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自由文学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读书】笑傲江湖 - 狷狂者的求索之路

送交者: 千晨临窗[♂☆★★素其位而行★★☆♂] 于 2025-04-04 9:07 已读 1178 次 5赞  

千晨临窗的个人频道

+关注
《笑傲江湖》是一本狷狂书,书中风流人物辈出,为自身所坚执的一线快意江湖,阅毕有一扫抑郁之疗效。孔子曾说:中庸之道难持,实在做不到的话,或狂,或狷,也是不错的。

观《笑傲江湖》,上至风清扬,下至田伯光,桐柏双奇,桃谷六仙,无一不是狷狂之士。田伯光徒步几百里将130年陈酒送上思过崖,与令狐冲痛饮时说:"世间再无此佳酿,我已把谪仙酒楼里剩余的砸了个干干净净。";衡山掌门刘正风对曲洋说,“世上已有过了这一曲,你我已奏过了这一曲,人生于世,夫复何恨?”之后二人相视长笑,双手交握,从容赴死;平一指对令狐冲说:"我若救不了你,我便死。"誓言一出,竟真以七窍流血践行诺言。即便是作为政治牺牲品的林平之,在一开篇时也颇有一身硬骨头,为救岳灵珊独斗青城派,明知不敌仍昂首道:"要杀便杀,林平之皱一皱眉头,不算好汉!"

在伪君子们机关算尽的江湖里,唯有"狷狂者"才能真正"笑傲",因为他们的疯狂之下,藏着比岳不群、左冷禅之流更纯粹的清醒。令狐冲则是这些人里的佼佼者,其狷狂发乎本性,平生嗜酒如命,抚琴舞剑,鄙视权斗。金庸大概是仿照魏晋名士来刻画令狐冲的,隐约可见竹林七贤的影子:刘伶好酒,有一次在屋内裸体饮酒,被人嘲笑时反问人家为何跑到他的裤子里;嵇康好琴,虽受司马氏青睐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最终一曲《广陵散》成绝响;阮籍猖狂,以青白眼待人,驾车至穷途便痛哭而返。

而令狐冲亦是如此——
他像刘伶般嗜酒,重伤垂死时仍笑谈"喝不够酒,死也不甘";
他似嵇康般琴剑风流,以一曲《笑傲江湖》超脱武林纷争;
他如阮籍般蔑视礼法,面对正邪之辨只问本心,不屑伪善权谋。

金庸对令狐冲这个角色是存着偏爱的,他不像狄云那般,被命运反复碾压,在《连城诀》通篇恶人的江湖里倍受折磨与背叛(私以为狄云是另一个版本的令狐冲,两人的经历有很多相似,两部作品也是一前一后);也不似乔峰,生来就背负着胡汉血仇的原罪,最终只能以断箭自戕来平息两族干戈;更不同于郭靖,一生都被"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八个字压得步履沉重。令狐冲是洒脱的,也是特别的,作者爱惜到一再隐写侧写,众口相传,千呼万唤,直至第五章,才让他露了正脸,却是在衡山群玉院中--浪子即便重伤,也要在烟花地登场。

狷狂者必有傲骨,必我行我素,令狐冲自不例外,这一性格特点令他"躺了半本书"。刚出场为了救仪琳和田伯光大打出手,拼死赶走了采花贼,自己也身负多处刀伤,又好巧不巧遇到青城派弟子讥讽他和尼姑共处一桌,换做别人就"忍一时风平浪静"了,毕竟同为正派也不至于撕破脸,他却脱口而出:"青城派最擅长屁股向后,平沙落雁式",随后被人在胸口刺了一剑,几乎丧命。这不是简单的嘴硬,而是骨子里对虚伪造作的蔑视。好在仪琳带着伤药,对他不离不弃,这才涉险过关。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令狐冲痊愈后,在思过崖学了风清扬妙到巅处的独孤九剑,想必从此风生水起了。可未曾想,刚下山就拿了一柄扫帚对战封不平,还把对方打败了!以扫帚对战看似荒诞,实则是将独孤九剑"无招"真意发挥到极致——只是这锋芒太露的胜利,使对方恼羞成怒,一气之下偷袭了令狐冲,于是他又躺下了,随之被桃谷六仙一顿瞎搞,被打入六道真气,折磨得死去活来,却也未指责过这六个怪人。

再到后来,令狐冲为了救任盈盈,被嵩山派的陷阱箭弩困在少林寺,朝不保夕之际,毅然拒绝众人提议,不愿独自逃生,淡然地说:"正教门派今日虽然得胜,过得数十年,他们还不是一个个都死了?胜负之分,也不过早死迟死之别而已。"这种认知的升华,既保留了少年时的真性情,又融入了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体悟。性格岂止决定命运?这分明是用傲骨在武林中写就的狂草。

