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乌托邦,穿越或无知(六))
终于轮到了文革。Google上只要输入文革和经济损失两个词,很容易找到这么一段:“文化大革命”造成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1977年 12月,据李先念在全国计划会议上估计,“文革”十年在经济上仅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 30年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 “文革”期间,有5年经济增长不超过 4%,其中 3年负增长:1967年增长-5.7%,1968年增长-4.1%,1976年增长-1.6%。(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1978年2月,华国锋在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由于“文革”的破坏,仅1974年到1976年,全国就“损失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钢产量2800万吨,财政收入400亿元,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摘自《学习时报》2008年9月29日第3版,作者:曹普,原题:《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由来》)。
可惜真理经常越辩越糊涂,近年来左派居然连文革的案都要翻。1999年5月,陈东林在《真理的追求》杂志发文《实事求是地评价“文革”时期的经济建设》,据说“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不仅许多杂志、网站予以转载、摘登,中宣部《社科动态》(1999年12月1日)予以摘报,甚至德国《BERLINER CHINA—HEFTE》、香港《星岛日报》(2001年8月26日)也予以转载”。陈文的主要观点是:“从总体上看,“文革”时期国民经济还是有所发展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统计数字,在年均增长率上,1967年至1976年,工农业总产值为7.1%,社会总产值为6.8%,国民收入为4.9%;在阶段发展指标上,1976年与1966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指数增长了99%,翻了1倍,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9%,社会总产值增长77.4%,国民收入总额增长53%”。后面巴拉巴拉列了一大堆数字和事实,估计左派主要就是依此旧瓶装的新酒。不过,陈东林还有另一篇文字《在“文革”时期的国民经济状况研究述评》(《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2期),开头就是:“1966年至1976年发生的‘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经济领域造成了严重混乱,带来了巨大损失。这是毫无疑义的”。只是存在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行至今的观点,“‘文革’时期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另一种则是,“‘文革’时期的国民经济虽然遭受了严重损失,但仍然有所发展”。老夫姑且称其为挑战观点吧。陈文还列出了自己的文革经济损失观:“1、武斗、造反、打砸抢、停工停产等政治动乱冲击和破坏生产建设,造成了直接的有形的巨大物质损失,虽然无法计算总量,却是有目共睹的。2、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没有在应有发展速度下取得大的成就,同‘文革’之前的14年(1953年至1966年)和之后的6年(1977年至1982年)平均速度相比,都是比较缓慢的。‘三五’计划和‘四五’计划虽然得以完成,但‘三五’计划本来可以提前两年完成,‘四五’计划的较高指标则被大大压缩。3、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许多重大项目的完成是靠多投资、“大会战”和多消耗取得的,时间也大为延长。4、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相应提高。人均年消费粮食1976年低于1952年水平;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2. 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下降,只提高过一次工资;住宅、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方面造成了严重欠账;配给票证比 ‘文革’前又有增加”。
老夫不是经济学家,但1976年亲身感受到的就是"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那年夏天成群结队的农民进城抢粮粉,到饭馆抢别人吃剩的残汤剩饭。不需要粮票!
