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447亿!福建兄弟霸榜一国首富14年,比李嘉诚还多117亿美元

送交者: 东海独钓叟[♂★★★★风清云淡★★★★♂] 于 2025-04-14 0:36 已读 676 次 2赞  

东海独钓叟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25-04-14 12:00 

首富轮流坐基本上是各国的普遍现象,但是黄惠祥和黄惠忠两兄弟却连续14年霸榜印尼首富,两人手握印尼最赚钱的几大公司,却不攀附印尼军政要员,兄弟俩几乎不公开露面,可谓是首富圈的一股清流。



真正的富可敌国


2022年12月,当年的福布斯富豪榜出炉,拥有加拿大国的华人赵长鹏,因为疫情资产大幅缩水,祖籍福建的黄惠祥和黄惠忠兄弟以447亿美元成为2022年最新的海外华人首富。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根据福布斯印尼富豪榜,黄惠祥和黄惠忠兄弟,已经是第十四年成为印尼首富,他们比印尼第二富豪多了356亿美元,更让人惊奇的是,第2-6名富豪加起来的财富还没有两兄弟那么多。


黄惠祥和黄惠忠兄弟的财富可谓是断崖式领先


单单从财富上去衡量的话,黄惠祥和黄惠忠兄弟在印尼可谓是无敌的存在,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两兄弟的财富足以富可敌国。


把黄氏兄弟的财富放在全球来看,两人的排名也是相当靠前。根据《2022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显示,黄惠祥和黄惠忠兄弟两人的财产,在全球富豪榜上,分别位列69名和64名。



图源:福布斯官网


如果两人以家族兄弟的形式登榜,在当时则可以排到全球前三十的位置,同时也足以登上东南亚地区首富的位置。


要是拿黄氏兄弟的财富与我们比较熟悉的香港富豪李嘉诚比较的话,香港首富李嘉诚在他们面前,也稍显逊色。


根据2022年福布斯香港富豪榜显示,李嘉诚以约360亿美元的财富,成为香港首富。而黄氏兄弟的总财富则是477亿美元,他们比李嘉诚足足多了117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的话,按照当时的汇率,那就是800亿人民币。


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黄氏兄弟不是第一次登顶印尼首富的位置,这次他们已经是第十四次登顶印尼首富的位置,而且还是连续十四次。



图源:2022年福布斯官网


在经过疫情全球经济普遍疲软的情况下,黄氏兄弟的财富还能在2022年,实现较前一年增长了51亿美元。


在一个把华人放在比较特殊位置的国度,黄氏兄弟连续霸榜首富14次,也是全球首富圈中的一股罕见清流。


根据一家国际机构的推断,如果把黄氏兄弟一年赚的钱拿出来,就可以消除印尼全国的绝对贫困。


但是谁能想到,拥有富可敌国财富的两兄弟,最早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负二代”。


从“负二代”到“富二代”


网络上经常有个热梗:要想成为富二代,就得有个有钱的爹。本来黄惠祥和黄惠忠两兄弟的开局之路也是这样的,两兄弟的父亲黄维源经过多年的打拼,在47岁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卷烟厂,并在短短几年时间,做到了行业第二。


按照接下来的剧本,黄惠祥和黄惠忠两兄弟应该就是边学习,边准备接手家族企业,借助老爹走上人生巅峰。


但是命运却给他们开了一个大玩笑。


黄氏兄弟祖籍福建晋江市池店镇。1920年,黄氏兄弟的父亲黄维源跟着父亲黄集仁,从福建老家来到印尼爪哇岛。



下南洋的福建人身上似乎都流淌着一种出奇的经商特质,黄集仁父子两也毫不意外,黄集仁很快就带着儿子黄维源上街摆地摊买香烟。后来黄集仁又和朋友合开了一家鞭炮厂。



在此期间,黄维源于1939年和1941年分别拥有了黄惠忠和黄惠祥兄弟。此时的黄维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财富,1950年黄维源便趁着荷兰人撤出印尼之际,收购了一家即将倒闭的荷兰香烟厂,并将其改名为“针牌”。