令狐冲一生中最自由恣意的时刻,当属假扮将军吴天德那段快意江湖的日子。褪去华山弃徒、魔教红人的身份,抛却正邪之辨的枷锁,再也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只把行侠仗义一以贯之,隐隐与林冲风雪山神庙时的不羁遥相呼应——那时节,他上马便喝"你奶奶的,快快让道",下马又嚷"速速给本将军上酒",临敌时犹自笑谈"待喝饱了酒再杀敌";路遇恒山群尼,嘴上戏谑着"一见尼姑逢赌必输",手中长剑却已出鞘相救,但见剑光所指,所向披靡,指东打西,何其快哉,端的是一派天风海雨般的豪迈气概。这就是武侠小说的魅力,既为悲欢人间路缝缝补补,又能掩盖现实的残酷。反观林冲,一生也未曾有摆脱冤屈和身份桎梏的机会,草料场中一场雪一通火后,便上了偌大一个寂寥的梁山,自此贴身的只有烈酒牛肉,冰冷蛇矛。

然而读者仍难免意难平:这般威风,到底是借了他人的名头。待读至令狐冲练成吸星大法、执掌恒山派时,想必要在五岳大会上扬眉吐气了吧?他却在万众瞩目下,对岳灵珊使出一套冲灵剑法——这哪里是比武?读者期待的是张无忌光明顶力挽狂澜的壮举,是乔峰聚贤庄血战到底的豪情,可令狐冲在最该逞英雄的时刻,却将剑尖的锋芒化作对往事的温柔凭吊。于是他又躺下了,这次是"自残"。。

拾起躺在地板上的书,静下心来,再读一遍,似在字里行间听到了令狐冲的心声:"我本就不想当什么五岳盟主,魔教教主,老子要我的小师妹,老子要喝酒!" -- 狷狂者不必讨好读者。战国时期,楚威王遣两位大夫前往濮水之畔,欲聘庄子为相。其时庄子正持竿垂钓,闻使者来意,笑问:"听闻楚国有神龟,死后三千年,其甲仍供于庙堂,用作占卜。敢问二位,此龟是愿高居庙堂之上,还是宁可在泥沼之中,曳尾自得?吾亦愿作曳尾涂中之龟。"

《中庸》说:"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这三种境界,恰如一面明镜,照出众生百态。令狐冲是"勉强而行之"的典范。他习得独孤九剑非为名利,对辟邪剑谱更是毫不动心,重伤之际面对少林寺的招揽,若不学易筋经就要身亡,估计千人中九百九十九个都会心动,唯独他这个醉鬼浪子偏要说不。可正是这个看似任性的人,在恒山派危难时挺身而出,屡次击退假扮魔教的嵩山派众人,在内力全失时仍仗剑而行。

金庸给了令狐冲最矛盾的设定:一身绝世武功,却总被命运逼到墙角,但正是这般"困知勉行",让他在遍体鳞伤中淬炼出最纯粹的侠义。风清扬说:"大丈夫行事,爱怎样便怎样。",莫大先生说:"别人不来,我偏要来,怕他个鸟。" 令狐冲的珍贵,正在于他用最笨拙的方式,走出了最潇洒的路——既不做伪君子,也不当真小人,而是在污泥中长成了一株带刺的青莲。

与之相对的,是岳不群、左冷禅等人的野心和算计。《笑傲江湖》写于十年浩劫时期,书中气宗和剑宗相斗的情节有明显的政治隐喻,而葵花宝典和辟邪剑谱的自宫,又是暗讽放弃原则和尊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左冷禅是野心家,少林方证大师的一句话足以概括他:"人心不足蛇吞象"。岳不群则是政治家,比左冷禅的城府更深,在令狐冲展露独孤九剑时,意识到气宗的立业根基就此会被动摇,便决绝地将他逐出师门。

说个题外话,历史上的苏轼老是被贬,不仅坏在"一张嘴"上,还与他的模糊态度有关,既反对王安石变法,又支持其中一小部分,这使得新党旧党的人都无法完全认同他,于是只能"游于赤壁之下"了(但也因此有了东坡怀古、苏堤、遗爱湖等珍贵遗产)。司马光上台后彻底废掉了变法,体现了党派斗争的残酷性,旧党哪怕是认同了一小部分变法,也会影响根基。明英宗朱祁镇曾被瓦剌所俘,后在保皇派协助下复辟,随即杀了保卫北京城,挽大厦于将倾的功臣于谦,还将其抄家,只为了其权利的合法性。可是,这个差劲皇帝却在人生的最后废除殉葬制度,所以政治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是可以并存在一个人身上的。岳不群赶走令狐冲,也是因为气宗是立业之本,是权利的基础,哪怕剑宗的剑法再神妙,也不能放任手下弟子去发扬,更何况还有个扶持剑宗夺位的左冷禅。一个政客所考虑的事情,远不是喝酒抚琴的侠客愿意去想的。

待到后来,岳不群习得辟邪剑法,武功大进,不再畏惧左冷禅的威胁,眼见统一五岳胜利在望,又见令狐冲剑术通神,在江湖上威名日盛,又有群豪依附于他,便换上一副和蔼可亲的面孔,期盼这个"逆徒"重归华山门下。这一幕将政客刻画得入神——昨日还斥其为"叛徒",今日就能笑脸相迎。先主刘备一面高喊"汉贼不两立",一面又与孙权这个"非汉非贼"的东吴政权时战时和。政客必须不断改变立场,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局势中生存下去。