再以重庆武斗为例。1967年6月到10月,重庆爆发了规模和影响居 “全国之冠”的一系列武斗。红卫兵“八一五派”和“反到底派”在嘉陵江大桥南桥头打响了“第一枪”,然后转战建设机床厂、嘉陵机器厂、望江机器厂、‘上清寺、嘉陵大桥、沙坪坝潘家坪、北碚区歇马场、杨家坪、解放军通讯兵工程学院等地,出动了动用坦克、装甲车、高射重机枪等先进武器。“8月8日,望江机器厂的反到底派用改装的三艘炮船组成舰队,沿长江炮击了东风造船厂、红港大楼、长江电工厂及沿江船只,打死24人,伤129人,沉船3艘,重创12艘,长江航运因此中断。当时被称为’重庆八八海战’” 。 “8月22日,重庆警备司令部3辆小车途经山城宽银幕电影院时,被武斗组织伏击,打死1名处长,打伤5人”。仅据官方记载,重庆武斗导致645人死亡,“重庆市1967年7、8、9月三个月完成工业总产值2.4亿元,相当于1967年3月的75%。1967年重庆市工农业产值25.65亿元,较1966年的31.96亿元下降19%。从1968年元旦起,因武斗导致的煤炭生产下降、交通运输瘫痪,全市被迫实行煤炭凭证定量供应。” (维基百科:重庆大武斗)。
维基百科虽然经常被人诟病天马行空,但这条信息绝对可靠。当年四川人人知晓全省两大武斗:重庆和宜宾。重庆造反派把兵工厂的坦克、大炮都拖出来了,整个儿的现代化战争。
为什么邓小平1975年的整顿大得人心?不就因为他抓了几把经济吗?当时他面对的经济形势是:“1974年上半年, 不少地区、 部门工业生产没有完成计划,钢铁、化肥和一些军工产品也欠账较多。 1974年全年工农业总产值仅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一点四, 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百分之零点三, 农业总产值增长百分之四点二,钢和原煤产量下降。鞍钢1974年没有完成国家计划,1975 年第一个百天里又欠产40多万吨钢,1974 年国家出现财政赤字7.7亿元。 同时,工业和农业比例失调严重”。邓小平应该是感受到中共的生存危机,他明确指出:“中国这么多人口,国民经济搞不上去怎么行? 我们一定要搞上去。
批“唯生产力论”,谁还敢抓生产? 现在把什么都说成是资产阶级法权。 多劳多得是应该的嘛,也叫资产阶级法权吗? 搞生产究竟应当用什么东西作为动力?”(刘尊林 李秀娟:邓小平的1975年整顿)。其实1975年的整顿和后来的改革开放比较,迈出的步子可以说微不足道,但这一小步却预示着后来的中国将迈出历史上的一大步,邓小平后来东山再起了。这场整顿从侧面表明老毛的经济政策此时已经难以为继了。
毛时代几乎禁止了所有的私人经济,任何正常的商业流通都被当做资本主义的尾巴统统割掉。中共建政后票证就没断过,老夫的同学还记得当年李井泉脑子一热,要废除粮票,吓得同学老妈惊慌失措跑回家,要把积攒了几年的粮票一并兑成现粮,跟当年国府1948年通货膨胀的情景差不多。文革更甚,几乎所有的日常生活用品都要票。粮票有米票、面票、粗粮票。四川成都大概每人二十八斤到三十斤,米面票基本对半,粗粮票较少,北方粗粮票比例更高。在缺油少肉的年代,硬梆梆的玉米面馒头可不是健康养生食品,那玩意儿咽都咽不下去。买肉要肉票、买食用油要油票。成都一度每人每月供应半斤肉、半斤油,搁今天有人活得下去吗?记得老妈就曾为几块骨头和商店职工大吵,要不要交额外的肉票。鸡蛋票每人每月半斤或一斤,记不太清了。那种电抱小鸡儿下的小鸡蛋,每斤大约十个,商店还经常缺货,要碰要抢。还有布票、糖票、肥皂票、烟票、酒票、花生票、自行车票、缝纫机票等等。反正你能想得出来的,文革中又可能供应的商品几乎都要票,而且经常有票还买不到东西。
从中共建国后历年的肉类(猪,牛、羊、禽等)人均消费量就可以看出毛时代民生经济发展的失败。中国肉类人均占有量(或消费量,二者可能有出入):1952年是5.92公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从凭票买肉到“想吃就吃”——我国肉类食品产业60年发展折射百姓生活变迁),肉产量最低的1962年只有可怜的2.9公斤(董寅初:中国肉制品工业五十年回顾与展望 ,上),1976年这一数值是7.5公斤,比1952年只增加了3市斤左右。(https://bad.news/t/5018483)。
这就是毛泽东的乌托邦!老百姓没有东西吃,大家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不败何待?
1.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4684941
2.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4692040
3.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4700269
4.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4708451
5.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4716314
贴主:mingxiaot于2024_09_22 17:47:44编辑
已标注为mingxiaot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