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家伙起飞后,美国人感受到了恐惧(一)
来源:观雨大神经
天眼神器 随着我国前段时间首飞了两架第六代战斗机,“地球制空权争夺赛”正式进入了“群雄逐鹿、中国领先”的时代。
不过话又说回来,争夺制空权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战斗机厉害就一定能打赢。
你还需要很多其他单位的配合,比如说后勤保障、信息支持、武器供应......
其中最关键的单位,是预警机。
因为现实战场的环境就如同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参战者其实是两眼一抹黑的状态。
而预警机装备有大型雷达,它就如同一台巨大的探照灯,可以瞬间点亮夜空,让你的四周宛如白昼。
在这种情况下,仗才有得打。
不过战斗机自己不是有雷达吗?为什么一定要抱预警机的大腿呢?
因为受机体尺寸所限,战斗机的雷达只能做得很小,用起来就像个手电筒,“视野”不大。
而且它在技术上也不是为了大范围搜索而设计的,它更侧重于对目标进行精确跟踪。
预警机雷达则恰恰相反,它的波长较长,不适合精确跟踪,但特别适合进行大范围搜索,可以为战斗机指明一个大方向。
实战中如果没有一个大雷达在后方进行指引,战斗机就只能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去到处碰运气。
但是问题又来了:
大型雷达又大又重,为什么一定要安装在飞机上呢?安装在地面或海面设施上不行吗?
不太行,因为地球是圆的。
由于地球曲率的存在,只能走直线的雷达波无法看到地平线以下的目标,这就是“雷达盲区”。
对于地面或海面上的雷达而言,距离自己三四十公里远的地方就会出现这样的盲区。
这意味着对方只要保持超低空飞行,就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冲到离你三四十公里远的地方。
这已经在大多数导弹的射程范围内,当年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就是这样在马岛战争中被击沉的。
而把雷达举到天上就没这个问题了。
正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当雷达被举到万米高空时,就可以无死角的“照亮”方圆数百公里的区域。
这是物理意义上的开天眼。
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的是,虽然人们在提到高空侦察装备时往往会联想到人造卫星,但实际上卫星并不能替代预警机。
因为两者的工作方式完全不同。
卫星的主要工作方式是拍照,且运行轨道固定,一天只能路过同一个区域两次,还不能悬停。
所以卫星能不能发现一个移动中的目标,多少要看些运气。
而且就算发现了也没法进行跟踪和锁定,只能拍个照然后继续按自己的轨道飞走。
所以卫星更多的是用来监视固定目标,比如说对方的军事基地,对方的部队集结点...
至于高速移动的飞机或导弹就没办法了,甚至连低速移动的军舰都很难跟踪。
所以毫无疑问的,预警机才是现代大型战争的“神经中枢”。
在必要的时候,空军将领甚至会直接坐到预警机里进行指挥。
那么什么样的预警机比较厉害呢?
首先得个头大。
因为只有更大的飞机才能搭载更大的雷达并飞到更高的高度。
比如说美国现役的主力大型预警机E3,它的起飞重量达到了150吨,可以扛起一个直径达9米的巨型“蘑菇盘雷达”,飞到近万米的高空俯瞰战场。
大飞机可以说是大型预警机的“前置科技”,而仅这一个门槛就淘汰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
目前大型预警机只有中美俄三家能独立制造(以色列的费尔康预警机也是依赖美俄的大飞机)。
不过俄罗斯正在逐渐淡出这条赛道,因为太穷。
该国现在只有几架老式的A50大型预警机撑场面,新研发的A100预警机压根就没钱量产。
毛子混成今天这个模样并不令人意外,但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美国现在的情况其实也没比毛子好到哪里去。
他们也出现了严重的“躺平倾向”。
贴主:峻声于2025_01_14 8:57:43编辑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