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幸的一群人——八十年代读理工科却分配到企业的大学生...
最不幸的一群人——八十年代读理工科却分配到企业的大学生
90年代的企业下岗工人,可以说是非常不幸的社会群体之一。
我所生活的城市,是国内下岗工人最多的城市之一,几乎所有的下岗工人,都是从效益低下无法继续经营的国有企业改制中分离出来的人员。他们技能比较单一,再加上改制前企业效益不好,让他们突然走入社会谋生,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下岗工人大多都在打零工,工资收入低且不稳定。而对于年龄较大的60后的下岗工人来说,则更加艰难,上有老、下有小,五险一金全靠自己解决,经济负担十分沉重。好在绝大多数60后女性及部分男性已经退休,可以领取养老金了。
而相较于企业的下岗工人,八十年代初考上大学读理工科,然后分配到企业的大学生却比下岗工人更不幸。
八十年代,考入理工科的大学生,可以说是“天之骄子”,不仅仅是入取比例低,而且,理工科比文科要更难考。然而,这一群体中的绝大多数都分配到了企业,尽管当时也是干部身份,但从企业下岗之后,干部身份却也没什么卵用。而文科生,进入体制内的,远比理工科大学毕业生多。
干部身份没有也无所谓,可绝大多数理工科毕业生,退休之后的养老金,可能还赶不上下岗工人,因为读大学的四年时间,是不计入工龄的。
80年代,教师、医生都不是什么热门职业,政府公务员也远不像今天这么热门。而理工科大学生的高考成绩,普遍高于考入师范院校和医学院的大学生。可退休之后的养老金,却与退休的教师、医生以及公务员相去甚远。
有些既得利益者故意混淆是非,说什么工厂的大学生收入更高,这种情况在短时间内、在个别工厂属实存在。当时的大学生,无论学什么专业的,无论在什么单位,同样的学历,基本工资都一样。但确实有一部分企业有奖金。可在80年代初,就有国营企业经营困难了,到90年代中期,大多数国企都纷纷破产了。
也有些不了解历史的人说,为什么你不考公呢?这些人不知道是真无知还是同既得利益者一样,故意混淆是非。当时,大学生毕业之后,由国家来负责分配工作,大学生并没有自主择业的权力。
八十年代读理工科分配到企业的大学生,可以说是最不幸的群体之一,甚至没有之一,这究竟是造化弄人还是其它原因,每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都会有自己的解读。但从退之后的结果来看,对于八十年代读理工科,然后分配到企业的大学生来说,多少还是有些不公平吧?
搜索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