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自由文学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十九岁那年的读后感

送交者: 尘凡无忧[♀☆★★★人似秋鸿★★★☆♀] 于 2024-11-02 11:30 已读 1591 次  

尘凡无忧的个人频道

+关注

 

这篇《飘》的读后感写于我刚满十九岁那年。没有具体写作日期,只知道前一篇日记写于19921114日,后一篇日记写于19921212日,那么这篇读后感应当就完成于这期间。

那年我刚上大学,偶然听到一位去我们宿舍的男生说到《飘》这本书,他是看的电影,“Gone
With The Wind”,当他用他特有的低沉磁性的声音说出这几个英文单词时,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我太喜欢这几个字了。即使那时我刚刚满十九岁,它们让我一下子想到了太多太多。。。

于是,当听说同班一个广东男生有这本书时,我不惜假装算命大仙帮他看手相算命,预测他是否能够追到他心动的一个英语班的女生(现在想,那时刚刚进入大学才两个多月啊,这些男生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了),于是拿到了三天的时间来读这本小说。

年轻真好,可以废寝忘食(三天读完一本厚厚的《飘》必须废寝忘食),然后我就被深深触动了,正好当时校刊有个征文比赛,我就写了这篇读后感,好像是得了个二等奖。

在那个没有电脑没有互联网没有他人的言论可以查阅参照的年代,这篇读后感就完完全全是十九岁时的我的所思所想了(那时我的同学里应当没有几个读过这本书)。前几天刚好翻日记本翻到这一篇,分享出来。

必须再次申明,作者她那时很年轻啊,所以矫情之处,请轻砸。~

 

《飘》的读后感

 

总以为自己的感情早已麻木,在面对这纷繁的人世杂务,让我不能轻率地用感情去抵挡,而只能深深地包藏起它来,如此自己才不致于被伤害。

总以为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地投入到每一件事中去,因此歌声不再打动我,书籍也不会打动我,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去浪费自己的感情,因为我已经长大,已经成熟,所以对事、对外界的一切都应当看淡、看轻,做一个淡泊、空灵、超脱的女孩。可是当我看过玛格丽特·米切尔写的《飘》之后,我已不能再漠视自己的冲动的感情。突然发现自己仍是从前那个长不大,易感动的小女孩,终于在所有虚假的面具中找到了从前那个真实的自己,我承认,只有书籍能改变我,拯救我,尤其如《飘》这样的一本好书。

《飘》是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以美国南部和北部存在的矛盾冲突为社会环境,以主人公斯卡利和雷特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反映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和那个时期的人们的心态。

斯卡利是南部一个庄园主的女儿,美丽,活泼,她爱阿什利却无法得到阿什利的爱。继之而来的战争改变了她,改变了那个不谙世事的她。于是她和雷特相遇相识,直至结婚而终演出一个哀绝凄艳的爱情故事。

小说中描写战前的斯卡利是一个爱交男朋友的小女孩,她因为阿什利拒绝了她的爱而赌气和查尔斯,一个她并不爱甚至她轻视的男孩子结婚。战争很快夺去了她的第一个丈夫。但她并不悲伤,因为她不爱他。但作为一个上流社会的寡妇,她必须处处地约束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以符合上流社会的礼仪要求。这时,雷特再度出现在她的视野,从此雷特为她灌输了反抗意识,帮她打破如坟墓一般令人窒息的生活,重又把生机与快乐带回到斯卡利身上。

雷特是一个上等社会的叛逆者,不甘心把自己圈在一个虚假的圈子里而抹杀自己的个性,因此几乎是在雷特的导引下,最终使斯卡利也走上和他同样的道路。雷特深爱斯卡利,那是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刻骨铭心的疯狂的爱。但是由于他的性格,他的桀骜不羁,他的玩世不恭,他的不同寻常的个性,使他并没有向斯卡利表白自己的爱,或许他表白过,但由于他的神情,那一贯的嘲讽的微笑,使斯卡利难以辨别真伪,而终于一次次地错过幸福。他想要得到完全的斯卡利,尤其是那颗爱着阿什利的心。他努力过,用尽一切办法,尤其是在他对邦尼的爱上可以看到他对斯卡利的爱,那是一种痛苦的爱,一种想得到却无法得到而不得不深藏的爱。读到此时,我不禁已泪流满面。可怜的斯卡利,如果她知道,如果她能分析一下雷特为她所做的一切的话,她就不会轻易而残忍地错过这一切。而当她发现她爱的仅是一个幻影,是对旧的美好生活的一种不舍的依恋,再回首时,雷特——那个曾为她奉献出全部的真情的男人才是她真正所爱的,才是她的灵魂,她的支柱时,一切都已太晚了,太晚了。雷特的感情已经耗尽,对她的爱已经如她对阿什利的爱一样淡淡,而最终消失。她终于一个也没有得到,最终亲手埋藏了自己的幸福。

一个哀婉凄艳的故事,合上书本,我只能如此简单地给它一个总的评价。因为我实在无法想出我到底该怎样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我终于落泪,那个发誓永不再落泪的女孩终于落泪,而且竟是为了一个小说中的故事。我不得不佩服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精湛的技艺和她对人性的深刻的理解。

