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29军军长宋哲元,不顾劝阻砍杀5000俘虏,他:我宁可背上一世骂名

送交者: Breezea[★★★声望勋衔14★★★] 于 2024-01-30 7:56 已读 4445 次 3赞  

Breezea的个人频道

+关注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他是爱国的抗日名将,却不顾劝阻要砍杀5000俘虏。

他就是“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的29军军长宋哲元。

一首《大刀进行曲》让29军广为人知,也让宋哲元威名赫赫,但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他年轻时也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书生。


受父亲的熏陶,宋哲元从小便刻苦读书,由于战乱频发,其父宋湘及于1905年参任到陆建章部下作了戎机,类似于现在的参谋。

两年后,宋哲元在父亲的影响下,成功地考入了北洋陆军第六镇随营武备学堂。

有了在武备学堂的经历,宋哲元结识了西北军的冯玉祥。

冯玉祥对宋哲元颇为赏识,便邀请宋哲元到其麾下,为其效力,宋哲元就这样开始了自己传奇的戎马生涯。


宋哲元在西北军中可谓是赫赫威名,在军阀混战期间,屡立奇功,被喻成为西北军的“五虎上将”。

冯玉祥也愈加赏识宋哲元,并提拔他为陕西省省主席。


西北的匪患可不是一时兴起的,而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猖獗的。

陕西当地的军阀政府也是对他们无可奈何

就这样,慢慢的匪患越来越重,从原来的占山为王,演变到占城为王,其武装力量也可与当地的政府军匹敌。

宋哲元初任陕西省主席遇到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宋哲元分析了当地匪患情况后,决定先进攻实力最强的党玉琨部,党玉琨本是行伍出身,后来被冯玉祥打败后做起了土匪的勾当。

占据凤翔城后,不仅招兵买马,还把所招来的土匪当做军队一样拉起来操练,借着打家劫舍,挖掘古墓的营生充当军饷,让当地百姓敢怒不敢言。


于是便决定用土工作业到城根下,埋好炸药炸城,就这样,轰得一声巨响,城墙塌了一个缺口,宋哲元率兵进城拿下党玉琨这个头号顽匪。

党玉琨在攻城战中战死,俘虏土匪部众5000余人。

如果把这5000人放虎归山,恐怕他们还会继续干起打家劫舍的勾当,如何处置俘虏成了宋哲元面前的难题。

宋哲元看看了被土匪祸害得乌烟瘴气的凤翔城,于是下狠心一个不留。

众多同僚都对其劝阻, 但宋哲元依然斩钉截铁说道:

“我宁可背上一世骂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杀降不详”是大忌,究竟是为什么让宋哲元痛下如此之杀手呢?

其根源便是陕西的匪患太猖獗。

屠杀这5000匪众就是对其他还未剿灭土匪的威慑,新官上任三把火,一来让其他土匪也知道新任主席的威名。

二来根除匪患割除了陕西当地的毒瘤,也可收买百姓的人心。

宋哲元用这种极其惨无人道的屠俘虏的办法,轻松解决了猖獗陕西多年的匪患,陕西地界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环境。


