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在镜头前勇敢拥抱毛主席的志愿军女代表,后来怎么样了?
1952年5月的一天,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内,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接见了刚从朝鲜战场上归来的志愿军代表团。
毛主席与代表团成员一一握手并亲切交谈,
一位女志愿军代表在与主席握手之后,一时激动,竟然扑进主席怀中哭了起来
。看着眼前的女娃,许是想起了自己在战场上牺牲的儿子,主席的神情也变得悲伤了起来。现场记者吕厚民见状,连忙用相机定格住这一画面,使之成为永恒的经典。
那么,这个勇敢拥抱主席的女孩是谁呢?后来怎么样了?据了解,这位年轻的女志愿军战士名叫
解秀梅
,1932年出生,祖籍河北省保定市的高阳县。
解秀梅虽然是个女孩子,却从小有一个军人梦,也想当兵打仗为国效力。1948年,16岁的谢秀梅如愿参军入伍。在当时,女兵是极少参与一线作战的,解秀梅被安排在了文工队当了一名文艺兵。参军前,解秀梅曾在村里的剧团工作过一段时间,文工队的工作对于她来说也几乎什么难度。
新中国建立后不久,朝鲜战争爆发,解秀梅所属部队被编入志愿军作战队伍,解秀梅跟着队伍踏过鸭绿江入朝援战。
志愿军队伍中女兵人数虽然少,而她们却并没有因此得到特殊照顾,解秀梅背着与男兵一样重的装备,跋山涉水疾步行军,这一走就是18天。
这一路上,解秀梅没叫苦没加累,背着几十斤的负重不仅没掉队,有时还会帮身体虚弱的战友分担负重。
作为文工队的战士,虽然不用上前线打仗,可她们也有自己的职责,解秀梅和文工队一起,将前线战士们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事迹编写成剧本、快板,然后前往一线宿营地给战士们进行慰问表演,看完解秀梅他们的演出,战士们纷纷表示很受鼓舞,更加斗志昂扬。
1951年年底,组织上派解秀梅与其他几个文工队战士一起到前线阵地医院进行慰问。
来到阵地医院,看到那里的伤员后,解秀梅心疼不已,一度哽咽难言。
看到阵地医院人手不够,解秀梅自动请缨留下来照顾伤员。
闲暇之余,解秀梅会给伤员们唱快板、讲故事,鼓舞伤员们的士气,伤员们在这里不仅得到了很好的照顾,精神上也得到了慰藉。
1951年11月末的一个下午,解秀梅上山砍柴归来途中看到敌军战机在空中飞过,警惕性很高的她意识到情况不妙,随后扔下手里的柴就往阵地医院跑去,果然如她所想,敌机此时正在医院所处的村庄附近疯狂轰炸着。
大部分伤员在医护工作者的帮助下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有一名伤员因为伤势过重不方便移动而还未来得及转移。此时的医院已被大火团团围住,解秀梅奋不顾身冲进火场,找到重症的伤员,二话不说将其背起冲了出来。
敌机的轰炸并未停止,一枚炸弹落在解秀梅附近,解秀梅反应迅速,立即将伤员放到地上,之后快速俯身趴在伤员的身上,用自己的身体作掩护,牢牢地将伤员护在身下,而她自己却被飞溅的石头崩的满身是伤。
趁轰炸停止间隙,解秀梅赶紧起身,顾不得自己身上的伤,她再次背上伤员,快速朝着安全地带跑去。因为解秀梅的全力保护,该伤员毫发无伤地被送到了山里的防空洞中,与此同时,解秀梅却弄了一身伤。
面对伤员的感谢,解秀梅笑笑说:“保护你是我的任务,这是我应该做的,无需道谢。”
很快,解秀梅的光荣事迹便在前线的各个角落传播开来,
为表彰解秀梅在朝鲜战场上的光荣事迹,组织上授予她个人一等功。作为朝鲜战场上唯一一位荣记一等功的革命女战士,1952年5月,解秀梅被选为志愿军文工队归国代表,回国接受主席接见并向主席献花。
5月23号这一天,解秀梅等人早早地就等在了怀仁堂后面的草坪上,没过多久,毛主席、周总理等人便缓缓地走了出来。
在此之前,这是
解秀梅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见到毛主席,她激动不已,待轮到她与主席握手并向主席献花时,她竟扑到主席怀中,紧紧抱住毛主席失声痛哭起来。
两个月后,解秀梅再次回到了朝鲜战场。1952年10月25日,解秀梅在平壤接受了金日成的接见,不久后,她跟随队伍正式回国。1956年,解秀梅从部队转业来到地方,组织上安排她到河北一印刷厂担任领导工作。
来到地方后,解秀梅从未向人炫耀过昔日的功绩,只当自己是一名普通转业军人,来到新的环境,一切从头开始。
无论是军人,还是工人,在解秀梅眼里都一样光荣伟大,都一样是在为国家效力,来到地方后,她几十年如一日忘我地工作着。1996年1月,解秀梅在石家庄病逝,享年64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