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蒋军两员大将比较:傅作义选择起义,白崇禧为何拒绝主席的邀请?

送交者: Smiley1[♀★★★★声望勋衔17★★★★♀] 于 2023-11-08 17:48 已读 1411 次 1赞  

Smiley1的个人频道

+关注

作者:相忘于江湖


解放战争中,敌军阵营中,战略级别的指挥员哪一个更强?


所谓“战略级别”,是指挥30万以上战略集团的顶级将领。


在我军方面,自然是五大野战军的军事主官,即西北的彭德怀,晋冀鲁豫和中原的刘伯承,华东的粟裕,东北和中南的林总,以及晋察冀和华北方面的聂荣臻。


在敌军方面,胡琏、廖耀湘、郑洞国、黄伯韬、黄维、邱清泉等人,都曾经给我军制造过麻烦,但他们的最高职务不过是兵团司令员,指挥的军队不过10万余人,充其量是战役级别的指挥官,远没有达到战略区军事主官的级别。



傅作义(左)


解放战场上,真正担任过战略区一把手的敌军高级将领有这么几个:东北的杜聿明和卫立煌,华北的傅作义,华中华南的白崇禧,西北的胡宗南,华东的刘峙,以及西南的宋希濂。

在这七个独当一面的大将中,战力最强的当属晋军出身的“七路半”傅作义,以及桂系三巨头之一的“小诸葛”白崇禧。如果把这两个作一比较,哪一个更厉害呢?


一、傅作义和白崇禧的四点相似之处


第一点,虽然籍贯不同,但是两人是同龄人。傅作义是山西运城人,出生于1895年,比贺老总大1岁;白崇禧是广西桂林人,出生于1893年,比刘伯承元帅、张云逸大将小1岁。应该说,傅作义和白崇禧都是辛亥革命后起来的将领。



傅作义


第二点,两人都是保定军校的校友。白崇禧是保定三期步兵科,傅作义是保定五期步兵科,白崇禧是傅作义的同门师兄,或者说傅作义是白崇禧的学弟。在近代三大著名军校中,保定军校是历史底蕴和实力最强的一所。


第三点,傅作义和白崇禧都是各自军阀集团的二把手,傅作义是晋军集团仅次于阎锡山的存在,尽管后来投靠蒋氏离开了阎锡山,但一般还是看作晋军系;白崇禧则是桂系集团“三巨头”之一,仅次于桂系的“带头大哥”李宗仁。


第四点,都成名于军阀混战,抗战都有过高光表现。傅作义成名于晋奉大战的“涿州保卫战”,抗战时期在长城、绥远(百灵庙)、忻口、太原、五原表现出色;白崇禧成名于滇桂战争,抗战时期指挥了台儿庄、昆仑关大捷、桂柳会战。



李宗仁(中)、白崇禧(右)在台儿庄


二、傅作义和白崇禧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表现


从军旅经历和抗战时期的表现来看,两个人难分伯仲。


军阀混战时期,傅作义以不足万人的孤军死守涿州100多天,硬是让张作霖的奉军望城兴叹、徒呼奈何;而白崇禧则成名于桂军对滇军的进攻,北伐时期,白崇禧和李宗仁带出了一个“铁4军”齐名的“钢7军”,从此名扬天下。


从抗战时期的表现来看,傅作义前半场表现更好,无论是长城抗战、百灵庙大捷还是五原大捷,都给全国人民树立了必胜的信心;而白崇禧则打了后半场,尤其是中盘的台儿庄大捷和昆仑关大捷,在全面抗战初期也格外提气。


解放战争时期,傅作义和白崇禧把自己强悍的作风延续下来。


尤其是在解放战争前两年,两人和我军对战时一度不落下风:傅作义曾经单挑聂帅和贺老总,占领了晋察冀解放区的首府张家口,还差一点突袭了西柏坡;白崇禧在武汉指挥“围剿”大别山,给刘邓大军制造了很大麻烦,甚至差一点在北向店活捉刘伯承。


