000XM3做在了整面腔体上,而BOSE 700由于特殊的造型,只能设计在半面腔体上,触摸区域明显少了一半,手大的话用起来稍微费点儿劲。



现实生活里,使用降噪功能时如果有人跟你说话,索尼WH-1000XM3的解决方法是用手捂住右边腔体,这样周围所有的声音都能正常进入耳朵,所以无需摘下耳机。同样的问题BOSE 700需要按动左腔体下方的按键,在三个预设降噪等级间切换,当切换到降噪0时环境音才能全部进入耳朵。使用起来还是索尼WH-1000XM3更简单人性化一些。



续航方面,开启降噪的情况下,索尼WH-1000XM3可以达到30小时,BOSE 700可以达到20小时。然后就是快速充电了,索尼WH-1000XM3充电10分钟可以续航5小时,BOSE 700充电15分钟可以续航3.5小时,高下立判。


通话质量方面,由于麦克风数量占优,所以BOSE 700的通话质量比索尼WH-1000XM3要好一些,尤其在噪杂环境下对比会比较明显。



最后吐个槽,BOSE 700可能由于出来时间比较短,所以手机上的APP优化很差,仅仅配对这个最基础的操作,也颇费一番周折。每一次都卡在了这个界面上,提示让选择一个配件,但下方没有选项。我尝试过重启手机,尝试过清除配对信息,胡乱折腾了一番才添加到APP里,搞笑的是隔天设备信息就丢了,再次添加必须先到手机设置的蓝牙选项里忽略掉BOSE 700,否则任凭你折腾也无果。我觉得我都可以写一页蓝牙配对使用注意事项了。回想起QC35 II使用时的简单,不免的长长叹了一口气儿。



简单总结一下,索尼WH-1000XM3和BOSE 700这两款顶级主动降噪耳机,设计方面各有千秋,前者典雅大气,后者时尚漂亮。收纳起来前者更加小巧,更利于外出携带。做工用料方面两款耳机都可以说是无可挑剔。功能属性上索尼WH-1000XM3的音质表现远比BOSE 700要好,降噪方面对于低频噪音的消除两款耳机都能做到95%以上的消除率,可以说是难分伯仲,但遇见了人声和高频噪音时,索尼WH-1000XM3的降噪效果要略胜一筹。此外就是索尼WH-1000XM3可根据所处环境自动调节降噪设置,包括智能的允许一定量的环境音通过以保证使用者的安全。BOSE 700虽说有个新颖的AR增强现实技术,但在中国地区并不能用,也就等于没有。通过以上文字相信诸位对这两款顶级降噪耳机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本篇文字到此也就结束了。

喜欢不清不楚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