小说中描写了大量人物,以塔拉和亚特兰大为着脚点反映了整个美国南部所受到的战争的影响,和对人物性格的影响,从而为我们展开一幅巨大的历史画面,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战争的残酷,给人民所带来的痛苦。

斯卡利由于战争,由于饥饿,而一点点地把她本性中所具有的聪明、勇敢、执拗的性格都显露出来,她一个人担负着养活全家的重任,塔拉,几乎只靠她才能存在下去。她热爱土地,爱尔兰血统使她不惜背负抢妹夫的舆论压力而嫁给她不爱的老头弗拉克,以保存塔拉。她以她精明的头脑使自己的锯木厂取得成功,这自然要招到上流社会的非议,然而她却无视外界的评论。可正由于她这可贵的一点,使她勇往无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也正由于她这可贵的一点,她终于被上流社会毫不容情地排斥在外,和雷特一样。她能得到她要得到的一切,除了阿什利。而最终她发现自己不再爱他。她妒忌梅拉尼,但又不惜自己地救了梅拉尼,虽然她并非十分的情愿,但可说没有斯卡利便没有梅拉尼,小博,甚至会没有阿什利。

梅拉尼是一个纯洁善良,对一切人都热爱毫无防范,她始终爱着斯卡利,不渝地站在斯卡利一边,为她辩护,为她洗清罪名,抵抗流言蜚语,为此她不惜伤害自己深爱的亲人们。这些只有在梅拉尼即将死去时,斯卡利才发觉她们之间可贵的友谊(一度她不愿接受的友谊)。梅拉尼心中只有爱,只有对世界的爱,对所有人的爱。虽然她柔弱,但她却在背后勇敢地支撑着斯卡利,成为斯卡利忠实的陪伴者。

阿什利一直是作为一个落伍者的形象出现的。他爱斯卡利,但他的社会地位不允许他抛弃自己的可爱的妻子而和斯卡利私奔,同时他又犹豫不定,始终不能明白地告诉斯卡利放弃那个不现实的念头。他对斯卡利欲舍又不舍,自己生活在爱的矛盾之中。而对生活,他又是那么不现实,那么软弱无力,他一直生活在对旧有生活的怀念之中,而不肯面对现实。他属于跟斯卡利同一阶层的人,但斯卡利却能很快地适应社会,挣扎着寻找自我生存的途径,而他却只能依靠斯卡利,使自己控制在斯卡利的手下。

战争摧毁了一切,战争又创造了新的一切,人们总是轻易地去发动战争,而从不想战争的结果。正如书中描写的北佬打仗以解放黑人为借口,但实际上他们并不理解黑人,并不喜欢黑人,他们鄙视黑人,却如此糊涂地打起了仗。年轻力壮的死了,小孩子和老人再组成队伍,人们啊,总是那么容易激动,那么愚蠢,从不想战争将会带来的后果。

斯卡利在战争的洗炼中,虽然她并没有参加战争,但她的勇敢、倔强、不屈不挠的美好品性却培养起来。在其他上等人看来,斯卡利放荡、轻浮、有悖妇道,并且不爱国,反正在他们眼里的斯卡利一无是处,可是只有雷特,只有雷特才真正地了解她,了解她那被层层外表掩盖下的可贵的心灵和美好的品性,才那样地爱上了她。而斯卡利执拗、任性,或许她很早便发现自己爱雷特,但她又害怕雷特并不爱她,而终没有启齿爱字。正因为她和雷特相同性格,他们最终没能把握住幸福。

玛格丽特·米切尔用她独特的构思,敏锐的观察力,写战争对人性的摧残,《飘》的艺术特色和它的魅力在于它对主要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鞭辟入里,发人深思。各个人物形象鲜明,尤其是斯卡利和雷特的鲜明的个性,对名誉的漠视,对礼仪束缚的反抗,对上流社会的悖逆,都被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书中人物活得精彩至极,雷特的见缝插针,斯卡利的轻率均可一窥见全豹。

书中的结尾算是一个悲剧,斯卡利的那一句话“明天还是新的一天”,却预示着她还会努力争取雷特,但无论最终会如何,这曾经的一切,恩恩爱爱,阴差阳错,已经发生的却深刻地划在我的脑海之中,难道这一切真会像作者的题目所写的“Gone
With The Wind”?

我想不会的。

喜欢尘凡无忧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尘凡无忧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啥,19岁还没高中毕业啊。。。 (无内容) - 大城小二 (0 bytes) 11/02/24
又读十九岁的自己 - 明出地上 (87 bytes) 11/02/24
赞👍 - 无心上床 (54 bytes) 11/02/24
多谢 - 明出地上 (36 bytes) 11/02/24
其实 - 明出地上 (48 bytes) 11/02/24
无忧也是不错啊,嗯嗯 - 无心上床 (3 bytes) 11/03/24
哈哈,明出说到我迷惑之处了。。。:) - 尘凡无忧 (294 bytes) 11/02/24
看起来 - 明出地上 (52 bytes) 11/02/24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