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福建男子花200买的黄螺,内藏龙珠曾卖2200万,至今无法人工养殖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25-04-13 18:27 已读 540 次 2赞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关注

惠安山霞镇的一位饭店老板陈先生在收拾买来的黄螺准备做菜的时候,从黄螺中竟然开出了3颗橙色的珠子!

这三个橙色的珠子大小不一,最大的一颗直径比1元的人民币直径还要大些,重量竟有29.94克!

要知道,早在2003年的香港拍卖会上,一颗重量约20克的橙色螺珠就卖出了270万美元的高价,当时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约8.277美元,也就是说这颗珠子的价值折合人民币约2234万左右。

而陈老板偶然获得的这3颗珠子,最大的一颗重量显然已经远远超出了拍卖会上的20克,如果抛开珠子的成色不谈,那么这颗珠子的价值可能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那么陈老板是如何得到这3颗天价珠子的呢?

«—【·200多元的黄螺开出天价珠子·】—»

2018年3月25日,黄先生从崇武花了200多元买了5只黄螺,买回来后就暂时养在了自家存放海鲜的池子里面。

28号晚上的时候,家里正好有亲戚前来拜访,于是陈先生就捞了3只黄螺准备做下酒菜招待客人。

处理到第三只黄螺的时候,陈先生感觉有什么东西硌到了刀子,于是就下手去翻找,没想到竟然抠出来一颗小珠子。

陈先生把抠出来的小珠子拿给来拜访的亲戚们看,说是珍珠,没想到还被取笑了一番,说他拿着小孩子玩的玩意唬弄他们。

陈先生于是回去继续处理黄螺,没想到一刀切下去又被卡了一下,这次他仔细起来,直接用手将黄螺肉慢慢剥开,竟然发现了2颗个头更大的珠子,最大的居然有鹌鹑蛋大小。

陈先生彼时已经40岁,而且处理螺肉做菜也已经有20多年了,之前曾经在新闻报道上看过这种珠子,知道它价值连城还极其罕见,没想到自己有生之年竟真的见到了。

为了能直观地了解这三颗珠子的大小,陈先生还专门将它们过了克称,最小的那个有1.32克,其次的10.2克,最大的像鹌鹑蛋的那颗竟然足足有29.94克重。

而面对记者的提问,陈先生表示,能一次性收获3颗价值连城的螺珠实在是天降福气,所以他不会将这三颗珠子卖掉,会将它们作为传家宝留给自己的孩子。

#高考起航梦想生活#

那么这种螺珠为何如此珍贵呢?

«—【·千金难求的美乐珠·】—»

这种黄螺珠还有个比较通俗的名字叫做“龙珠”,业内人员还叫它“美乐珠”或者“火焰珠”。

而黄螺学名美乐螺,是一种带着黄色或者黑色条纹斑点的椰子涡螺,因为外表颜色和木瓜有点相似,所以也有人叫它“木瓜螺”。

黄螺一般生活在缅甸、泰国等国家所在的东南亚海域,是海鲜市场的常客,它体型比较大,成年之后能长到个20厘米左右,个头大的能达到30厘米,体重五六斤左右,当然,大个头的也有能长到10多斤的。

别看它瞧着是个十分佛系的家伙,人家可是以肉食为主的,食谱上不仅有各种小鱼小虾,还有其他小个头的海螺海贝。

如此“凶猛”的大个头黄螺几乎是所有腹足类动物的天敌,它发现猎物后会用自己的“腹足”扑向猎物,还能将猎物缠住使它动弹不得,然后就张开嘴巴开始自己的“晚餐”。

日积月累的有强度“锻炼”,自然让黄螺的肉味道也很不一般,但黄螺并不是每个地方的肉都好吃,人们一般只会食用它们的腹足部分,据说煲汤或者炒菜味道都不错。

当然,黄螺身上最吸引人的还要数它产出的“龙珠”,因为这种“龙珠”不仅数量极其稀少,还无法进行人工养殖,所以每一颗“龙珠”的出现都是上天的恩赐和大自然的馈赠。

“龙珠”和普通珍珠的成分差不多,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但二者又有所不同,“龙珠”的表皮上不存在珍珠那样的“珍珠质”,但硬度却比普通珍珠要高很多。

