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川风情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良姜叶里的家乡味,泸州周姚黄粑,传统制作才是黄粑最初的味道

送交者: 炫笔伏逼[♂☆★★★不闻风知★★★☆♂] 于 2024-06-21 22:09 已读 2922 次 2赞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关注

黄粑不止泸州才有,贵州、云南、宜宾、自贡等地也有,不过加上泸州黄粑两个字,那就完全不一样了,除了它的起源有来历,做法也考究,其用来包裹黄粑的叶子,就是最显著的区别。



良姜叶的独特气味,催生了泸州黄粑与众不同的气味,它像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密码深深的给泸州黄粑烙印上其让人一试难忘的味蕾记忆。



不管你是吃得来还是吃不来,只要吃过就不会忘记。


关于泸州黄粑的起源,你在历史书籍上是不太容易找到出处的。不过这样的地方特产,也不乏各种传说为你解疑答惑。有人说起源于上古时期与蚩尤相关,是祭祀的一种贡品。有人说是诸葛亮来巴蜀南征时期,制作的一种随军干粮,携带方便,保质期久,随时可以吃,还能很快给人补充能量。


还有一种是盐茶马古道的商旅队伍,因为走的道路沿途供给的地方并不多,虽然有一些草店子,但还是很多道路荒无人烟,即便是熟悉的老商人,也可能遇到迷路或者其他不确定因素。


另外就是古代的行商非常辛苦,挣钱不容易,常年奔波,餐风露宿,哪里敢大手大脚的花钱,能节约就节约,集腋成裘。所以准备保存时间长又容易食用的干粮,还能补充能量那是最好不过。古人一定是发现了糯米、糙米(贵潮米)、红糖加良姜叶等在一起,不仅味道独特,还能维持体能,慢慢地就成为了西南地区流行的一种干粮,最后成为地方小吃。



泸州属于西南要会,它介乎的上古以及巴蜀时期南蛮结合部,自然互通有无,再加上自身与滇黔的交融,黄粑当然是就成为当时最合适的不过的出行神器了。


随着岁月的更迭,盐茶马古道逐步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成为考古学家和历史民俗学家的研究对象,黄粑却没有失去它的光彩,逐渐就成为泸州人喜欢的口粮食物,它既可以当零食,又可以当早餐,在小吃与正餐之间,可以自由切换的食物,在泸州,黄粑应该可以排在第一位,其次是猪儿粑。但是从大众普及程度和当年的条件来看,黄粑肯定更适合,猪儿粑毕竟还是荤菜,那时候天天吃恐怕不能够。今天天天吃大家油水富足了,也受不了。



在泸州,做黄粑的很多,老城区的泸州人应该基本上记忆在南极子和关圣殿附近,当然还有其他街道,那个时候是一个大的如甑子的木桶一坨坨包好的黄粑立着插在里面,都是加热好的,还能保温,大家买一块直接撕开吃,也分红糖和白糖两种口味。


当然也有人冷却了切片煎炸两面酥脆,吃起来更有风味。不过不是所有做黄粑的都味道好,有的制作上偷工减料或者技术就不合格的,你吃起来那是真难以下咽。甚至有朋友说,泸州黄粑不好吃,那是因为你没有吃到比较地道和传统手工制作的,比如周姚黄粑。



为什么周姚黄粑值得跟大家说一说,其实你在网上还买不到,因为纯手工制作,最好去合江尧坝古镇老街上现场感受,保持古法的内容,有时候在产量上就跟工厂化没得比,不过,要吃味道,要真切的评价地方名小吃的地道程度,你还得找到这种坚持传统的手工业者。


我们来看看周姚尧坝红糖黄粑到底制作需要经历哪些过程?



首先,它采用传统的地方珍珠糯米,桂朝稻米,泸州土灶熬制甘蔗糖,泸州本地特色良姜叶,棕叶丝,采用传统的古法制作技艺,选米,浸泡,熬糖,磨浆,调糖,蒸糯米饭,拌混,摊凉,制丕,制叶,包裹,捆扎,码甑,蒸闷,出甑凉粑,包装真空等。生产一批古法传统技艺的真材实料黄粑需要50多个小时,50多道手工制作才能完成。现代人别说学做了,光听着就有人摇头了,但是吃起来是真安逸啊。



成品后的周姚黄粑色泽金黄,香,甜,糯,糍,弹,绵。可蒸,煎,炸,煮,烤,等。完美的呈现了泸州黄粑作为地方名小吃的地道形态和味道,唯一希望的是他能坚守如初。


这一次江阳沽酒客地方人文之旅,还专程去了尧坝拜访了周姚黄粑。江阳沽酒客一直相信,对于我们传统文化和风味小吃,大众不是不喜欢,而是不了解,文化自信在于高度认可本初的模样,希望泸州的地方品牌能逐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传承之路。

喜欢炫笔伏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