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华复兴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喜讯:沙漠变绿洲,中国快把毛乌素沙漠消灭了

送交者: 张旺教授[☆★★声望品衔12★★☆] 于 2020-08-22 20:52 已读 13384 次  

张旺教授的个人频道

+关注
前无古人!中国快把毛乌素沙漠消灭了!

风言林梢

人类文明,一切以人类利益为中心的文明而已。

883 人赞同了该文章

共青团中央 | 2018-11-08 17:24 | 来源:澎湃新闻 问政

这几天团团被一条微博刷屏了,中国又要干成一件前无古人的事了,毛乌素快要被灭了!

吃瓜群众:什么毛?什么乌素?

满天飞沙,大漠苍茫有着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漠,又称为鄂尔多斯沙地,位于陕西和内蒙古两省交界处,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1959年以来,人们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

到了21世纪初,已经有600多万亩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绿。80%的毛乌素沙漠得到治理,水土也不再流失,黄河的年输沙量足足减少了四亿吨。由于有良好的降水,许多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在沙漠腹地,榆林市还累计新辟农田160万亩,榆林这座“沙漠之都”变成了“大漠绿洲”。

网友观点:这是国家和一代代当地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实实在在的沙漠变森林。坚守荒漠植树造林的人功不可没!

黄沙曾让陕北人民尝尽苦头

在新中国成立前近百年,流沙已越过长城南侵50多公里。解放初期,全市仅残存60万亩天然林,林木覆盖率只有0.9%,流沙吞没农田牧场120万亩,沙区仅存的165万亩农田也处于沙丘包围之中,390万亩牧场沙化、盐渍化、退化严重,沙区6个城镇412个村庄被风沙侵袭压埋,形成了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由于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榆林每年因水土流失输入黄河泥沙高达5.3亿吨,占中上游入黄泥沙量的三分之一。

当地有句顺口溜,“山高尽秃头,滩地无树林。黄沙滚滚流,十耕九不收”,“吃糠菜,住柳庵,一件皮袄四季穿”是陕北大地和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66岁的定边县“治沙英雄”石光银回忆说,小时候无边无垠的黄沙梁上,西北风从早刮到晚,村里的几亩“跑沙地”是“光下种,不捉苗,种一葫芦打一瓢”,群众生活苦不堪言。

陕北治沙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战争

陕西省是中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危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也是阻止西北风沙东越南进的重要防线,是京津地区重要的风沙源。然而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的99%都集中在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的陕北榆林。

三北防护林工程、全国性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及陕西省开展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全面治理荒沙行动,极大改善了毛乌素的生态环境,也使沙漠南缘的陕西省榆林市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

治沙一线榆林市以及毛乌素沙漠位置

地处防沙治沙第一线的陕西省榆林市,60多年来持续开展大规模“北治沙、南治土”的治沙造林运动,将全市林木保存面积、林木覆盖率分别由建国初的60万亩和0.9%提高到现在的2157万亩和33%,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由荒山秃岭到绿满山川的转变,陕西的绿色版图因此向北推进了400余公里。

曾经的毛乌素沙漠现在充满植被

图片还原真实的毛乌素沙漠

毛乌素沙漠又称鄂尔多斯沙地,位于陕西、内蒙两省交界,是中国的四大沙地之一,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

寸草不生的大沙漠,在人类40年顽强对抗后,30%的沙漠覆盖了植物,80%的沙漠得到了成功治理。5000万亩地水土不再流失了,黄河年输沙量,也因此减少了整整4亿吨!