普通珍珠由于拥有“珍珠质”,也就是层状的碳酸钙排列结构,这样层状结构可以反射光线,人眼看上去就会感觉珍珠拥有“虹彩色”,十分漂亮。

但“龙珠”并不存在这样的结构,所以它也并没有这样的虹彩色,但由于其质地比较坚硬,所以表面会呈现出陶瓷一般的质感。

而且“龙珠”是可以被打磨的,如果天长日久的佩戴让它的表面失去了应有的光泽,稍微打磨一下就再次“闪亮如新”了。

一般情况下“龙珠”的表面都是很光滑的,长成椭圆形和正圆形的都有,颜色也大不相同,灰白、橙色、甚至深一点的棕褐色也存在。

当然,这几种颜色里面顶数橙红色价值最高,因为珠子上的纹路清晰像极了燃烧的火焰,所以才得名“火焰珠”。

每一颗“龙珠”上面的火焰纹都是大不相同的,有的是条状,甚至还有点状的,这是黄螺分泌出的碳酸钙钙化的时候形成的特有花纹,这些碳酸钙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就会造就不同的花纹。

当然,花纹越清晰、个头越大的“龙珠”价值往往就越高,这意味这它们的生长时间更久。

不过,在黄螺中找到“龙珠”的概率极低,能在几千个黄螺里面找到1颗就已经相当不错了,成色好、个头大的“龙珠”更是寥寥,所以“龙珠”基本上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

目前“龙珠”的现存量不多,大部分都被欧洲的一些收藏家所收藏,而且由于它存量极少,所以目前也没有像珍珠那样形成固定的定价体系,就连鉴定机构都没有办法给这种珠子出具证书。

所以大尺寸的“龙珠”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它能卖出什么价往往要看卖家想卖多少。

那么如此美丽的“龙珠”又是为什么不能进行人工培育呢?

«—【·无法人工培育的“龙珠”·】—»

众所周知普通的珍珠已经实现了人工养殖,但珍珠是生长在蚌壳内侧的,这个地方有种组织叫做“外套膜”,当砂砾进入其中的时候,蚌就会分泌出有机质包裹住砂砾,天长日久,包裹砂砾的有机质越来越多,就形成了珍珠。

人们在人工养殖珍珠的时候,只要在外套膜中放入人工异物就可以,这样蚌就会分泌有机质包裹住人工放入的异物。

但“龙珠”是在黄螺的肉体中形成的,属于“无核珍珠”,没有特定的可以附着的地方,而且有关人员经过研究,认为“龙珠”的形成和某种海洋蠕虫有密切关系。

海洋蠕虫有很多种,有些生活在沙子里面、有些还是肉食动物,还有一些则依靠寄生在宿主身上为生。

而黄螺就偶尔会被这些海洋蠕虫寄生,无法清除体内寄生虫的时候,黄螺就会分泌出有机质将蠕虫包裹起来,最终形成了“龙珠”。

当然,有其他异物进入的时候也不是不可能,这些情况都有相当的随机性,“龙珠”存在的位置也不固定,所以要想在不伤害黄螺的情况下植入它无法排出的人工异物是不现实的。

通俗来讲,“龙珠”就像是黄螺体内的一颗“结石”,所以尺寸大一点的“龙珠”形成可能需要很多年的时间,可遇而不可求。

因为“龙珠”无法人工养殖,所以根本不可能量产,要想靠养“龙珠”吃上饭那是肯定没有任何希望的,不过要是真能在买来的黄螺里开出来一颗,那倒真是能“一夜暴富”了。

但目前由于人们的过度开采,所以野生的黄螺数量直线下降,目前也被列入了保护动物的名录,但是这种螺本身可以养殖,所以目前市面上还是可以看到它们的。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