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养生保健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宝宝是否聪明、健康,居然在这个黄金时间就决定了!新手爸妈要注意这3点>

送交者: An4dy[♂☆★★★声望勋衔16★★★☆♂] 于 2025-03-30 14:59 已读 878 次 1赞  

An4dy的个人频道

+关注
新手爸妈如何应对孕期各种症状?


如何合理补充孕期营养保障母婴健康?


如何合理控制孕期体重?


产后如何科学坐月子确保恢复?


华西二院大咖专家讲解


本期为大家一一解答!


01


·孕期营养与体重管理·


妊娠期的营养母子双方近期远期健康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姚强主任医师,与大家分享了如何确保孕期营养摄入且合理控制体重的要点:



孕期营养的重要性


对孕妇的影响


营养不良>>


易诱发妊娠并发症如妊高症、早产、胎膜早破感染等


缺铁性贫血缺钙和VD致骨软化,此外还有低蛋白血症低血糖等


分娩时容易有子宫收缩乏力、难产、产后出血等


产后易患产褥感染、乳汁不足等


营养过剩>>


孕期增重过多、心肺负担加重


增加了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VTE


剖宫产率增加


难产率增加


产伤率增加


对新生儿的影响


营养不良>>


胎儿生长受限


低出生体重


先天缺陷


影响智力发育


营养过剩>>


巨大儿发生率增加


肩难产


产伤


新生儿ARDS、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


围产儿死亡率


孕期营养的管理方法


孕期营养管理的方法


· 关口前移:从备孕期及孕早期开始,孕期加强、持续至产褥期末、哺乳期。尽早评估备孕期妇女及孕妇的营养状况。


· 管理重点人群:孕前体重过轻或者超重、肥胖人群、孕期体重增长异常的孕妇——妊娠期高血糖孕妇。


· 与营养密切相关人群:妊娠剧吐、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贫血、素食者、胎儿生长受限人群。


孕期体重管理的方法


孕期体重增长建议(单胎)


单胎:


双胎:


孕早期增重2-3kg,孕中晚期每周增重0.68kg,整个孕期增重16.824.4kg


超重者整个孕期增重14.1-22.7kg肥胖者增重11.4-19.1kg


孕期体重自我检测


每周准确测量体重一次


定时——清晨,空腹,排空大小便定


体重秤(核准)


着装一同样的内衣、内裤、赤脚


超重/体重增长过快的对策


控制饮食总量


保证主食摄入量(不能因废食)——完全不吃淀粉类食物是错误的


膳食不能太精细,要粗细搭配


避免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食物摄入:糕点、炸鸡腿、火锅等减少或者避免糖分高的水果减少或者避免坚果类食物


适当运动:每日1小时,如散步、体操


体重增长过缓的对策


寻找原因:摄入太少?消化吸收不佳?消耗太多?评估胎儿生长情况,避免出现胎儿生长受限(每2-3周超声)


采取适当措施增加食欲,增加每日进食量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


适当加餐:正餐3-4次,加餐2-3次


进餐时先进主食及肉类,再进食汤类和高糖水果每周监测体重,根据体重增长调整膳食专业营养师指导,采用营养补充剂


02


·孕期常见症状及应对措施·


孕期随着激素变化,身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王琪琳主治医师,详细讲解了相应的应对方法,让现场准爸准妈们安心不少。



常见症状及应对方法


1、孕早反应:注意饮食、调整情绪、医疗帮助(妊娠剧吐)


2、肠胃不适:


维持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睡前少进食。


辛辣、过硬、生冷、难消化的食物少吃。


避免吃大量谷类豆类及很多调味品或油煎的食物。


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不宜过量饮水,会增加胃的负担。


切忌暴饮暴食、三餐适时适量、餐后适当活动。


睡前在床上用软垫把自己垫起来,也有缓解胃痛的作用。


胃痛时不要乱服药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3、孕期便秘


养成每天固定时间上厕所的习惯


保持愉快的心情摄取足够的水分


摄取高纤维饮食(每日粗纤维13克


软便药物、助排便药物(乳果糖、益生菌、开塞露


4、孕期失眠


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过度焦虑,平时多外出散步,多与家人沟通。


临睡前洗热水澡穿宽松舒适的衣服放松全身。


避免食用影响情绪的食物,如茶,咖啡,奶茶等,尤其是食品中的饱和脂肪酸会改变体内的激素分泌。


4、孕期水肿


少盐少钠饮食


适当活动,避免久坐久站


将双下肢抬高于心脏


下肢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5、孕期腰疼


休息时腰背部垫枕头,调整睡觉姿势


卧床休息、同部热敷


使用托腹带、维持身体平衡严重时寻求医疗帮助


如何知道胎儿是否健康?