也许是黄维源知道,这项生意将会成为他们家族兴盛的转折点,在购厂之前,家族观念极强的黄维源,还特意回了一趟福建老家,和家族的长辈商量此事,并在老宅留下了一张全家福。


“针牌”创立之后,极有商业头脑的黄维源,就定下了以后要走产品差异化路线的经营理念。当时印尼百姓吸烟时,常用一个土方子:在烟叶中加入丁香,以此来缓解胸痛。



但这都是百姓的自发行为,还没有烟厂正式这么做。黄维源便抓住这个机会,研究出了丁香烟,由此一炮而红,黄渭源只用了十年,就把“针牌”做成了印尼第二大的烟草企业。


但是1963年的一场大火,却把黄维源毕生的心血烧毁殆尽,烟厂主厂房被全部烧毁,整个“针牌”只剩下一间很小的分厂。


黄维源气急攻心,一病不起。刚上大学的黄惠祥和黄惠忠兄弟,此时也顾不上学业了,两兄弟携手登台,准备收拾残局。


烟厂虽然没了,但是父亲黄维源积累下的声誉还在,两兄弟很快就得以从银行获得了一笔贷款,用于重建厂房。



有了钱,两兄弟并没有急于投入生产。因为此时的印尼烟草行业,已经和父亲刚创业时不一样了。印尼全国卖丁香烟的厂家大大小小有200家。


面对激烈的竞争,产品差异化的路线已经走不通了。读过大学的两兄弟,决定走生产和销售差异化之路两人从国外引进先进的自动化卷烟机,同时给烟加上过滤嘴,以降低有毒物质的摄入。


两兄弟还加大营销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做广告,甚至连田间地头也不放过。根据数据显示,仅在1990年,“针记”的广告支出就达到了45亿盾,位居当年印尼企业广告费支出的第二位。


到了九十年代,两兄弟不仅把“针记”卖到了印尼的大街小巷,还出口到了新加坡、日本等国家。


此时的“针记”大有问鼎印尼最大烟草集团之势。黄氏兄弟也完成了从“负二代”到富二代的转变。但就在“针记”卖得如日中天的时候,黄氏兄弟却早已悄悄地在为转行做准备。



金融危机


两兄弟的封神之作


父亲成功的创业经历,告诉了两兄弟做生意一定要主打一个产品差异化。然而那场大火,也明明白白的告诉兄弟两人,父亲就是因为差异化做的不够,才导致最终的创业失败。


于是黄惠祥和黄惠忠兄弟两人,在有了充足的资本后,从父亲的产品差异化,到两兄弟初期的生产和销售差异化之后,黄氏兄弟又开启了另外一条差异化之路——产业差异化。


烟草是传统行业,有着固定又雄厚的客源,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的生意。黄氏兄弟如果继续在烟草行业扩展,凭借着“针记”的影响力,黄氏家族也必然会成为印尼极具声望的华人家族之一。


但先辈敢为天下先的拼劲却在激励着黄氏兄弟不安于现状。在创业和先辈下南洋的经历中,黄氏兄弟明白,任何时候,都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就像家族的先辈从福建老家下南洋一样,根在福建,家在南洋,进可创,退可守,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才有最大的可能开枝散叶。这是世间不变的生存之道,做生意亦如此。


黄氏兄弟很快就开始了产业差异化的扩张之路。兄弟两人的扩张,并非毫无章法,最开始,出于对其他行业的不熟悉,他们只会去涉足一些政府鼓励的朝阳产业。


上世纪70年代,印尼政府开始把电力通到农村。黄氏兄弟抓住机会,进军家电行业,两兄弟从国外引进飞利浦的先进技术,投资30亿印尼盾建了一家电视机厂。


由于技术上的优势,黄氏兄弟很快就把电视机的成本降了下来。很快黄氏兄弟的狄吉迪牌电视机就成功打入了农村市场。到了80年代末,黄氏兄弟的旗下的电视机销量已经超过了100万台。


