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消费者马上就能买中国电动汽车了
事实上,中国电动汽车已经进入美国市场,只是很多人并未意识到。今年三季度,中国电动汽车巨头比亚迪(002594.SZ、1211.HK)的电动汽车销量几乎与特斯拉(TSLA.O)持平。然而,这些电动汽车没有一辆流向美国市场。近期,比亚迪公布了截至9月的最新季报,报告期内实现利润14.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2%。该公司正在快速向海外市场扩张,但其高级副总裁斯特拉·李(Stella Li)今年早些时候告诉彭博社,美国市场“不在我们目前考虑范围之内”。 比亚迪并非个例。中国生产一些全球最便宜的电动汽车,但由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零售网络缺失以及世界两大经济体的政治纠纷,美国消费者无法购买这些汽车。不过,尽管存在障碍,中国电动汽车在未来几年可能逐步走向美国市场。 更低的成本得益于中国政府慷慨扶持、廉价劳动力和技术快速进步,中国电动汽车与西方同业相比有着巨大的成本优势。同时,这种成本优势还在扩大,而欧洲和美国的情况则相反。汽车咨询公司JATO Dynamics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电动汽车平均价格为 31165 欧元(32920美元),比去年下降2%,是2015年成本的一半。相比之下,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平均售价为66864欧元,在美国售价为68023欧元,分别较去年上涨20%和7%,较2015年增长35%以上。另据凯利蓝皮书统计,2023年,美国电动汽车平均价格接近55000美元,低于JATO的预期。尽管如此,这个价格仍比中国的同类产品贵得多。对于那些犹豫是否放弃汽油和柴油汽车的消费者而言,价格尤其重要。在美国和欧洲,低端电动汽车的成本可能比入门级汽油动力汽车高出50%。而在中国,最便宜的电动汽车成本已经低于燃油驱动的同类产品。更快的增长上面的数据解释了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增长速度为何远远快于西方——目前销量约占全球市场总销量的三分之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制造商销售了680万辆电动汽车,其中包括530万辆纯电动汽车以及15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之对比,根据Cox Automotive数据,美国消费者在2022年购买略多于80万辆的纯电动汽车——约为中国纯电动汽车总销量的15%。高销量背后不仅因为中国人口更多。2022年,美国人购买或租赁近1400万辆新型轻型汽车,而中国的乘用车销量为2300万辆。这意味着,中国新销售的乘用车中有五分之一是纯电动汽车,而这一比例在美国仅为6%。根据中国乘联会统计,比亚迪是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导者,2023年前八个月的市场份额达到26%。比亚迪的竞争对手包括广汽集团(601238.SH)、五菱汽车(0305.HK)、吉利汽车(0175.HK)和重庆长安汽车(000625.SZ),以及造车新势力蔚来(NIO.N、9866.HK)和小鹏汽车(XPEV.N、9868.HK)。特斯拉则是唯一进入中国市场销量前十的外国卖家,市场份额为13.5%。欧洲市场渗透率随着国内市场的稳步增长,中国汽车制造商一直在努力走向海外。据中国海关总署称,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额从2020年的16亿美元跃升至2022年的200亿美元,2023年至今已达到25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出口流向欧洲市场。虽然大众(VOW.DF)仍是电动汽车行业领导者,但中国品牌正在快速成长。根据施密特汽车公司研究,2023年前九个月,约有40万辆中国制造乘用车进入西欧,其中约三分之二来自中国品牌,如上汽集团(600104.SH)的MG、吉利的极星,以及比亚迪。中国汽车制造商目前约占西欧整体汽车市场的3%,但占该地区电动汽车市场的8.4%。根据施密特数据,这一数字高于去年的6.2%,而2019年几乎没有增长。中国品牌快速增长已经引发了欧洲汽车行业的担忧。9月,欧盟委员会针对北京对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补贴政策展开调查,讨论补贴是否人为压低了价格。中国政府对此回应称,此次调查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美国市场的障碍中国电动汽车正在向东南亚、中东以及拉丁美洲的其他海外市场迅速扩张。然而,它们尚未在美国市场取得任何进展。高关税、缺乏经销商网络和品牌认知度低,是中国汽车制造商必须克服的一些障碍。美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将中国电动汽车拒之门外。2018年,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对价值数千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其中包括对中国制造的汽车征收25%关税。拜登政府维持了这些关税。同时,美国于2022年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The Inflation Reduction Act),为电动汽车的购买方提供7500美元折扣。不过,这些折扣有严格的当地采购要求,例如汽车制造地、电池组件和原材料的来源。多数情况下,在国外组装的进口电动汽车没有资格获得税收抵免,除非是租赁用汽车。此外,中国汽车制造商还将与众多当地企业展开竞争——他们在美国市场深耕已久,拥有全国经销商网络和数十年品牌忠诚度。美国消费者普遍对购买外国汽车持开放态度,但鉴于中美之间紧张局势日益加剧,对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态度可能有所不同。下一步是什么?过去几年,许多中国汽车制造商已经或正在考虑在美国边境以南——墨西哥设立工厂。制造商在墨西哥生产汽车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还能避开美国对中国制造汽车征收的25%关税。如果某天厂商决定这样做,那么可能会为他们进军美国市场奠定基础。有些制造商试图通过更有创意的方式进入美国。近期,Stellantis(STLA.N)宣布,向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零跑汽车(9863.HK)投资16亿美元。双方将组建合资公司,并由Stellantis持股51%,负责“零跑汽车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的出口、销售以及制造”。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供应链管理教授罗布·汉德菲尔德 (Rob Handfield) 表示,未来,大家或许会看到更多这样的合资企业。最近,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击败“底特律三巨头”(福特汽车、通用汽车、菲亚特克莱斯勒),可能迫使美国汽车制造商削减对电动汽车的投资。福特汽车(F.N)已经表示,UAW合同将使每辆汽车增加850美元至900美元的额外成本,并且计划推迟电池工厂和其他电动汽车项目的120亿美元资本支出。“当‘三巨头’之一意识到,自己可能不再具有竞争力,并且没有资金用于持续电动汽车创新时,他们和中国汽车制造商或许会成立合资公司。”汉德菲尔德说:“合资企业也能让中国制造商找到规避关税的方法。”事实上,中国电动汽车已经进入美国市场,只是很多人并未意识到。极星是瑞典品牌沃尔沃(VOLVB.ST)旗下电动汽车初创公司,现由吉利控股。该公司在中国工厂生产汽车并出口美国。去年,该公司通过精选零售经销商在美国销售近10000辆汽车。极星计划,到今年年底在美国开设40个零售点,并于2024年开始在南卡罗来纳州工厂生产汽车。极星2的价格范围与特斯拉Model 3类似,约为40000美元至60000美元。美国制造的极星电动汽车将免征25%关税,价格可能更低。即使没有在美国市场销售电动汽车,中国也已通过对电池生产、原材料供应等许多关键环节的把控,牢牢掌握着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中国供应商,可能很快就会发现自己也与中国同行竞争。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