定期测量宫高、腹围


定期超声监测


没有“标准宝宝


是否有畸形或者发育异


唐氏筛查、无创DNA、羊水穿刺


系统超声(“大排畸”“小排畸”超声


针对性超声、胎儿MRI


如何了解胎儿有无缺氧


胎动计数


胎心听诊


胎心电子监护


胎儿是否成熟


瓜熟蒂落


孕周


促进肺成熟的措施


如何顺利度过孕期


不迷信、不盲从


做好功课


寻求专业帮助


03


·科学坐月子·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孙薇薇主治医师,从产褥期的身体变化与恢复,为大家讲解了如何科学“坐月子”。



干货满满,每个知识点都非常实用:


为什么要科学坐月子?


“月子”& 产褥期>>


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称为产褥期(puerperium),通常为 6 周。所以我们说的“坐月子”一般就指这42天的时间。


月子期间是女性一生生理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之一,多数产妇恢复良好,少数可能发生产褥期疾病。


传统误区VS现代科的对比


传统误区>>


捂月子


不洗澡不刷牙不碰水


过度静养,基本不下床


过早大补、乱用中药


为了下奶,过量蛋白质脂肪摄入、大量油腻汤水


错误的喂奶姿势和习惯导致“月子病”


现代科学>>


并不否认“坐月子”是古人传承千年的养生智慧,但是更强调科学的养生。


强调个性化方案


多种措施促进身体恢复(营养科、中医、盆底康复、心理卫生咨询及母乳咨询)、预防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并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那么产后恢复的要点有哪些呢?


正常产褥


子宫复旧和缩宫痛


· 子宫复旧:产后初期子宫圆而硬,宫底在脐下一指。产后第 1 日略上升至脐平,以后每日下降1~2cm,至产后 1 周在耻骨联合上方可触及,于产后10日子宫降至骨盆腔内,腹部检查触不到宫底。(排尿、休息、注意卫生、下床活动、哺乳及药物辅助治疗)


· 产后宫缩痛:在产褥早期因子宫收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多见于经产妇。哺乳时反射性缩宫素分泌增多使疼痛加重。


恶露


约于产后第 3 周,除胎盘附着部位外,宫腔表面均由新生内膜覆盖,所以恶露明显变少,变淡。


胎盘附着部位内膜完成修复需至产后6周,所以恶露变淡后也可能再次反复出现少许鲜血,一般小于月经量。


月子期间出血大于月经量应该引起重视。


褥汗


产后周内皮肤排泄功能旺盛,排出大量汗液,以夜间睡眠和初醒时更明显,不属病态。但要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及中暑。


预防产褥中暑。出汗后及时擦汗,避免受凉伤风,内衣勤换或用汗巾,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泌乳


生理性乳胀及泌乳热:产后3~5日


建议24 小时母婴同室,产后早开奶并按需哺乳


判断母乳充足的主要标准:


①每日满意的母乳喂养 8 次左右;


②婴儿每日排尿 5~6 次,排便 2~4 次;


③婴儿体重增长及睡眠情况良好。


运动与盆底


腹壁紧张度需在产后 6~8 周恢复。


产后1~3天:腹式呼吸、缩肛运动、上肢运动、颈部运动、下肢屈伸运动。产后3~10天:下肢伸展运动。产后2周:腰背运动、腹部运动。


产后42天盆底功能检查,必要时盆底康复治疗


常见误区与科学纠正


① 不能洗头洗澡刷牙


科学:保持清洁防感染,及时擦干避免受凉。


② 必须卧床不动


科学:适度活动促进恶露排出,防血栓。


③ 大补特补


科学:均衡饮食>盲目进补,避免高脂肪浓汤导致乳腺炎。


④ 禁止一切电子产品


科学:适度使用(如每天30分钟电视/手机)避免眼部疲劳。

喜欢An4dy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