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三峡工程“钉子户”:全村搬迁就她不肯走,27年过去,结果如何?

送交者: yanziaz[♀★★★★声望勋衔17★★★★♀] 于 2025-03-29 7:48 已读 475 次 1赞  

yanziaz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三峡工程的建设,绝对算得上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工程。


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


这项伟大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却遭遇到过大大小小数不清的难题,其中一项难题就是“钉子户”问题……



根据后来的数据统计显示,


为了建设三峡工程,当地足有


13.8万人口需要搬迁



这么多人口都要搬迁,其中自然就少不了一些“钉子户”了。


不过在众多三峡工程“钉子户”里,当属一位名叫


张秉爱


的妇女最犟,全村都搬迁了就她不肯走。



那么,这位妇女为什么就是不肯搬迁?后来怎样了呢?


三峡工程势在必行


早在


1919年的时候,孙中山先生就已经在


《建国方略》


中,提出了建设三峡工程的构想。


但是在那个时候,这样的构想却也只能是个构想,很难付出实践,将这个构想变成现实。



直等到建国后,国家发展地越来越好,科技水平也越来越高,


毛主席


才再度提出了三峡工程的建设提议。


当时毛主席之所以要再提三峡工程的建设,


除了这项工程能够改善长江上下游的通航情况,加强国家的水力资源建设外。


更重要的,还是


考虑到了这项工程能够极大改善当地居民居住环境,减少长江区域


洪涝灾害


等的发生。


老一辈住在长江流域的人,可能都有印象。


1949年建国当年,长江流域就曾两度发生过严重的洪灾。


根据相关历史资料表明,


地处长江流域腹地的湖北省,成了因长江水患受灾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两次水灾下来,


湖北省内保守估计有29个县,300多万居民都严重受灾,受灾农田更是高达数十万亩之多




而在


1954年,长江流域同样也爆发过一次大规模的洪灾。


比起建国当年那次洪水来说,


这次洪水造成的危害要更加严重,


整个长江流域的受灾人口一度达到了3000万人,受灾面积更是一度达到了4500万亩



这次大洪水的发生,也因此被载入了史册……



要想解决长江流域水灾的问题,


修建三峡工程,也就成了最好的办法。


于是,


随着毛主席的提议提出,三峡工程的建设也就被提上了日程。


经过各领域专家数十年的考察、研究,


三峡工程最终于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建设批准



至此,三峡工程也就以一种势在必行之势,正式启动了……


三峡工程“钉子户”


时间来到


1996年,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已经正式启动,在三峡大坝建成之前,移民工作必须全部完成。


湖北省桂林村


恰好处在移民范围,全村的村民都需要移民,村里为响应政策,于是贴出了告示,以通知村民。



事实上,


早在几年前,桂林村的村民心里早有了准备,毕竟村子所处的位置特殊,若是三峡工程推进建设,村里必然是要全部搬迁的。


不过即便如此,


即便正式通知来了,还是有很多村民心里莫名感伤,不希望搬迁。


毕竟,这里是自己的根,


这次搬走了,以后就再也没机会回来了


……



张秉爱


看到告示后,同样也是满脸愁容,比起别的村民来说,她更不希望搬迁……


虽然桂林村的很多村民都不希望搬迁,但是为了国家的伟大事业,他们又不得不搬走。


当然了,


国家为了补偿


“三峡移民”


,给他们提供的一系列后续保障,也是非常到位的,虽然搬迁一时难,但真正搬走后,各方面的生活条件等,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这实际上也算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批又一批村民开始陆续搬离老家,看到搬去新家的同村人,住上了更宽敞明亮的新房子,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很多村民甚至都开始羡慕他们,希望能够快些轮到自己搬迁。



然而,


越是这样,张秉爱心里却越不是滋味。


直到村里人都搬走,只剩了她自己一家,村干部怎么劝也劝不动她。


这时,村干部才意识到,张秉爱这是铁了心要当


“钉子户”


了。


但村干部有一点是怎么想都想不通,


国家出台的“三峡移民”政策这么好,为什么张秉爱就是不肯搬呢?


张秉爱的苦衷


张秉爱之所以要当这个“钉子户”,其实也是有自己苦衷的。



她的丈夫熊云建腿有残疾,家里还有两个正在念书的孩子。


整个家正好处在担子最重的时候,而撑起这个担子的,只能是张秉爱。



张秉爱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妇女,种地就是她这辈子唯一的工作,丈夫腿有残疾,很难帮她分担多少。


因此,


在农忙的时候,好在有娘家婆家的亲戚过来帮忙。


但是根据“三峡移民”政策,她家要搬迁的城市,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没有任何熟人朋友照应。


自己身上顶着这么大的担子,她是有苦无处诉。



更关键的是,她还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这时候让孩子们也跟着搬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她更是于心不忍。


基于这种种原因,张秉爱也就成了坚持不肯搬迁的“钉子户”。


后来怎样了?


张秉爱不肯搬迁,但三峡工程这样的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却不能因为这么一个“钉子户”停下脚步。


村主任于是想出了一个两全的法子。


那就是,


给张秉爱一家重新批一块宅基地,让她家往上搬,这样既不影响三峡工程施工,也不用让张秉爱搬去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城市。


张秉爱也是个明事理的人,自己不能耽误国家的工程



因此,她也就同意了这个法子……



后来,


三峡工程完工,


张秉爱一家也就成了村里唯一留下的居民




有人曾问张秉爱,有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


张秉爱回答地很果断,就像她当初拒绝搬迁一样,


不后悔



因为,


到如今,27年过去,她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作为妻子,她把残疾丈夫照顾的无微不至。


作为母亲,她把两个孩子都抚养成人,女儿自由恋爱嫁给了自己喜欢的人,儿子则参军去了新疆支边,复员后找到了一份很体面的工作……


写在最后


她的故事,后来被一位名为


冯艳


的导演,拍成了纪录片


《秉爱》


,并于2007年在山形电影节上映。




看似是阻碍三峡工程,令人反感的“钉子户”,实际上却只是历史洪流中,坚持自我,坚持本心的普通人。


她的选择没有错。


她没能过上其他“三峡移民”那种,更富裕、更美好的生活,也没有错。


她就是她,张秉爱。



这是她自己的路。


我们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对她的选择,予以任何评价…

喜欢yanziaz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