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老 炮 儿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中国人为什么极难开化?

送交者: yejushi[★★★★强图奋发★★★★] 于 2024-07-12 15:28 已读 1068 次 4赞  

yejushi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中国人为什么极难开化?

来源:每天为你读一本好书

研究中国文化的华裔美籍学者孙隆基说,中国人是“未断奶的民族”。也有人将我们说成是“巨婴国”。我们喊了很多年“启蒙”,但从来没有学会如何自主教育、自己来解决问题。

“认识你自己”是最古老的哲学命题。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是要认识到自己在何种意义上是一个“中国人”,它究竟意味着什么?我认为,中国人要有哲学思维,就必须将这个问题,视为最高的哲学追问。否则,活着就没有目标,人生也就没什么意义。

看门保安经常问的三个问题,“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是干什么的”,人们总是当作笑话,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中国人尝试作出回答。本文就是想告诉大家,中国人普遍就是精神分析学眼中的神经症患者。因为我们在文明上,尚未开化!

而要想开化,我们就得首先睁眼看世界。看世界的今天,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透过战争的烽烟,我们就会看到,人类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数字启蒙已经完成了的自由世界,而中国人的思维仍然停留在16世纪,彼时的中国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国度。而西方世界正在开启知识大爆炸。17世纪在西方被称为“理性的时代”,启蒙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威廉·弗卢塞尔

为什么说,中国人的思维仍然滞留于16世纪?因为我们未经启蒙,不仅不曾经历“对话式”“话语式”启蒙,更不知道数字启蒙。

巴西哲学家威廉·弗卢塞尔在《技术图像的宇宙》一书中中指出,从传播学的观点来看,社会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对话式”社会,启蒙是其代表。第二种类型是“话语式”社会,西方的中世纪后期及20世纪之后的大众媒介社会是其代表。这种类型的社会,信息以中央集中的方式送出,因此,信息的源泉面临着枯竭的风险,社会面临着陷入熵增的忧患。第三种类型是“理想式”社会。在这一社会中,话语与对话互相维持着均衡——对话依靠话语(得以产生),话语刺激(产生)对话。这就是远程信息社会,它不需要任何权威。“民主式的程序化”以相当快的速度不断生成。

弗卢塞尔认为,远程信息社会实际上是人类创造的社会中最早的自由社会。人类从生产者(homo faber)转变为游戏者(homo ludens)。弗卢塞尔断言数字虚拟的世界是“照亮空虚的夜晚的亮光”。同时,我们自己是“指向无,并在无之内对替代性世界进行设计的前照灯”。这一断言被视为数字启蒙的完成。

弗洛伊德

中国人仍然以自己的传统文化为大,还在梦想着中国文化来拯救全人类。这种自大,在黑格尔眼中却是这样:中华帝国是家长制,由父权监管,通过告诫和惩罚来维持整体性,没有矛盾,没有理想性,所以这个国家了无生趣。东方的精神具有直观感性的特点。中国处在历史的童年期,中国人像儿童一样安静,一样轻信。

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更能够让我们看清楚,中国人何以不开化。不开化的人,往往死脑筋,这是因为他不愿意走出自身,反观自身。儒家总是鼓吹“内在超越”。殊不知,那里面只是一个幽暗的无意识深渊,走得越远,就越发狂。

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的最后,对精神分析如此界定:精神分析乃是一种再教育。“精神分析疗法可以被恰当描述为一种再教育(after-education/Nacherziehung)。”精神分析的谈话疗法,是为了“我”与一个更大的“我”和解。

这个更大的“我”,其实是整个人类文明,也包括“我”所处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与自己和解,就是与自己的无意识和解。而无意识的主要来源,在于其社会性和历史性。弗洛伊德告诉我们,“我”作为个体,并非仅仅指个体本身,而是同时凝聚着个人的生命史在场以及在这一生命史中与他人共在的关系,这样才会有我与“我”的和解。

精神分析就是要帮助患者增强其独立性,帮助其成长。每个人的方向,是独立和成熟。这一方向就是:“人之个体必须致力于一种伟大的工作,即脱离父母,只有完成了这一任务,他才不再是一名孩童,而是成为社会共同体(social community/sozialen Gemeinschaft)的一名成员。对于儿童来说,这一任务就要求他将其力比多愿望/欲望从母亲那里脱离开,而用以选择真正的外在客体对象,并且,如果他还在与父亲相对立,那么要与父亲和解;或者如果是作为一种对于他在儿童期反抗的反应,他仍然服从于父亲的话,那么就要将自己从父亲的压力中解放出来。”

成为独立的人,就是精神分析的根本诉求。但弗洛伊德明确说,最终促成患者独立人格的重新构造,“只希望患者能够自己解决”。

很多看到这里,可能会说:我很独立自主啊,我的灵魂很强大啊!殊不知,上述思想家无非是在告诉我们,自由社会的典型特征是在民主中的个体性与整体性的不断交融与互动。

实际上,人类是互为一体的关系。因此,我们总是生活在无意识中,受到人类共在共存这一事实的作用。我们真正的决定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做出的,不管我们是否愿意。美国科学家尼尔·泰泽的《万物本源:生命、意识,以及存在意义的复杂科学》写道:“我们的每个行动、每个决定、每个想法,都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它们同时也是这个全阶序宇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相信人类共在共存的人,才不至于犯巨婴症。

要想摆脱巨婴症,就应该相互赋予自由。人其实是没有灵魂的。灵魂只是一个方便的说法,指人的意向性或心理状态,而且变动不居。而一个人的心理,又是受制于外物的。尤其是,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也来自他周围的人。所以,永远都是环境决定个人。但这个环境如果要想好起来,又必然是我们每个人都相互赋予自由的结果。

灵魂不灭是苏格拉底临死前的交代。笛卡尔也认为灵魂不灭,但他同时还说,我们每个人的灵魂都是同样的。既然是同样的,那灵魂灭不灭就无所谓了。康德为了道德需要,只好假设灵魂是不灭的。今天的自然科学已说明,灵魂不过是演化而来的。也就是说,我们相互赋予了灵魂。但灵魂没办法外挂。人死灯灭。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但如果放眼人类的进化史,我们就不得不承认,世界是美好的,是值得好好过此一生的!而这需要我们每个人学习整部人类文明史。否则,我们也就脱离了人类这一整体的进化。

喜欢yejushi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