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年,松赞干布病逝,文成公主被逼迫殉葬。唐高宗李治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
650年,松赞干布病逝,文成公主被逼迫殉葬。唐高宗李治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认为这是对大唐的挑衅,他当场下令,要求吐蕃立刻将文成公主送回大唐。
没想到文成公主却坚定地说:“我不回去!”
松赞干布自从在少年继位后,一直迫切地想要和大唐联姻,而文成公主就是在这一场联姻下的‘牺牲品’。
但文成公主和以前许多远嫁的联姻公主不同的是,文成公主是一个非常有着大局意识的人。
在远嫁吐蕃出发前,李世民问文成公主:“文成啊,你愿意远嫁吐蕃,与那松赞干布结为夫妻吗,为大唐与吐蕃之间做一个友好的桥梁。”
文成公主听闻此话后,一脸凛然地说:“皇上,文成自然是愿意的,我一定竭尽所所能将大唐和吐蕃之间的关系维持住,变得越来越好。”
于是,就这样李世民下了旨意将文成许给了松赞干布,当时松赞干布听闻文成公主是愿意嫁给自己,并非是在胁迫下答应的,便暗暗发誓自己断不能辜负这般好的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将文成公主护送至吐蕃时,吐蕃人民都十分十分热情地迎接着她的到来,一个个都争先恐后的想一睹文成公主的芳容。
坐在马车里的文成公主是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也是第一次感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在那一刻文成就决定自己也要为这群百姓做一些什么。
到达吐蕃的文成公主第一件事就是跟松赞干布商量:“赞普,你我既已结为夫妻,就该同心,你助我大唐和吐蕃的关系更加紧密结合,那我就助吐蕃人民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松赞干布起初听到这话可谓是嗤之以鼻,虽然此刻的他很喜欢文成公主,但他内心也不认为一个女子能有多大能力会使其社会发展。
出于对文成公主的尊重他还是答应了文成的合作,并下放一些权利给文成让她放手去做。
令他没想到的是,经文成公主之手出台的一些政策,真的使得吐蕃的经济水平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她以吐蕃的名义向大唐请示,能不能加强大唐和吐蕃边境的贸易流通,再将自己在大唐的所了解的大唐人民的喜好都传授于吐蕃商人。
就这样过了没多久,吐蕃和大唐之间的贸易交流越发的高涨起来,也因此吐蕃人民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
同时,文成公主也充分利用自己在唐朝接受的良好教育和文化背景,促进了吐蕃与唐朝之间的文化交流。
她引进了唐朝的文化艺术,为吐蕃带来了新的艺术风格和思想触动。
松赞干布见文成公主真的为吐蕃做了这么多的努力,对她更是越发的喜欢了,从此文成公主在吐蕃也渐渐拥有了一定的地位,被很多人所尊重着。
过了好几年后,松赞干布去世前握着文成的手说:“我死后没有儿子来继承我的王位,就只好传位于我的孙子,但他还尚年幼恐难堪其大任,还望文成公主在其旁辅佐一番,保他王位坐得稳一些。”
文成公主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松赞干布的请求,紧紧地回握着他的手承诺道:“赞普你放心吧,我一定尽我所能,只要我活着就护这吐蕃一天安稳。”
松赞干布的死讯传到大唐时,人人都以为文成公主会按照以往的规矩,会为松赞干布殉葬后,大唐皇帝立即下令,将文成公主接回大唐颐养天年。
但是这个消息传达到文成公主的手上后,她拒绝了,只说自己还有事要做不能回大唐,既然已经嫁到了吐蕃,也受到了吐蕃人民这么多年的尊敬和爱戴,我不能就这么离开他们离开这片土地。
大唐收到文成公主拒绝回大唐的消息时满朝文武的大臣们都皆感到无比震惊,很多远嫁的公主们在丈夫死后,没有哪一个会不想回故土的。
他们回想起这些年经过文成公主的努力,吐蕃和大唐的关系十分的稳定,想着只要文成公主在一天这层关系就不会破裂。
他们同样也明白文成公主之所以做这样的决定,那是因为她全然都以大局为重,根本不把自身的利益所放在心上。
从此,吐蕃和大唐两方的人民对文成公主的贡献都看在眼里,为之十分敬佩。
在这之后,文成公主也尽力地辅佐着新王,为他保驾护航摆平了很多阻碍直至他成年。
文成公主的一生都在为着大局作为着想,哪怕在自己丈夫死后,拒绝回到自己的故土,哪怕在异乡守寡了十几年,她都在所不惜。
文成公主也以其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智慧,为唐朝的外交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她的努力促进了唐朝与吐蕃的和平与友好关系,维护了边疆稳定,并且通过文化交流促进了贸易和文化的繁荣。
她的政绩使得文成公主这个名号永远流传于世被后人所铭记。
参考
《唐书》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