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解放战争我军真正对手仅3人,张灵甫和黄百韬还不够格

送交者: Smiley1[♀★★★★声望勋衔18★★★★♀] 于 2023-11-29 21:26 已读 2344 次 1赞  

Smiley1的个人频道

+关注

作者:相忘于江湖


解放战争,我军无论兵力、装备还是后勤保障都处于绝对下风。


但是,在主席的指导下,在五大野战军的通力协作下,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仅仅用了3年半时间,就实现了华丽的逆袭,最终建立了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敌我双方在高级将领方面的此消彼长,是造成解放战争军事力量攻守易势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军除了“彭林刘粟徐”这些战略区的统帅,还有数以千计的优秀将才,而敌军方面也有数量庞大的高级指挥人员。


敌军将领普遍是科班出身,既有黄埔系、保定系,还有土木系、杂牌军。在解放战争中,不同的将领由于立场不同,给我军造成的损失也各有不同,其中哪些人威胁最大呢?

在敌军将领中,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类,第四类最难对付。



卫立煌


第一类,希望和平,无心恋战。


在抗战时期,正面战场有众多名将洒下了热血,留下了杀敌报国的经典战例。但是,到了解放战争,有一些明白人选择了消极避战。


这一类数量众多,最典型的就是卫立煌、王耀武和薛岳。


卫立煌资历比较老,也是蒋校长“五虎将”唯一拿得出手的,其余像陈诚、顾祝同、刘峙和蒋鼎文都差点意思。卫立煌16岁从军,参加过护法战争和北伐战争。抗战时期,在第二战区、冀察战区和滇缅远征军都有出色表现。


王耀武的成名之战,是谭家桥击溃黄埔一期师兄刘畴西;抗战时期,从51师师长一路升任74军军长、第四方面军总司令。在军界,有“宁碰阎王不碰老王”和“三李不如一王”的说法,而“三李”就是黄埔一期的李延年、李仙洲和李玉堂。


出身保定军校的薛岳,参加过北伐、中原大战。抗战时期,先后在第三、一、九等多个战区指挥对日作战,被誉正面战场的“第一名将”。解放战争初期,也给山东、苏北解放区制造了很大麻烦,莱芜战役失败后被撤职,彻底退居二线。


卫立煌、王耀武和薛岳在抗战时期都担任过战区司令官,但在解放战争中鲜有亮眼的表现,这不能完全说他们军事上无能,而是对内战打心底就不怎么感冒,有避战之心。



吕文贞和白崇禧


第二类,用人也疑,疑人也用。


蒋校长生性多疑,所以对一些有能力的领军人物,总是留着一手。


这一类名将也不在少数,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杜聿明、傅作义和白崇禧。


黄埔一期的杜聿明,参加过北伐、中原大战,还“围剿”大别山的红军,抗战时期带领第5军在昆仑关一战成名,连带着让三个师长郑洞国、戴安澜、邱清泉也走红。


在远征军时期,杜聿明的表现也可圈可点。解放战争初期,在东北战场带领孙立人新1军、廖耀湘新6军,陈明仁71军、曾泽生60军等部,一度让林总手忙脚乱。


就在林总一筹莫展的时候,蒋校长喜欢猜忌的老毛病又犯了,他让嫡系的“小校长”陈诚接替了杜聿明,林总有了喘息之机,一顿胖揍,把当年的黄埔老师赶回了南京。


和杜聿明类似,还有晋军出身的悍将“七路半”傅作义,以及桂系首领“小诸葛”白崇禧。在解放战争第一年,傅作义“单挑”聂帅和贺老总,强势拿下晋察冀首府张家口。如果不是我方的谍报人员立下奇功,傅作义险些偷袭西柏坡。


