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起义部队1.7万人,成为主力红军,为何没出一名开国大将?
作者:相忘于江湖
声明:兵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搬运必究
红五军团是中央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由宁都起义部队改编。
红军时期,中央苏区先后成立了八个军团,而红五军团的总兵力、战斗力,都和林总的红一军团、彭总的红三军团不相上下。红五军团的总指挥季振同、副总指挥董振堂、军长赵博生和黄中岳,都是科班出身的西北军师长和旅长。
1955年大授衔,中央经军三大主力军团中,上将以上的发布概况是:红一(5元帅、4大将、19上将),红三(1元帅、1大将、13上将),而红五仅有1位上将(李达)。
为什么红五军团的将星较少,一位开国大将也没有?
【宁都起义出身的开国上将李达】
一、出身西北军的第26路军
红五军团的代表性人物,是牺牲于西征的董振堂将军。
董振堂是河北新河人,毕业于保定军校,毕业后参加了西北军,跟随冯玉祥推翻曹锟。1926年冯玉祥呼应北伐,董振堂任12旅旅长,成为西北军的一名将领。
1929年春,二次北伐后,出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部长的冯玉祥,因为辞职北返被通缉。随后在太原被阎锡山软禁。随后,阎锡山和蒋氏产生矛盾,遂联冯反蒋。
中原大战爆发后,董振堂是13师师长,季振同是14师师长。
此时,冯阎桂联军分崩离析,走投无路的孙连仲投靠了蒋氏,4个师被改编为26路军(只有2个师)。孙连仲把12师编为27师,其余3个师编为25师。
孙连仲兼任25师师长,之前的师长董振堂、季振同、李松崑都降为旅长。
这还不算,孙连仲把隶属于董振堂的曹金声划归高树勋,把隶属于季振同的榴炮团也调出74旅,转而直属于26路军,这种做法让董振堂、季振同等人非常不满。
【季振同】
二、宁都起义让红军暴涨1.7万人
第26路军改编不久,就被从济宁派到江西“围剿”红军。
蒋氏此举,可谓“一石三鸟”:
一是可以避免原西北军孙连仲和石友三、韩复榘勾结;二是可以“借刀杀人”,利用红军之手消耗26路军;三是实现自己一向主张的“攘外必先安内”。
但是,26路军像是“后娘养的”:每月发饷六七成,武器装备和弹药补给严重不足;而相邻的嫡系军不但足饷、武器弹药充足,到了打仗的时候,还总是跟在26路军后头。
第二次“围剿”,初战中村,高树勋27师被红军重创,26路军士气低落;第三次“围剿”,26路军在黄陂、东韶、宁都熬到游击队不断袭扰,厌战情绪不断蔓延。
此时,孙连仲到南京养病,27师高树勋也私立离队。
恰在此时,蒋校长一纸密令到了26路军,落在参谋长赵博生手里,密令26路军立即清除内部异己。刚刚被发展为组织成员的赵博生,和73旅旅长董振堂、74旅旅长季振同、4旅1团团长黄中岳等人联名通电起义。
起义部队1.7万人编为红五军团,红军从3万多人涨到5万。
【董振堂】
三、激流归大海的红五军团命运坎坷
苏区红军有3万余人,但是武器弹药匮乏,缺少电台和药品。
宁都起义部队不但带来1.7万生力军和2万多支枪、充足的弹药,还有十几部电台和大量的医药设备。季振同、董振堂、赵博生和黄中岳,还有希望成为开国大将。
季振同是红五军团总指挥,董振堂是副总指挥兼13军军长,赵博生是参谋长兼14军军长,黄中岳则是15军军长。红五军团虽然兵强马壮,却有一些“生不逢时”。
朱老总、林总的红一军团,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双一”部队,可谓根正苗红;而彭总的红三军团,1928年12月和朱毛会师,是井冈山的“原始股”之一。
相比之下,红五军团加盟红军,已经是1931年底。
1932年到1934年的苏区,是一个比较敏感的时期,由于路线的错误,毛委员的正确主张被排斥,他本人也逐渐被边缘化。
【赵博生】
四、被“反间计”误杀的季振同、黄中岳
红五军团是江西苏区第三支主力军团,也是命运最坎坷的。
军团长季振同,河北沧县人,也是保定军校生。红五军团在季振同、董振堂带领下屡建奇功,表现英勇顽强,战斗力十足。但是,蒋氏对26陆军的“背叛”非常恼火,多次派遣特务策反,冯玉祥也通过高参、季振同的参谋长胡景陶前来游说。
季振同毫无隐瞒,报告了政委萧劲光和上级组织,但这一事件还是受到保卫局的怀疑和监控。随后,红一、三、五军团重新混编,也引发了一些内部矛盾。
黄中岳15军编入红一军团,赵博生14军编入红三军团;红五军团补充到红3军,还是季振同、董振堂为正副总指挥。黄中岳不愿离开季振同,季振同为避嫌,提出到苏联留学。
但是,此举又引起当时一些人的猜疑。
漳州战役后,15军军长黄中岳、参谋长肖世俊及红军学校朱冠甫、张少宜等人被保卫局抓捕,准备离开汀州前往苏联的季振同也受到牵连。长征前夕,季、黄等人被错杀。
根据开国中将苏进(15军44师师长)、开国少蒋韩纪振(13军副参谋长)等人的回忆,季振同、黄中岳被错杀,很可能是当时有人中了敌军的“反间计”。
【反“围剿”中的红军战士】
五、命运多舛的红五军团
宁都起义“第一功”赵博生,河北黄骅人,保定军校生。
改编为红五军团后,赵博生任参谋长兼14军军长。第一次反“围剿”,赵博生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13军军长。红五军团成立1周年之际,被苏维埃授予红旗勋章。
1933年1月8日,赵博生率4个团,在长员庙钳制3倍之敌,配合红一、三军团在黄狮渡伏击来犯之敌90师、27师和15师。战斗中,赵博生头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6岁。
季振同被捕后,副总指挥董振堂成为红五军团军团长。
五次反“围剿”,董振堂和红五军团先后参加了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战斗,被苏维埃授予红旗勋章。长征中,仅有2个师的红五军团被誉为“铁流后卫”。
湘江血战后,红34师全军覆没,红五军团只剩红13师,不足5000人。四渡赤水以后的金沙江阻击战,原定3天3夜,一直打了9天9夜,红五军团减员到不足3000人。
红一、四会师后,红五军团改编为红5军。西征河西走廊,红5军有机会挖掘地道从高台突围,但最终因指挥有误,红5军全军覆没,董振堂血洒沙场,时年42岁。
【血战高台】
【结束语】
如果董振堂活到授衔,能否授大将?
从红军时期的军职和战功来看,作为红五军团的代表人物,将极大可能成为开国大将之一。如果董振堂未牺牲,很有可能被编入八路军115师任副师长,林总伤退以后代理师长的就可能是董振堂,而不是343旅旅长陈光。
由于董振堂牺牲过早,不仅无缘开国大将,在军事家的遴选上,董振堂的代表性又不如抗战胜利后病逝的红九军团军团长、新四军副军长罗炳辉,因此也未入选36位军事家。
尽管如此,董振堂和红五军团写下的辉煌篇章、作出的杰出贡献和伟大牺牲,永远铭刻在历史丰碑上。
参考资料:
1、《宁都起义》,曾庆圭著,军事科学出版社;
2、《雄狮铁军宁都起义将士录》,李学文著,江西人民出版社;
3、《开国中将韩振纪》,陈浩良、韩纪民、文清著,解放军出版社。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