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金瓶红楼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读不下去《红楼梦》是文学素养不够吗?

送交者: 一窗青山[☆★★声望品衔11★★☆] 于 2024-06-10 7:21 已读 2622 次  

一窗青山的个人频道

+关注

这题目来自知乎。有人问我,她非常痛苦地坚持着读完一遍《红楼梦》,什么也没看到,是不是文学素养不够。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说说我学习物理的经历。

作为一个理科生,我的物理成绩可谓惨不忍睹,高中三年加上补习那一年,物理不仅从未及格过,绝大多数时候都在二三十分徘徊。我也不是不学,物理中的定义、原理、公式我都掌握得很好,就是不会做题。一个力学分析题,受几个力都清清楚楚,放在一起脑子里就一团浆糊。但我并不觉得自己物理素养低,因为凡是应用到实际中的物理问题都很清楚,比物理考试成绩好的同事还强不少。

所谓素养高低,评判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可能完全不同。第一次读没读懂《红楼梦》可以说跟文学素养没关系,她只是被它的庞大弄晕了,像进大观园的刘姥姥“身子如在云中”,多读几遍,认清了人,再看明白事,就可以悠游其中了。

给这个网友回复写了好几千字,这么肯出力是因为她说虽然痛苦但她不想放弃。不放弃早晚能读出滋味来。还有就是她提到文学素养,这个词代表着品味、追求,看见有人重视这个,我就像见了鱼的猫儿一样兴奋。那是对灵魂的装修,力所能及范围内,不能不添块砖瓦。

要提高文学素养,先要弄清文学素养来自哪里。

首先,文学素养来源的第一要素并不是阅读,而是观察、思考。

我的姥姥只解放后上过几天扫盲班,是我爱上文字的启蒙老师。我眼里最初的世界都是她一一指出来的。她捉住一只蝈蝈给我看,说它“焦绿儿”,我就记住了自然赋予那昆虫的色彩,用它去跟所有的绿色比。为了描述这些绿色的不同,就得在脑中不断地找合适的词,一个词不够,就组织句子。看到了、还有描述的欲望,就会去关注别人怎么说、怎么写,积累的多了,如馋人不可能不是美食家一样,欣赏的品味自然越来越高。

一次,几个人聊天,说到李清照的“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内中一个几乎从不读书的叫道:这个我懂,不就是老话说的“要想浪,倚门框”吗?话虽粗,却也领略到了倚门回首的味道,追根究底,她动脑了。如果不是打开思想的大门,让文字描述的意境揉进灵魂,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文字如过眼烟云,读一堆书不如想通一句话收获大。

其次,文学素养不是独立于生活之外,而是来自于生活之中。

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生活中没见过几个穷亲戚,就无法看懂刘姥姥。香菱身世飘零,上京的码头上看过夕阳,拿到黛玉给的诗,就能体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味。

我第一次读古诗,是小学二年级老师发的一个油印薄册子。老师大概觉得没用,连“有能力的同学可以看一看”这样的话都没说。放学路上我翻开软踏踏的册页,第一首是“危楼高百尺”。那时我连县政府的小二楼都没见过,脑子里联想的是不知站在什么高高的东西上,眼前漆黑清冷的夜空中有几颗星星。如果是现在,知道了啥是危楼,画面内容就丰富多了。

第三,读书是提高文学素养最有效的“药”。

这里着重要说的是读什么。一本好书、一段好的文字如一口好饭,有滋味之外必须营养丰富。我几乎看遍了张爱玲的书,一直当她的作品是画本,就是过去的漫画。她的人物扁平,世故都是单纯的世故,你能看见他们在张爱玲设定的场景里活动,想不出他们走出去啥样。能从她的书里窥见一点人性深处的东西,但不会有整体的印象。看她的书读者永远是看戏的旁观者。

《红楼梦》就不同,如果读者愿意,几乎可以把每个角色都演一遍。宝玉房中偷镯子的坠儿的妈,她跟被开除的女儿站在怡红院里,藏着羞愧勉强说出带指责意味的好话,短短一段文字,让人对她当时的处境感同身受。读一本书,让你可以演绎一次几次或者无数次不同的人生,这样的书“药效”更强劲。

管中窥豹的一点认识拿出来抛砖引玉,愿同好者都能在文字的盛宴里大快朵颐。

贴主:一窗青山于2024_06_10 7:37:39编辑
喜欢一窗青山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一窗青山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