沙漠变成绿洲可以说是逆天改命,这个了不起的壮举用信念谱写了人定胜天。

可是毛乌素沙漠并不是天然沙漠,甚至在5世纪(魏晋南北朝)还是一片水草肥美的大草原,居住着游牧的匈奴民族。

一面是牧民不加节制的开垦,一面是民族间战乱的冲击,人类的活动痕迹破坏着大自然,终于在唐朝时期毛乌素变成了一块小沙地。

然后就像传染性的皮肤病,沙地一点一点扩大,草皮被一点一点无情吞噬那时候的人们只知道逃走,去下一个草原继续放羊不就好了吗。

陕西榆林也曾逃了三次,半个世纪前这里的人们一出生便要忍受沙灾。

遮天蔽日的沙尘暴反过来冲击着房屋和人群,眼里嘴里满是沙子,正常。

可是洗澡早就成了奢侈连饮用水都要省着喝。

一旦出门,就要用铁锹击碎堵住大门的黄沙,摇摇晃晃的小屋,一不留神会被沙暴活埋。

治沙英雄殷玉珍的住所

这样的沙尘暴还会蔓延到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甚至日本。

荒漠化这把利剑早已指向每个中国人的咽喉。

几亿年形成的生态系统被几百年的现代文明破坏,想用几十年把它恢复谈何容易。

今天的毛乌素又怎样了呢?

在毛乌素沙漠上不断推进的植被
陕西榆林市靖边县东坑镇毛团村年逾九旬的郭成旺(左)的孙儿郭建军抱着老人1984年栽下的一棵树,当年的树苗现已长成参天大树(2018年7月31日摄)。
陕西榆林市靖边县东坑镇新建村绿色包围中的农家小院(2018年7月31日无人机拍摄)。
蓝天白云映衬下的榆林市镇北台(2018年8月1日无人机拍摄)。
一辆汽车行驶在榆林市横山区沙漠治理与未治理的分界公路上(2018年8月4日无人机拍摄)。
榆林市榆阳区榆溪河公园(2018年8月2日无人机拍摄)。
汽车行驶在榆(林)靖(边)高速公路上(2018年8月1日无人机拍摄)。穿越毛乌素沙漠的榆靖高速,是中国建成的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

那些在治沙一线的“愚公”们

新中国68年的治沙探索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开出了“中国药方”,为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这个世界目标提供了“中国方案”,为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

如此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固然离不开政府的投入和带动,更离不开沙区人民与沙漠、与贫穷抗争的坚韧。

他们之中,有些人出名了,被评上了“治沙英雄”,还有更多的人,仍在默默地,用一棵棵小树苗在沙漠里为自己写传。


治沙女排:几辈都是治沙连的民兵

补浪河乡地处沙漠腹地,20世纪70年代,全乡80%的土地被荒沙吞没,一年四季风沙不断。近百公里的风沙线上,除了星星点点的骆驼刺,几乎见不到绿色。沙夺良田,沙进人退,许多人迫于生计远走他乡。

1974年5月14日,为了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54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女民兵积极响应“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以消除沙害、绿化家乡为己任,在风沙侵蚀最为严重的补浪河乡黑风口安营扎寨,开始了搏战风沙的艰难历程。

民兵连的姑娘们住柳笆庵子、吃苦菜,硬是靠人拉肩扛,在毛乌素沙漠上织出一片绿色,推平沙丘800多座,营造防沙固沙林带33条,治理荒沙14400亩,开辟出2万多亩沙漠绿洲,使昔日寸草不生、人迹罕至的荒漠焕发勃勃生机。

10余名女民兵正在进行冬季到来前的树木例行管护。周拥军指着一位正在给大树打杈的女民兵说:“她就是民兵连连长席彩娥,她家几辈都是治沙连的民兵。”

榆林市榆阳区补浪河乡治沙女民兵连的队员们在修剪树枝(8月2日摄)。新华社发(刘继远摄)

如今,除了治沙造林和日常管护外,民兵连的姑娘们还负责连队展览馆的讲解工作,向成千上万慕名前来参观见学的人们讲述着治沙故事,传播着“治沙精神”。


石光银:生命不息治沙不止

石光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位全国治沙英雄,他从小在沙窝里长大,饱尝风沙之苦。从20岁担任生产队长开始,他便带领群众投身于治沙事业中。
1984年初,国家鼓励个人承包治沙,石光银成为陕西省榆林市个人承包治沙造林的第一人。为了筹集买树苗的钱,他不顾妻子哭闹阻拦,把自家赖以生存的84只羊和一头骡子赶上了集贸市场。在“上面太阳晒、下面沙子烤、饿了啃干馍、渴了喝冷水”的艰苦条件下,他带领群众发起一波又一波的治沙战。
为了使治沙能长久地坚持下去,石光银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联合农户治沙”的农民治沙公司。公司依托“治理荒沙,开发利用荒沙”的总体发展战略,走“公司+农户+基地”的路子,把治沙与致富紧密结合起来。


