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笔会文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古人梳头二三事:欲发不脱,梳头千遍

送交者: 炫笔伏逼[♂☆★★★不闻风知★★★☆♂] 于 2024-07-09 21:35 已读 4044 次 2赞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关注

古时候,无论男女都是留长发的,拥有一头乌黑、浓密、顺服的长发也是仪表优雅的标志。中医认为,发为肾之华、血之余,头发的生长与脱落同人的气血盛衰密切相关。古人云:“欲发不脱,梳头千遍。”《黄帝内经》中也建议“一日三篦,发须稠密”。


现代脑力劳动者常常苦于用脑过度导致脱发,其实,古代许多文豪墨客也饱受脱发之苦。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一度脱发,受名医指点后坚持早晚梳头,“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不久就阻止了头发脱落。慈禧太后也深知梳头有益养生,她每日命太监梳头百遍,早起和临睡都要梳头,故年过七旬仍青丝满头。


秦代漆绘木梳


多梳头能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使头发得到滋养,乌黑光润,牢固发根,防止脱发。此外,梳头对有关穴位和五脏六腑是良好的刺激,能起到积极的按摩作用。中医认为疼痛的机理是“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头部的许多经穴受到梳子或手指的按摩,能使经络畅达,对于肌肉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高血压头痛、神经衰弱、失眠等可起到缓解作用。享年86岁高龄的南宋诗坛寿星陆游,以梳理头发作为养生之道,到了晚年,他那稀落的白发中竟长出许多黑发来。陆游高兴得顿生灵感,故有“客稀门每闭,意闷发重梳”“破裘寒旋补,残发短犹梳”“醒来忽觉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的诗句留传。


梳子在古时候称作梳栉,其中梳齿疏者称梳,梳齿密者称篦。我国的梳子最早出现时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最初它只是作为梳头的工具存在的,后来女人们索性把它插到头上作为装饰,成为了古代女子头上的八大饰物之一。


古人对梳子的材质大有讲究,金、银、玉石、象牙、犀角、玳瑁,以及各种名贵木材都可以做梳子,功效各有不同。《本草纲目》中推荐了有清热、凉血、解毒功效的黄杨木梳:“世重黄杨,以其无火”“其木紧腻,作梳、剜、印最良”“可清热、利湿、解毒”。过去宫廷贵妇常用天然犀牛角制成的“犀梳”梳头和做装饰,犀角清热解毒,善清血热,可以治疗热病头痛,火炽神昏,是珍贵的药材,十分难得。民间用牛羊角制成的梳子,可作为犀角的代替品。牛羊角去垢而不沾,温润而不挂发,同时牛羊角本来也是具有凉血、息风、镇静作用的中药,能消炎镇痛,治疗头痛、热毒,还可祛屑护发,治疗失眠。


不仅如此,梳子也被古人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古代男女若互有意属,男方会赠送女方一把梳子,梳子便成为了充满爱情色彩的定情之物。古代的女子出嫁前有家人为其梳头的习俗,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既包含了家人的美好祝愿,也有爱意的传递。此外,汉代甚至有这样的葬仪:结发妻子死去后,丈夫会将婚礼时用的梳子掰成两半,一半放在地下,一半随身携带。一把小小的梳子,饱含了古代人细腻的心思和浓浓的感情。

喜欢炫笔伏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