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华精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武汉、黄冈、荆州、宜昌、恩施……湖北各城市名字是怎么来的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25-04-26 0:19 已读 586 次 4赞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关注

湖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北而得名。


湖北省下辖13个地级行政区,分别为武汉市、黄石市、襄阳市、荆州市、宜昌市、十堰市、孝感市、荆门市、鄂州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他们名字由来如下。


 



1. 武汉市


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并而来。1927年国民政府将三镇合并为“武汉”,取三地首字组合。进一步追溯三地名字由来如下。


武昌:三国孙权在此筑城,取“因武而昌”之意。  


汉口:因地处汉江入长江之口得名。进一步追溯,汉江的“汉”表示水多,引申水量充沛。另有一说法,古人因为汉水水量充沛,将其比喻为银河,古代银河称云汉,故而得名汉江。 


汉阳:原位于汉江北岸(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后因汉水改道移至南岸,但名称保留。


 



2. 黄石市


因境内有“黄石山”(今黄石港),山石呈黄色,且古代以采石、冶铁闻名,故名。


 



3. 十堰市


明成化年间,为治理汉江洪水和灌溉,在此修筑了十处堰塘(如黄龙堰、白龙堰等),故称“十堰”。堰指的是较低的挡水构筑物,作用是提高上游水位,便利灌溉和航运。


 



4. 宜昌市


清朝取“宜于昌盛”之意得名。


 



5. 襄阳市


因地处襄水(今南渠)之北(古人以“水北为阳”),故名襄阳。进一步追溯,襄水得名有两种说法: 


一是“襄”为疏通、治理之意,因历史上多次疏浚治理而得名。  


二是古楚语中“襄”或与“高”、“上”相关,因襄水流经地势较高的襄阳城南,故称“襄水”。


 



6. 鄂州市


“鄂”源于商代的“鄂国”,甲骨文中称“噩”(“鄂”的古字),甲骨文的写法形似鳄鱼,因商代黄河流域多鳄而得名。周初鄂国南迁至南阳盆地,西周晚期鄂国因叛乱被周王室联合诸侯剿灭,遗民南迁至长江流域,即今天的鄂州,鄂国的名号保留了下来。


“州”在古代表示重要的节点或城市。


 



7. 荆门市


因地处荆山余脉与江汉平原过渡带,古称“荆楚门户”,故名荆门。进一步追溯,荆山的“荆”字源于古楚语对山上荆棘丛生地貌的描述。


 



8. 孝感市


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动天”的传说得名。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设孝昌县,后避讳唐僖宗年号改孝感。


 



9. 荆州市


源于古“九州”之一的荆州,汉武帝置荆州刺史部,名称沿用至今。“荆”字由来同荆门市。“州”表示古代重要的节点和城市。


 



10. 黄冈市


据《今县释名》记载:“西北有黄冈山,因山得名。


进一步追溯,黄冈山名字来源于古黄国和冈地。


古黄国的先民是夏商时期的黄夷,属于东夷集团的九夷之一支。他们以一种黄色羽毛的鸟(黄鹂鸟)为族徽(图腾),因尚黄色、穿黄色服饰而得名。


冈地表示多山岗之地。


 



11. 咸宁市


取《易经·乾卦》“万国咸宁”之意,咸在古汉语表示都、全部,寓意天下安宁。


 



12. 随州市


因古随国(西周诸侯国)得名。进一步追溯,古随国为楚国的附属国之一,名字表示对楚国的依附(“随”含顺从之意)。


 



13.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施州卫”为恩施县,取“皇帝恩赐于施州”之意。


进一步追溯,施州名字来源于施王屯,“施”字在古代有旗帜之意,古代族群部落悬挂图腾旗帜生活的地方常被称为“施”。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