殷玉珍:大漠孤独,她拿盆扣住路人脚印

1985年,19岁的殷玉珍嫁到鄂尔多斯乌审旗河南乡尔林川村井背塘。她的家是一个半掩在沙漠里的地窖。方圆几十公里除了他们家,就剩下茫茫无际的沙漠了。沙棉蓬、沙蓬子、沙米就是他们的主要下炊之物。
最难以忍受的,是沙海中无边无尽的寂寞。殷玉珍清楚记得她嫁过来40天,才看见一个人从家门口经过,待她惊喜地跑过去时,那人已经走远,她便回家拿了个盆,把那脚印扣住,每天都要来看上一次,就是这个脚印,陪她度过了许多寂寞难熬的日子。
面对一望无垠的荒漠,她咬牙发誓:“宁肯种树累死,也不叫沙欺负死!”。1986年春天,殷玉珍用打工挣的钱换回600棵树苗种下,最后只活了不到10棵,但她没有放弃,坚持种树30年。


牛玉琴:“贫穷,是我奋斗的动力”

34年前,陕北婆姨牛玉琴在榆林市靖边县东坑镇金鸡沙村,用她的一双手“向沙漠进军”,让11万亩荒沙披上了绿装。记者问她,你为什么要治沙?她毫不思索,“因为穷呗,穷得吃了上顿没下顿,穷得夫妻俩伙穿一条裤子,穷得几个娃娃饿得在炕上直嚎,不治沙咋办?”
“那你也可以选择其它奋斗、致富路径呀,为什么非得治沙?”
“没有别的路,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沙子,我不治沙,沙子就会把我活埋!”。


苏和:他晒黑了,“黑城”却变美了

这位老人,退休后,放弃安逸舒适的日子,来到额济纳旗种梭梭。至今,已成功抢救天然梭梭林3000亩,人工种植梭梭6万多棵,在漫漫沙海中造出一片小绿洲。他,就是阿拉善盟政协原主席苏和。
2001-2002年,受苏和邀请,日本治沙绿化协会会长远山两次来到额济纳黑城脚下的沙漠里,种下了4000棵梭梭苗。但是,由于缺乏管护,补水不及时,梭梭苗大部分死掉了,植树的效果很不理想。苏和看了很痛心,他知道,要想种活这些梭梭苗,就得有人在这里待下来。可是,谁愿意来这里呢,这里荒无人烟,四处都是漫漫戈壁黄沙。一个念头在老人脑子里冒了出来:他要来这里种树,看护这些梭梭苗。
2004年的下半年,苏和提前从阿拉善盟政协主席的位子上退了下来,带着老伴儿来到额济纳旗沙漠中安家,开始了漫长的治沙路。

石述柱:豁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1955年,甘肃民勤宋和村,19岁的热血男儿石述柱偏要与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叫板,他要治沙,不要逃荒。入党时,他发誓:“豁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一句承诺,一生奋斗。他组建了村里的青年团员治沙突击队,插风墙、种红柳、植沙棘,栽白杨。他对传统固身削顶的治沙方法进行了改进和补充,将黏土沙障与林木封育结合,使固定的沙丘反过来成为保护田地的屏障。这种新模式得到有关领导和专家的肯定,称之为“宋和样板”,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将其命名为“民勤模式”。
他经常说:“只要能让群众富起来,有衣穿,有饭吃,有钱花,过上幸福生活,再苦再累我也心甘情愿。”

王有德:“与沙斗,其乐无穷”


30年前的宁夏白芨滩林场荒芜破败、人心惶惶。他带领干部职工以“宁肯掉下十斤肉,不让生态落了后”的拼劲,营造防风固沙林60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在毛乌素沙地边缘筑起了一道东西长47公里、南北宽38公里的绿色屏障,有效阻止了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这是治沙英雄、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局长王有德的人生。