纵观全书,岳不群巧取豪夺辟邪剑谱,不惜欺骗妻女,杀害弟子,暗算定闲师太,所作所为比魔教更显阴毒,自然不是什么好人。相比之下,余沧海、任我行等人要直率得多,一个真正的恶人往往比伪君子更坦荡。而这一切行为的背后,是对权力的极度渴望——这种渴望让他从"君子剑"堕落为真正的伪君子,使得岳灵珊、宁中则、林平之等都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可身处权利旋涡,又有些许身不由己的无奈。即便是方证大师、冲虚道长这等得道高人,面对五岳并派的乱局时,也不得不加以制衡——他们亲自上恒山祝贺令狐冲就任掌门,实为扶植他再接再厉当上五岳掌门,那番冠冕堂皇的"为江湖计"说辞,细究之下难掩培养傀儡之嫌。真正觉悟者,如定闲师太,虽悠远高明却难逃岳不群暗算。临终之际不愿吐露凶手,乃是早已看破生死,把恒山的一班尼姑和未来依托给令狐冲,又防他重归华山被师父所害,可谓渡己渡人的最高境界。相较之下,反倒是令狐冲这等狷狂之士活得自在。

再来谈谈其他人物。一直认为岳灵珊并不了解令狐冲,更不懂他的感情,二十年的青梅竹马,也抵不过几句谗言。她对令狐冲的认知始终停留在表面——只见其放浪形骸,不见其傲骨气节,远不如任盈盈懂令狐冲,也注定了无法和大师哥走到一起。而宁中则的存在,则是华山派最后的道德底线。作为派中唯二对令狐冲不离不弃的人(另一个是陆大有),她代表着被权力腐蚀前的华山精神。林平之是可怜人,也曾闪现人性光辉——婚后曾劝岳灵珊回到令狐冲身边——恰似将熄的烛火,但终究敌不过仇恨的狂风。令狐冲不解林平之为何恨自己,其实他是恨命运的不公。至于任盈盈,她对令狐冲的好,可用一句话概括:"爱就是让对方如其所是地存在",而令狐冲对她的好,也可用一句话印证:"我随你上黑木崖,战那东方不败。" 蓝凤凰和仪琳对令狐冲也很好,尤其是后者,是三人里最为"纵容"令狐冲潇洒不羁的人,但作者不愿牵线,也没办法了。

令狐冲的江湖之路,恰似一把游走于正邪锋刃之间的孤剑。他被正派所不容的根源,在于彻底打破了武林中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这种超越门户之见的处世哲学,显得格外离经叛道。当然这可以理解为他豪迈、不拘小节,但在旁人看来,是无法接受的。因此,从令狐冲被逐出师门后,就必须求索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令狐冲文化不高,好酒轻浮,自然未至中庸之道,但也走出了自己的"道",在安身立命中,对自身原则一以贯之,所谓"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他能在五霸岗与三教九流痛饮,也能为了恒山众人安分守己;他能为了向问天强出头,不慎伤了正派人士的性命,也能一再解救师门和恒山于水火;他能对岳不群保留最后的师徒情分,也能严词拒绝任我行许诺的高位。唯一不变的,是对道义的贯彻,正如孟子所说:"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这种看似矛盾的统一,恰恰体现了令狐冲的"道"——既不被教条束缚,也不因任性失度,而是让本心如独孤九剑般"行云流水,任意所至",所谓大闲不渝,能够由始至终一以贯之的人,除了他便再没有几人。令狐冲的结局——退出江湖,与任盈盈合奏《笑傲江湖》,也是一种“中庸”式的平衡。纵观全书,令狐冲受过重伤,被人冤枉,失去初恋,也挨过命运的毒打,但在历程的每个阶段,作者始终为他留有一线希望。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笑傲江湖》也是金庸给失意者的一封情书,是对真诚的鼓励,对天真的抚慰。


贴主:千晨临窗于2025_04_04 9:11:26编辑
喜欢千晨临窗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千晨临窗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这个角度很好👍 (无内容) - 无心上床 (0 bytes) 04/05/25
谢谢阅读 (无内容) - 千晨临窗 (0 bytes) 04/05/25
写得很好,感谢分享~ (无内容) - 无心上床 (0 bytes) 04/05/25
中国的传统社会是古今中外最自由的时代 - 明出地上 (147 bytes) 04/04/25
谢无忧版主点评。 - 千晨临窗 (284 bytes) 04/04/25
发笑傲江湖给笑傲江湖? 哈哈哈 (无内容) - 千晨临窗 (0 bytes) 04/04/25
歪打正着,无巧不成书 (无内容) - 千晨临窗 (0 bytes) 04/04/25
谢谢千晨支持活动。:) (无内容) - 尘凡无忧 (0 bytes) 04/04/25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