傅作义和白崇禧都不在蒋军的“五虎将”中,但其实力在蒋军中是顶级的。



平津战役示意


三、织筐编篓全在收口:都败在林总手下


在解放战场上,傅作义和白崇禧都堪称是我军的劲敌。


但是,两人指挥的部队,战斗力还是有一些差距,而且,傅作义和大师兄白崇禧相比,在蒋氏心中的地位也有一点距离。体现在军衔上面,白崇禧在抗战胜利后被授予一级上将,而傅作义则仅仅被授予了二级上将,没有再进一步。


当然,傅作义甘于屈尊二级上将,完全是舍不得“明升暗降”失去兵权,尤其是王牌晋绥军35军的指挥权。所以,在1935年4月被授予二级上将军衔以后,一直不愿升迁。


和远在华北的傅作义相比,一直以华中、广西为盘踞老巢的白崇禧桂军,则是蒋氏最忌惮却又离不开的军阀队伍。解放战争后期,桂系还是防守长江中游的主要力量。


蒋氏明知白崇禧拥兵自重,却又拿同床异梦的桂系无可奈何。


解放战争第三年,傅作义和白崇禧都终结于林总的四野兵锋之下。可以说,这一对保定军校的师兄师弟,落得一个相似的下场。唯一不同的,就是傅作义将军和平起义,白崇禧则落荒而逃。


两个老蒋的保定高材生,最后都被一个黄埔四期生所打败。



北平和平解放


四、眼界不同,人生的大结局截然不同


评价一个人的功过得失,人们喜欢“盖棺定论”。


从军事生涯的前半场来看,傅作义和白崇禧半斤八两,军事生涯的下半场傅作义不如白崇禧。但是,从两个人的结局来看,傅作义显然比白崇禧高得不是一星半点。


从“识人用人”的角度,傅作义比白崇禧要强一些。


傅作义手下,35军军长郭景云作为绝对心腹,兵败自尽,天津警备总司令陈长捷被刘亚楼俘虏;92军的黄翔、101军的李士林、104军的安春山和35军继任军长朱大纯,都跟随老长官傅作义在北平起义,在新中国建设中发光发热。


从战略眼光的角度,傅作义也从白崇禧看得更长远。


傅作义早在抗战时期就与我军友善,所以得了一个“七路办”的外号;大决战的平津战役,起初傅作义也曾想依托新保安和天津摆下“一字长蛇阵”,但郭景云和陈长捷的失败让他看清了形势,在我地下组织的策动下举行起义,保住了古城北平。


白崇禧也有机会弃暗投明。渡江战役后,主席邀请白崇禧战场起义并承诺继续指挥30万国防军。但是,私心过重的“小诸葛”断然拒绝,企图负隅顽抗,还千方百计策反陈明仁的长沙起义军,最后在衡宝战役桂军主力被林总击败。



何应钦(中)和白崇禧(右)


五、盖棺定论,傅作义和白崇禧冰火两重天


建国以后,傅作义长期担任水利部(水利水电部)部长。


第一次大授衔时,按照傅作义的级别,具备开国大将的条件,后来出于种种考虑,尤其是转入地方工作而没有参与评军衔,晚年成为副国级。


1974年4月,傅作义将军弥留之际,周公给他带去主席的话:傅宜生(傅作义的字)给人民立了很大的功。傅作义将军病逝后,周公亲自主持追悼,叶帅致悼词。


而白崇禧“小事聪明有余,大事智慧不足”的老毛病,一直跟着他带进了棺材。跟着桂系的“带头大哥”李宗仁多次挑战蒋氏的王者地位,都没有成功。



白崇禧、李宗仁


离开大陆以后,白崇禧不听李宗仁的劝告,紧跟蒋氏。1965年,桂系“带头大哥”李宗仁选择落叶归根回到大陆,白崇禧慨叹“没脸见人了”。一年后,竟然死于不明不白。


更可悲的是,蒋氏对他的“盖棺定论”令人心寒,他称白崇禧“不过是一个守不住晚节的寡妇”,能够得以善终已经算幸运的了。不知道“小诸葛”九泉之下,能否瞑目?

喜欢Smiley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白崇禧和傅作义 - MLA10639 (198 bytes) 11/10/23
屁股决定脑袋吧 - tellmemypenname (126 bytes) 11/10/23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