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半篱山月:盛世和危机只有一步之遥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品衔11★★☆♂] 于 2025-04-23 9:34 已读 428 次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金朝中晚期的时候,有一个叫可恭的金人写了一本叫《宋俘记》的书,再一次揭开了北宋靖康之耻的伤疤。


书中以金人的角度不仅痛斥宋太祖欺负柴氏孤儿寡母得国不正和太宗凌辱南唐小周后和毒杀后主李煜等不义之举,从而祸及后世子孙徽钦二帝灭国蒙尘。大金征灭北宋乃是吊民伐罪,是承天理相报。


此书最触目惊心的并不是这些论述,而是经过官方列册的宋俘情况以及这些自皇帝宗室在内的俘虏在金国的悲惨遭遇。


早在北宋都城被攻灭前,开封府其实已经奉皇命列具了包含宋室公主(严格的说应该叫帝姬)在内的遣送至金国的人员名单。


徽钦二帝为了满足金人的变态需求,竟以本国女子抵债,下令抓捕上千名无辜女子遣送至金营,以致哭声、嚎叫声、怒骂声充斥了整座汴京城


这些女子按身份等级的不同被分别标好价格,王妃帝姬抵一千两,宗室女子抵五百两,宫女抵一百两,而普通民女则抵十两。


这些无辜的女性竟被当做代替钱币财帛的物品抵押给金国贵族享乐,以此来换取皇帝的安全以及短暂的和平。



汉唐时的和亲政策,是为了和平与通番,被和亲的女子尚且有公主之尊,嫁到番邦蛮族之地大多仍会被优待尊崇。


而北宋靖康年间的公主就没有这个命了,她们只会刻骨铭心的觉得:原来‌南朝宋末帝刘准说的“愿世世代代,都不生在帝王家”这句话是触目惊心般真切。讽刺又可悲的是,两个王朝竟都一样以“宋”为国号


也就是说,出现在金国的北宋宗室女子其实是分亡国前的赠送和亡国后的掳掠而组成,但她们的命运却是同样的悲惨与血泪


举个例子,在宋朝宗室中唯一逃脱的徽宗第九子赵构,不仅没被金人在搜山检海中抓捕,反而在南中国的临安建立了对峙北方的汉人政权。


于是,出于对赵构的憎恨和没有抓到这条漏网之鱼的遗憾,金人对赵构的直系亲属尤其是他的生母韦贵妃进行了残忍的迫害。


据记载,韦贵妃成了金人肆意玩弄的重点对象,她被带至一个满是妓女和污秽的场所,甚至创下了一天之内接客多达105名的记录。


后来韦贵妃又被迫嫁给完颜宗贤为妾,并为其生下两个孩子,直到“绍兴合议”后才被赵构接回临安。


从此,做母亲的绝口不提在金国的遭遇,做儿子的也绝口不问她在金国的事情。


而那些在金国的妃子公主们,从离开北宋的那刻起,她们噩梦般的生活便已注定。


北宋的22位公主被明码标价,公开兜售,彻底沦为一商品玩物。这些公主或被金国王室瓜分,或被投入妓院或者军营成为金国士兵泄欲的工具,或被赤裸游街供人观赏,年幼者甚至还不到女子及笄之年。


有性烈者,纷纷自尽,或互掐致死,或撞墙悬吊投河绝食而死。至其后,金人开始严加看管,连求死都不再可得。苟活者,终日还要时不时遭受鞭打酷刑,苦不堪言。


而早在北宋都城汴京两次被金兵围困之时,高高在上的皇帝和勋贵们为了凑齐金人天文数字般的赔款来换取退兵,竟连连向民间发布强制缴纳银两的诏令。


朝廷甚至拿出了不敢向金人却敢向百姓的严酷态度,恐吓百姓说:若拿不出银两,金人必然屠城杀降,尽杀男子,尽奸女子,尽毁房屋,尽夺财物


北宋高层的意思是,反正你们的银两财产总是要给金人的,他们是虎狼之人,现在上缴银两还能保太平,现在不交等金人攻破城池依然会抢掠,到时连命都没有了。


所以现在交是最佳选择,现在交其实是我们爱民如子,是在保护你们这些平民啊。




一个王朝的统治集团,在危机和战乱面前,不想着去保护自己的子民反而还要对他们威逼恫吓、巧取豪夺、敲骨吸髓,不服从者就要被抄家下狱,激起民间一片怨声载道。


而一个失去了人心,放弃了人民,没有了百姓对国家认同感的王朝又岂会不亡


“宣和”和“靖康”,这两个徽钦二帝的年号多么具有讽刺意味。国家没有和平,百姓也没有安康,还不止一个的皇帝都做了俘虏被当做牲口一般在异国他乡苟延残喘。


而在此之前,如果没有金人,如果没有战争,如果不去搞什么海上之盟联合灭辽,如果不是最后让轻佻的端王做了帝王,大宋的命运又会是怎么样呢?


都说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南北两宋加起来国祚绵延三百余年,虽家国浮沉、内忧外患,但却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经济最发达、科技最昌盛、人民最富裕的时代。


但经历过靖康之耻的人会告诉你,熟读过历史的人也会告诉你,盛极可能不一定必衰,但很有可能会盛极而衰。


国家的路一步走错了就会万劫不复,唐朝的开元天宝就大不相同。


中国古代所谓的盛世也许只是表象,也许只是有钱有权人的盛世,跟普通老百姓可能并没有多大关系。


而跟普通老百姓有关系的是,盛世和危机和动乱往往只有一步之遥,这一步就足够万民陷入地域人间



百姓们是否还记得,那燃放在东京城上空彻夜不熄的烟花,是在我大宋灭辽之后通过向金人赎买的方式,收回了燕京等州而陷入的君臣狂欢。


那会不知实情的大宋子民以为国家开始自强了,灭了世仇又收复了山河,以为进入到了一个绚烂的盛世之中。


人们不知道的是,没过多久一批又一批疯狂逃窜到南方的读书人们,一边激昂的疾呼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边又落寞的低吟着“白头宫娥在,闲坐说玄宗”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