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特约评论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东北老知青的辛酸往事:棒打狍子瓢舀鱼,想吃肉真那么轻松吗?

送交者: 刀锋[♂☆★★★仁党政治委员★★★☆♂] 于 2024-10-02 22:04 已读 574 次 2赞  

刀锋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上个世纪的70年代,北大荒棒打狍子瓢舀鱼,一点都不夸张,每当秋季大田收割完毕后,在裸露出庄稼根茬的大地里,路人会时常看到数百只,甚至上千只密密麻麻的狍子群在地里安详的啃食着庄稼根,不明眼的人,还以为这是田鼠呢。



这样密集的狍子群,如果用棒子来打,碰巧打上一只两只的,完全在合情合理之中。而当时的鱼更是多的无法可测,江河泡沼皆有鱼,用句话形容,鱼多时扔进一根棍,棍都不会倒。


那年代的空手捉鱼,至今也是津津乐道的事。每年六月下旬,树木葱绿,野草没膝,正是各种鱼儿进入繁殖的季节,这时,紧随着黑龙江与松花江的涨潮,千军万马的鱼儿,随着涨潮争先恐后的向河泡里涌进,它们要游进水草丰沛之地,甩籽产卵。


鲤鱼是鱼大军中最庞大,最能抢头阵的队伍,鲤鱼产卵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跟水进,水流到哪儿,它就游到哪儿,而且涌进时真可以叫做急不可耐,它要找成片的水草才能甩籽,这样也就出现一个有意思的事,它顺着上涨的河水开始寻找河沟泡子。



早已就手拎着木棒在泡子口处成片的塔头墩上等候的人们,每当看到扁着身子挤进一条鲤鱼时,手中的棒子便一挥而下,那鱼挨了棒击,头尾甩动几下,便扁在那里不再动了。那时赶上时辰,堵住一个鱼群,人们便要分几次的用麻袋朝家里扛鱼了……

1968年,我和其他二人去八岔岛外江看朋友,三人当行进到快要外江时,只见前面有一个浅水泡子,泡子里长着嫩嫩的小草,有一条宽不过一米的小水沟连着大江,上涨的江水刚透进泡子里,深处水深不过一尺,大部水深没不过脚面,只见浅水处,一条条大鲤鱼扁着身子躺了一大片。



只见那些受惊的鱼们,由于是躺在浅水里,失去了行动的自由,尾巴焦急的拍打着水面,就是磨不过身来,我们三人赶紧堵住出口,用手抠泥,垒起一道土坝,然后进入林子,选好合手的木棒,脱去衣服,跳进水里,举起棒子照那鲤鱼便打,只听泡子里一片噼啪的声音,一条条鲤鱼被打晕,甩到岸上来。


第二天,机船来收鱼,一过秤,竟然打了一千八百多斤大鲤鱼。每当江水上涨,成千上万的各种鱼儿便争先恐后的随着涨水向河里泡里游去,而当水撤时,大多数鱼儿又随着水流游回大江。


但是,在那变得细瘦的河里及草原中的一处处水泡子中,却存下来相当多的鱼,这些鱼中大都是鲫鱼,鲇鱼等杂鱼,里面若是有鲤鱼,那肯定是这河与江的接口处被挡住了,鱼没有跑出去。这时,人们闲时,便开始了摸鱼。



有一次,一场“草芽”水撤后,我上年级的四个男同学下午放学后,去江边玩,当他们在江边向下游走去,穿过几处密密的柳树林后,看到一块略微宽敞的一块草地上,有一个只比家里屋子大不多少的一个水泡子,这个水泡的四围略高出周边的草地,泡里的水显然不深,黄澄澄的。


看到这泡子,为首大些的同学又扭头看了看十多米外的大江,对大家说,这个泡子里有鱼。人们对此表示怀疑,于是,这个大同学便脱下裤子慢慢的走入水中,然而,腿刚插进水泡里,他便大声叫着:快下来,鱼老鼻子了!


大家一听,个个急忙脱下裤子跳进水里,当人们进入水中便知同学叫喊绝非虚指,腿入水中,立时便好像有无数的鱼儿在撞腿,四个同学一个个手抻进水中,开始摸鱼,只见双手不停的向外甩着,一条条肥硕的鲫鱼在空中划着弧线,然后落在草丛中不停的甩头摆尾。



这块面积不大的水泡子,不知道里面有多少的鱼,其密集程度真让人吃惊,水刚及膝盖,而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的鱼儿,把腿撞的又麻又疼,但四人却全然不顾,只是兴奋的叫着,向外抛着鱼。


这哪是在摸鱼呀,就是在向外扔鱼,他们四人在里面几乎不用挪动双腿,只是前后左右用脚踩几个脚窝,然后就双手不停的去按脚窝,而里面每次都是卧满了鱼,只要你不停地向外抓,向岸上甩就行。


当他们甩的身上直冒汗时,感觉泡子里的鱼撞腿不那样频繁了,于是,几人便在水中趟起来,几个来回趟过去,泡子里的水浑浑的,这时的水面,便冒出一层鱼头,只见个个在嘎吧嘴,鱼被呛的全把头露出来了。这时,人们一抓一个准的将鱼抓起扔到草地上。


这场抓鱼战斗进行了俩小时,最后几个小子上岸来,把鱼拣到一起聚堆用草盖好,便回家去取麻袋,结果,这比屋大点的水泡子,竟然一下摸出四麻袋清一色的鲫瓜子。



这些鲜活的鲫鱼,再配上连队自己种植的水萝卜、土豆、大白菜,用铁锅炖上一个时辰,就是人间美味。


不过大部分进了菜窖的土豆、大白菜,往往熬不过零下40度的严冬,不是冻了就是烂了。到明年开春时,蔬菜又没有了。


北大荒的冬天难见新鲜蔬菜,偶尔在过年时,商店用汽车从县城运回一些芹菜,这可是上等的佳肴了,芹菜包饺子是贵宾的宴席,芹菜炒肉丝是年夜饭的一道大菜了。



说来奇怪,兵团盛产大豆,这本是榨油的作物,但在那个年代,知青的伙食供应仍是“计划供应”——此乃计划经济的产物,每人每月半斤豆油,各连按人头到团加工连去购买,从未宽容过。


其实,哪个连队的粮囤里没有成千上万斤的大豆,但纪律是严明的,没有人敢用这豆子去榨油改善伙食。宁肯自己的汤菜上飘几滴油花,而不肯去违反纪律私自榨油改善生活。这正是当时的兵团知青铁的纪律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体现。


同样,尽管各连的畜牧场饲养着猪、羊、牛,但并不是可随意宰杀的,因为这属于计划经济的一部分,每年经统计员上报给团生产股,作为畜牧业生产情况,而只有炊事班自己喂养的猪,才可供伙食用的。



一到麦收、豆收季节,一天要劳动10来个小时,甚至连轴转,光靠吃烙饼、馒头、咸菜实在难以承受。


知青们有时在地里烧刚割下的大豆,连豆荚一起烧,火点燃,青烟冒起,连忙用镰刀拍打灭火,随之,大豆便被焐熟了,用手搓去焦黄的豆荚,香喷喷的豆粒,用嘴吹去杂物,只剩下豆粒,大把大把地嚼起来,解馋又可充饥

喜欢刀锋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