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岸防登陆拒马障碍🙈🧱
台湾岛的地形是以山脉为主,周边海岸线的长度至少1200公里,这么看的话可登陆地点应该是挺多的。但实际上,台岛多数海岸线都是不适合登陆的。原因就是海滩条件不好,非但没有足够大的登陆面积,其后面还多是住宅区,且人口密集。即便不是住宅区,也会散布着鱼塘和稻田,这明显不利于登陆部队的推进。
目前来看,台岛可登陆的区域一共是14处,大概分布为西南部和北部,分别是5处和9处。其中包括基隆海港、台北沿海地区、新北海岸线和宜兰海岸线等地带。如果拿到实战中来说,想要尽快取得战略成果,就意味着登陆部队必须保证一定的规模,人少了肯定不行,说不定就被台湾给防住了。而基于这一点,最适合登陆的地点有四个,分别是相对开阔的林口宝斗厝、台中甲南、台中树和桃园竹围4处。台湾能两栖登陆的地方真的不多,而且那些能登陆的滩头上,到处都是混凝土三角锥、反坦克拒马、地雷等等。水下什么障碍物、海底土壤咋样。情况不明并且可变。
台湾防登陆拒马障碍
古代拒马是一种木制的可以移动的障碍物,是一种障碍器材。夏商周三代便有了早期拒马,即将木柱交叉固定成架子,架子上镶嵌带刃、刺。当时用以堵门,阻止行人通过,后来用于战斗,以阻止和迟滞敌人军马的行动,并可杀伤敌人。
现代拒马的材料已经多样化,包括水泥和钢材,配合上水雷,地雷什么的。现代拒马,不仅据马据人,还要据坦克,战车什么的。台湾防登陆拒马障碍
陆军主要负责防御台湾本岛以及金门、马祖、澎湖列岛等外岛,配合海空军执行反登陆作战。 台军“拒敌于彼岸、击敌于半渡、毁敌于滩头、歼敌于阵内”是主要作战指导思想。台湾防登陆拒马障碍
蒺藜型的水泥消波块原本就是作为一种防坦克障碍被发明出来的,台军刻意将其消波功能和防坦克功能结合在一起,在可能遭到登陆的地段,刻意布置大量消波块,主动改变海岸地形,设立防坦克拒马。台湾防登陆拒马障碍一旦未来台海有事,台军希望利用这些去阻挡实施抢滩登陆作战的敌军。
当年德国的西线堡垒也就经营了一两年,而台湾海峡对面的台军,已经是经营了七十多年。自从当年蒋介石败逃台湾岛之后,最初蒋介石最担心的事情就是解放军“打过海峡去、一统全中国”,几乎立刻就开展开防御工事建设。台湾防登陆拒马障碍
台湾的反登陆作战大概是这样的。一、放弃金门和马祖。二、外岛防线退至由东引岛至澎湖一线,设想进行海空决战,击敌于半渡。台湾防登陆拒马障碍台军还投入巨资挖掘反坦克池塘群,试图用数万亩水域切割地形,延缓攻击方的机械化部队推进。
台湾防登陆拒马障碍台军从“两蒋”撤离到台湾岛之后,就一直对反登陆作战予以高度重视。进入新世纪后,台军确立了以空海战力为优先的三军联合作战原则,正式将“拒敌于境外”的攻势战略确定为台军的作战思想。
台湾防登陆拒马障碍
从理论上讲,这些防波堤对登陆作战确实有一定的迟滞效果。美军在1950年仁川登陆时,也曾面临类似的挑战,最终依靠临时搭建的云梯和爆破手段解决了问题。
台军利用网箱养殖、风力发电场、防波堤等民用设施构建障碍。台南的汉堡湿地、方苑湿地等地布满水网和淤泥,登陆部队极易陷入其中。此外,港口附近的集装箱堆放、浮动油桶等都可以形成障碍物。
已标注为Burton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