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道德来评判改进制度,甚至替代制度管理是绝不可取的
如前所述,文化道德源于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人类天生并无‘道德’,只有生存繁衍的本能,人性本质是自利的,是合作互利的生存优势促使人类选择合作,而合作的基础是信任,即使信任源自虚构的故事。远古的巫师占仆能减缓对未知的恐惧,获得部落成员信任,组织合作提升生存机会,就会被认同沿袭。数十人的原始部落,信任可由强者的威望建立。生产力发展后分工扩大,直接交流建立信任的难度越来越高。制度增加了行为的可预期性,降低对个人情感的依赖。比起对个人的崇拜信任,对制度的信任更易传播传承,大大降低合作成本。长期执行的制度让群体形成相近的行为和认知,逐渐沉淀为文化,融入沟通礼仪等日常规范中,不仅是外在的制度约束。文化是制度的内化,成为个体认同和归属感的纽带,维系默契并强化合作。有利于合作的个体特质(比如,勇敢,诚信,牺牲精神等)被赞赏推崇,逐渐成为群体道德标准。符合群体道德的个体因得到更多信任和合作机会而形成正向反馈,强化了道德实践。当文化和道德观念内化为强烈信念,能激发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人超越自我利益,去履行神圣的义务。极端情况下,个体甚至会将死亡视为对崇高理想的追求,至高无上的荣誉。这种现象在古今中外的文化体系中都可以找到。例如:十字军东征、士大夫杀生成仁,圣战者的自杀袭击,武士道腹切等等,包括现代社会中一些为了公共利益而牺牲的行为。文化道德的驱动力来自个体对于“自我超越”的精神期望。然而文化道德源于制度,用道德标准来评判制度规范,就会陷入反果为因的循环论证。在“道德正确”的指引下偏离初衷,逐渐固化丧失环境适应力。中世纪欧洲教廷和明清程朱理学通过道德评判来改进制度,虽然初期或许有助于社会良俗维护稳定,但却遏制创新,阻碍科技发展。那些与主流价值观不一致的个体,特别是具有冒险创新精神的人会因为受到压制而躺平甚至逃离。这不仅是人力资源的损失,缺乏多样性和创造力的自闭社会必将失去发展活力。文化道德的驱动力无法通过基因遗传,需要足够的社会教育成本才能传承延续的。老子英雄,儿子未必好汉,个体的认知自律力差异巨大,能克制“恐惧贪婪”的人性本能,甘于为信念牺牲的人终属少数。二战时期的日本社会,可谓把强调忠诚与自我牺牲的武士道精神发挥到极致,不惜“玉碎”的神风攻击让盟军瞠目。但曾极力宣扬武士道精神的军方高层战后大部分并未决然自裁,而是在审判法庭上设法推责,重归生活。若用道德替代制度,话语权者会将自己的‘正义’标准强加于人,批判异己。道德成为外在的舆论或管制工具后,趋利避害下人们会伪装附和,内心却失去对道德价值的真实信任,最终将导致群体道德的沦丧。因此道德裹挟下的超额付出,短期是兴奋剂,长期却难以维系,甚至有害。制度优化需要尊重受众群体的文化基础,方能有效落地执行,但不能被既有道德绑架,用固化的道德评判或替代制度是完全不可取的。逻辑线:人性是自利的 ==> 互利有益自利形成合作==》合作需要信任==》信任成本催生制度==》制度培育文化==》文化衍生道德,文化道德会对群体制度的执行变迁甚至重新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如果被先期的道德所禁锢,群体的生存竞争力将停滞甚至退化。个人认为留园社区管理这几年来最大进步就是没有再被任何道德或立场裹挟,坚持住了制度的本质初衷,努力去组织尽可能多的网友参与合作。希望各方朋友能多多分享现实和网络中的见闻,让制度讨论没那么乏味。欢迎大家多多批驳指正!前期小文:
寻找共同认可的逻辑原点,并非为了强求观点统一,而是为了方便特定环境下的逻辑讨论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4866616透过留园看世界,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更优解?寻找共识的逻辑原点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4863090人味在于人的社会性 趋利避害的“品”在于诚信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bbsid=2122&act=view&tid=2858270【关于人性】人类基因中的天然属性有哪些?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bbsid=2122&act=view&tid=2851298
贴主:孤石于2024_11_05 19:12:06编辑
已标注为孤石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