脑后有“反骨”的“小诸葛”白崇禧,在解放战争第二年坐镇武汉“围剿”大别山,一度对刘邓大军形成重大威胁。即便在渡江以后,还在青树坪咬了四野49军146师一口。


当然是,如果蒋校长放手使用这些人,可能成功,也可能被赶下台。



张灵甫


第三类,有勇无谋,不足为虑。


这一类多是兵团、军(整编师)一级的悍将,对校长唯命是从。


但是,这一类高级将领普遍缺乏智慧,在战争与和平的大是大非面前,脑袋里灌了“愚忠”的迷魂汤,虽然战斗力较强、军事指挥也不错,但最终下场凄惨。


代表性的“杀身成仁”高级将领,就是张灵甫、刘戡和黄百韬。


张灵甫是林总的同门同级师兄弟,但性格有一些极端。


青年时期,张灵甫因为怀疑漂亮的妻子与他人私通,不问青红皂白,背后拔枪下了死手。但是,蒋氏当局没有加以严惩,反而在几年后让这个“黄埔才俊”复出掌军。


抗战时期,张灵甫的很多战功,都是建立在老军长王耀武的基础之上。


一旦长袖善舞的王耀武高升,74军的位置就成了一颗定时炸弹,圆滑狡诈的李天霞败给了刚愎自用的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中,两人的不和最终导致整74师全军覆没。


和张灵甫相似的,还有黄埔一期的刘戡、“杂牌中的王牌”黄百韬、黄埔二期的邱清泉。这一类将领,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或者说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彪悍有余智谋不足,对自己的校长特别愚忠,以致到了冥顽不化的地步。


这三个人的下场和张灵甫一样:刘戡和29军亡于宜川战役,黄百韬和邱清泉则亡于淮海战役,一个自尽于第一阶段的碾庄战役,一个被击毙于第三阶段的陈官庄战役。



邱清泉


第四类,狡诈多谋,负隅顽抗。


在解放战争中,这一类敌军将领才是我军真正的对手。


这一类蒋军代表,最著名的有黄埔一期的钟松、四期的胡琏。


钟松是浙江松阳人,黄埔一期,因为生病,和二期的师弟们一同毕业。在黄埔期间,钟松在周公的介绍下加入了组织。中山舰事件后,和李默庵、宋希濂等退出组织,站在了蒋校长一边。


钟松参加过长城抗战、淞沪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因为战功累累,还被蒋校长授予青天白日勋章。解放战争爆发以后,钟松随胡宗南围攻延安,多次陷入西野的包围圈,但在榆林、沙家店、西府之战中,都被他逃脱。


新中国成立前夕,钟松前往港岛病,后逃往台岛,直到1995年在荷兰去世。


胡琏也是林总黄埔四期的同学,但是比张灵甫狡猾得多,而且非常熟悉我军的将领和作战风格,跑起路来颇有我军游击战的影子,就连主席也说胡琏“狡如狐、猛如虎”。


胡琏和“军神”刘伯承对战不落下风,张凤集以一敌三打成平手,随后在南麻、临朐两次让粟裕遭败绩。第二年初春,又在光山的北向店差点活捉刘邓,即便双堆集四面楚歌,这个“狐将”还是逃出了我军的包围圈。


九个月以后的金门战役,胡琏又给华野造成重大伤亡。



钟松


钟松、胡琏这类敌军将领,身上都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点,有着比较高的战术素养。解放战争中的敌军将领,战术素养并一点不比我军差,他们缺少的是伟大的统帅、人民的支持。像辽沈战役被俘的廖耀湘,还被南京军事学院的院长刘伯承邀请出山,担任战役系高级讲师。


第二点,呆板。像张灵甫、刘戡、黄百韬等人,虽然打起仗来骁勇,而且麾下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都是一根筋,不善于随机应变。


第三点,我军真正的对手,都是头撞南墙不回头的人。像功德林的黄维,一直被改造了27年才低下头来。像张灵甫、刘戡、黄百韬等人,则是“杀身成仁”的牺牲品。钟松、胡琏等人,其愚忠比张灵甫等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四点,我们的对手有着敏锐的嗅觉,还特别善于跑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被我军合围时,很多敌将会“择木而栖”,但也有像钟松、胡琏这样钻营逃脱,每一次都会东山再起,带兵来攻,他们才是我军真正的对手。


但是,在猛将如云的人民军队面前,再强悍的对手也只有两个下场:要么战场起义弃暗投明,要么“杀身成仁”或者是顽抗到底,到头来难逃被俘的命运。



胡琏

喜欢Smiley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