他1976年进入林业部门工作。40多年来,他带领干部职工在风沙线上筑起了一道道生态屏障,摸索出外围灌木固沙林,周边乔灌防护林,内部经果林、养殖业、牧草种植、沙漠旅游业“六位一体”的治沙模式。他总结并实践的通过发展沙产业反哺社会的经营理念,让林场走出了困境,建起沙地果园5000多亩、苗圃5000多亩,兴办经营实体,对外承揽绿化工程,每年反哺治沙1000多万元,极大地改善了林场生态环境和职工生活条件。

人们说:“白芨滩的今天,是王有德他们用汗水就着沙漠苦出来的!”寒冬腊月,王有德带领职工们顶着凛冽的寒风,在一座座沙丘上扎草方格;春天来了,他们将一粒粒草籽撒播在草方格内。为了多植柠条、花棒、沙柳,他们吃在沙区,睡在野外……


远山正瑛:日本老人染绿中国沙漠

1972年退休后,日本鸟取大学教授远山正瑛开始研究中国的沙漠绿化,并多次漂洋过海,沿着丝绸之路考察,足迹踏遍中国的沙漠。1990年,84岁的他决定扎根内蒙古恩格贝,做一名治沙志愿者,每年在沙漠中吃住八九个月,经常一工作就是十个小时,这一坚持就是14年。

他一边用惊人的坚韧和勤勉在中国征服沙漠,一边在日本影响力最大的NHK电视台为中国治沙事业摇旗呐喊,声泪俱下地向他的同胞们讲述绿化黄河两岸的意义。他还举行全国巡讲,号召日本人“每人每周少吃一顿饭”,来支援中国的“百万株植树工程”活动。在他的感召下,先后有7300多名日本人自愿加入“中国沙漠日本绿化协力队”,不远万里来到恩格贝种树。

经过几代志愿者的不懈努力,300多万棵树拔地而起,染绿黄沙4万亩。2004年2月27日,97岁的远山正瑛撒手人寰。他说,他留下了很多遗憾。其中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创办一所世界沙漠大学,让恩格贝成为世界沙漠的研究基地。他的骨灰,一半埋在日本故乡,一半埋在了恩格贝。

这样的“治沙英雄”还有很多,他们大多数人治沙的初衷很简单,那就是“不叫沙给欺负死”,他们的故事无不震撼人心。
但是话说回来,治沙是全人类共同的难题,不能仅靠“英雄”的力量。科技都这么发达了,还一味地靠“愚公”治沙,显然不够。我们必须运用新技术、新武器解放劳动力,提高治沙效率。


请允许我们向那些著名的“治沙英雄”
以及还没有来得及认识的“治沙英雄”致敬!
为这项生态奇迹和治沙英雄点赞!

校审|肖 健 编辑|龚 锐(武汉铁路局团委) 头图|卢玮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未来网)

转载自澎湃新闻:中国快把毛乌素沙漠消灭了:顽强对抗40年,80%得到治理


贴主:张旺教授于2020_08_22 20:53:39编辑
喜欢张旺教授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真不错 (无内容) - maddogs (0 bytes) 08/24/20
来之不易 - 罗马大爷70 (36 bytes) 08/24/20
胡扯,沙漠不可能被消灭 (无内容) - 精甚瞻仰 (0 bytes) 08/23/20
给所有的治沙英雄点赞! (无内容) - 石壁居士 (0 bytes) 08/23/20
(^-^) 女版释小龙 领取了5.13金币的幸运红包! - 女版释小龙 (91 bytes) 08/23/20
(^-^) 闲来看一看 领取了5.38金币的幸运红包! - 闲来看一看 (91 bytes) 08/22/20
(^-^) 恶人谷客栈 领取了3.12金币的幸运红包! - 恶人谷客栈 (91 bytes) 08/22/20
赞美你 (无内容) - ibischef (0 bytes) 08/22/20
内有红包 (无内容) - 张旺教授 (0 bytes) 08/22/20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