正所谓“义不掌财,慈不掌兵”,将军征战沙场不能因善念而毁坏了大局。

宋哲元的铁血不光是在这5000战俘身上,随后的抗击日寇也彰显了这位将军的英雄本色。

“九一八”事变后,占领东北全境的日军并没有满足贪婪的野心,开始一路南下抵至长城一线,妄想用战争的铁蹄踏遍我锦绣河山。

喜峰口不仅是长城关隘的重要隘口,也是平津的重要屏障。

宋哲元为了粉粹日寇的铁蹄,写下了“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誓死守住喜峰口。

面对日军的飞机大炮,29军的装备及其简陋,为了找到克制日军的办法,宋哲元决定用大刀。


李尧臣专为29军的大刀队,研究出了克制日军刺刀的“无极刀法”,这种刀法配合大刀本身,对于日本的刺刀来说简直就是血脉压制。

当敌人的刺刀刺过来时,士兵用刀背挥舞,来抵挡敌人的刺刀。

由于大刀本身重量就比刺刀重,日军的刺刀肯定会被弹飞,此时刀锋的方向对着敌人,再回挥,敌人的头颅就会掉地。

别看刀法简单,但是对速度的要求极高,不能给敌人予以反击的机会。

1933年3月10日晚借着夜色的掩护,大刀队解决了敌人的哨兵,潜入敌人的营房,利用大刀近战的优势收割日军的头颅。

日军的刺刀在狭窄的营房内根本就发挥不出作用,就这样首战便杀掉600余名日军。


日军的战术无非就是“炮兵轰完步兵冲”,在躲避炮火的轰炸后,大刀队开始与冲锋上来的日军进行肉搏。

一道道寒光从日军的脖颈处划过,让日军的冲锋队大惊失色,“无极刀法”赫然奏效。

但现实是残酷的,传统的冷兵器终究抵不过现代飞机大炮的威力。

13日,29军被迫撤出喜峰口,此役,29军共歼灭敌军4000余人。

大刀队凭借此战更是威名大震,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日军也放缓了南下的铁蹄。

此战后的日军留下了大刀“后遗症”,甚至在睡觉的时候都给自己的脖子带上钢圈,防止自己在睡梦中被砍杀。


这其中与宋哲元对日寇的摇摆不定,绥靖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

1935年6月梅津美治郎与何应钦签署了《何梅协定》签订,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卖国条约。

协定要求中央军及东北军撤到保定以南的地区,平津这两个在当时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城市,一时间就成了空白,宋哲元顺理成章的接管了平津的防务。

当然这也是日本人现代版的“二桃杀三士”,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阳谋。

什么是阳谋呢,就是明知是火坑,你也无可奈何的心甘情愿地跳下去。


宋哲元原是西北军的末路军阀,根本不是蒋介石的嫡系。

抗战初期,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遭到宋哲元的极力反对。

另外在喜峰口与日军对决时,蒋介石压根就没有给予宋哲元一枪一炮的支持,面对日军进攻喜峰口时候,宋哲元自然会拼命守住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


日本人正是看中这一点,通过《何梅协定》的签署,先给点好处,渐渐瓦解宋哲元的抗日斗志,最后在分解吞掉,而后期的历史发展也正如日军所策划的发展。

平津两地有着雄厚的工业实力以及军工厂,足以让宋哲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华北王。

此后在面对日本不断制造蚕食察哈尔领土的事端,宋哲元再也没有当年“拿着大刀向鬼子砍去”的气魄,而是选择了一味地退让。


但宋哲元终究是低估了日本人的野心。

侵蚀完毕察哈尔后,日本人就提出华北自治的要求,面对背叛祖宗、背叛民族的这道鸿沟,宋哲元始终不愿意跨过,毅然决然的拒绝了日本人。

这可能就是中国文人骨子里的傲骨吧。


从此刻起,日本改变了“温水煮青蛙”的蚕食方式,开始准备“蛇吞象”的模式。

随后日本人开始在中国领土大量增兵,最终七七事变爆发,日军炮轰宛平城。

挑起七七事变的罪魁祸首的日本人,竟然向宋哲元提出了更加不可理喻的要求:

不仅要求宋哲元向日本当地驻军道歉,并处罚对日开火的29军军官,还要29军把驻扎在永定河左岸的军队撤出。


日本人甚至在谈判时候公然的,不掩饰的,标记驻城炮兵的炮位以及城防部署。

7月25日平津大地上已有6万日军集结,对于华北侵犯的部署已基本完成。

次日,日军终于不在掩饰,向宋哲元发布最后通牒,要求宋哲元在限定时间内撤出平津。

宋哲元最终选择反抗,而此时的29军,已经不是喜峰口刀砍日寇,团结一致的堡垒了。


宋哲元的绥靖政策亲手葬送了29军,也葬送了燕赵之地的大好河山。

曾经抗击日军的虎狼之师29军,竟然在七七事变中如此不堪一击,宋哲元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方面平津的屏障与战略要地都在日本人的手里,平津的城防,被宋哲元的一再退让已无险可守。

另一方面日本人挑拨38师师长张自忠与宋哲元的关系,导致29军内部矛盾重重。


当日军进攻37师时,在不远处驻防的38师竟然隔山观虎斗。

事变的20多天时间里,38师未对日军放一枪。

宋哲元的一生是矛盾的一生,他既是满腹经纶的书生,也是战功赫赫的虎将。

他既是让百姓箪食壶浆的军阀,也是让百姓谈虎色变、屠杀俘虏的将军。

他是大刀砍鬼子的爱国将领,也最终养虎为患,成了败军之将。


大刀之寒光,至今仍在影射,影射出的是我们先辈们对于反侵略不屈不挠的澎湃。

历史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也许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后人对宋哲元的褒贬也可能不尽相同吧。

正如《论语》所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喜欢Breezea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国粹 - 兰明夫 (21 bytes) 01/31/24
日本好 (无内容) - Wuyueshanren (0 bytes) 01/31/24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