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大国关系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耶伦访华开打绿色贸易战,而美国可能面临败局

送交者: lookingout[♂☆★★孤独的守望者★★☆♂] 于 2024-04-08 10:35 已读 173 次 1赞  

lookingout的个人频道

+关注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并未宣布放弃前任发起的对华贸易战,然而,随着美国财政部长耶伦(Janet Yellen)开启不到一年之内的第二次访华,形势显然已经发生了变化。

拜登政府不再把重心放在双边贸易逆差和惩罚性关税上,转而向企业提供补贴,鼓励它们把生产线放在美国。

“我们正处在一个贸易和产业政策的新世界,”哈佛大学经济学家Gordon Hanson对MarketWatch表示。

上周,在耶伦参观位于佐治亚州诺克罗斯的Suniva太阳能电池制造厂时,这一新战略得到了体现。她宣称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中的税收抵免政策让这家在2017年宣布破产的公司得以重启生产。

耶伦指责说,“由于外国政府对企业进行大规模补贴,太阳能进口产品以人为的低价涌入了美国”,这“使得美国本土产品缺乏竞争力”,并导致2016年至2020年间美国太阳能制造业流失了20%的工作岗位。

耶伦已于周三启程前往中国。据美国财政部一位高级官员称,耶伦将就不公平贸易行为向中国方面施压,并强调中国工业产能过剩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后果。

不过,Hanson说,在拜登政府大力推动为半导体制造和绿色技术提供新补贴的背景下,耶伦可能很难说服中国解决产能过剩问题。Hanson补充说,在补贴驱动的模式下,美国很难全面了解竞争对手的贸易政策。

“随着我们从关税政策转向把补贴作为首选政策工具,我们也遇到了严重的的信息不对称,”他说。“我们无法真正了解我们的竞争对手在做什么。”

世界银行(World Bank)前首席经济学家Anne Krueger对MarketWatch表示,中国正在为其所期待的未来技术提供补贴,这是中国自己的游戏,试图在这场游戏中击败中国是一个失败的命题。

“一旦走上保护性补贴这条路,要摆脱它比一开始就避免走上这条路还要难,”Krueger说。

她说,中国愿意以低价格生产太阳能电池板或电动汽车,美国应当对中国这种意愿加以利用,如果担心冲突会导致供应链中断,美国还可以储备供应。

“他们不是在补贴中国工人,”她说。“他们是在补贴我们。”

上周,耶伦提及《通胀削减法案》时,将其视为在中国数十年来以廉价能源、融资、土地等形式大力提供补贴的情况下,美国作出的回应。

面对这一机会,美国公司跃跃欲试。《通胀削减法案》的气候条款料将在10年间耗费3,900亿美元,但据来自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的外部预测,这一数字将更接近1万亿美元,原因是事实已证明,税收抵免比预想的更受欢迎。

上述数字让环保人士欢欣鼓舞,他们认为这表明税收抵免将鼓励更多的清洁能源生产,规模要比环球清洁能源ETF-iShares最初预想的更大;至于美国将在美中补贴大战作何表现,以及美国的盟友将如何应对被一些人视为不公平竞争的产业政策,疑问犹存。

瑞士太阳能电池板公司Meyer Burger Technology (MYBUF)等部分欧洲制造商正把业务转移到美国,它们现在可以在美国获得《通胀削减法案》相关补贴,并受到关税屏障的保护,这有助于抵御那些提供廉价商品的中国同行带来的冲击。

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经济与货币事务委员会(Committee on Economic and Monetary Affairs)表示,《通胀削减法案》给欧洲带来了冲击波,原因在于该法案承诺的资金数额,以及要求企业从美国采购材料以便有资格获得税收减免的美国制造(Made in America)条款。

Hanson说,这种补贴优先的路线有隐患,因为很难衡量补贴的全部影响,而且这会增大磋商双赢贸易协定的难度。

他说,“美国不会很快与其他国家签署新的贸易协定”,并指出,贸易协定目前被民主党和共和党所厌弃。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不合作的时代,在产业政策针锋相对,对整个世界而言是很糟糕的,”他说。“在建立新的争端解决机制之前,我们或许不得不经历这种情况。”


喜欢lookingout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