投资家电行业成功之后,黄氏兄弟又趁势进军了印尼的地产、电子、棕榈种植等行业。1991年,印尼政府忽然下令丁香专营,这也极大打击了印尼的烟草行业,好在黄氏兄弟已经及时地把鸡蛋分散出去了。


只不过,涉足多行业,并没有让黄氏兄弟的财富实现跨越式起飞。


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在印尼商界,普遍存在着政商依附的关系。当时的印尼首富林绍良和时任总统的关系很好。所以林绍良掌握着印尼最大的银行——中亚银行。


而反观黄氏兄弟,却是印尼商界的一股清流,两兄弟并不去依附谁,如此出淤泥而不染,自然会遭到打压。


因此,黄氏兄弟的商业触角虽然也有伸入印尼的金融业,但始终做不大。然而,有时候可以背靠大树是好事,但大树倒了保不齐也会砸到自己。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印尼的经济遭受重创,经济基础影响上层建筑,印尼政坛也发生了“地震”。


林绍良的“大树”倒台时,最终还是砸到了自己。


中亚银行因为金融危机出现了挤兑风潮,没了“大树”的林绍良,也因为中亚银行资不抵债,而被印尼政府接管重组。



两年之后,重组后的中亚银行将51%的股份卖给了一家名为法灵多的投资公司。这个公司正是黄氏兄弟和一家美国投资公司共同持股的。经过一系列收购,黄氏兄弟终于在2010年成为中亚银行的绝对股东。


因为黄氏兄弟的出淤泥而不染,也获得了换新后印尼政坛的肯定。经过黄氏兄弟的经营,中亚银行在2012年时,就成为了以印尼最大的私有银行,年利润高达12亿美元


如今中亚银行以670亿美元的资产成为了东南亚市值最高的银行。


除了银行业外,2004年,黄氏兄弟旗下的针记集团还投资了2.42亿美元,在印尼打造了东南亚最大的购物广场。



2010年,针记集团成立了GDP Ventures风投公司,由黄惠忠的二儿子负责管理,黄氏兄弟又开始专注印尼互联网行业。目前,GDP Ventures旗下,已经拥有印尼最大的社交网络Kaskus,以及印尼最大的电商平台Blibli。


在互联网行业的成功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黄氏兄弟对冲了疫情所带来的风险。这也是黄氏兄弟的财富,即使是在后疫情时代的2022年,依然可以实现51亿美元增长的重要原因。


晚年分享成功经验


黄惠祥和黄惠忠兄弟两人,能够在印尼这样一个把华人置于特殊地位的国度,在不依附别人的情况下,还能连做14年印尼首富,把家族传到第五代,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这在各国的首富圈里属实罕见。


有人曾经问起大哥黄惠祥成功的经验。不料大哥却淡淡的说:“做生意就像打桥牌,根据信息,先分析再决定。”


而问到弟弟黄惠忠时,他还强调了刻苦的重要性:“我的兴趣爱好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



两兄弟不仅仅务实,平时还非常低调,作为印尼首富的他们,竟然极少公开露面,以至于两兄弟的名字和年龄甚至都被媒体翻译错甚至是颠倒。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上,一位拄拐身穿白色短袖的老人,夺得了桥牌项目的超级混合团体赛铜牌。一开始人们并没有过多地关注这个夺得团体赛铜牌的老人。


过了许久,才有眼尖的媒体发现,这个老人正是那个爱打桥牌的黄惠祥。这也是黄惠祥多年来的唯一一次公开露面。如果不是通过亚运会采访,很多印尼人可能都不知道黄惠祥到底长什么样子。


黄氏兄弟的低调和务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气质,可见一斑。

喜欢东海独钓叟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