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这9类药一定要注意!对脑神经的损害!可诱发痴呆!赶紧收藏!
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症病(AD),即脑功能渐进衰退的失智症。该病多发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故也称为“老年痴呆症”,也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痴呆是一种为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并具体表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明显减退的综合症。
老年痴呆症的病因很多,比如脑变形疾病、脑血管病、家族因素、酒精中毒、汞中毒都可引起痴呆,除了这些病因,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某些药物也可导致老年痴呆。
一、抗胆碱能药物
乙酰胆碱是中枢神经重要神经递质之一,能特异性的作用于胆碱能受体,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石杉碱甲、卡巴拉汀等;此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胆碱酯酶活性,阻止乙酰胆碱的水解,提高脑内乙酰胆碱的含量,从而缓解因乙酰胆碱神经能缺陷所引起的记忆和认知障碍,成为治疗老年痴呆的一线药物。
相反,抗胆碱能药物阻断胆碱受体,减少脑内乙酰胆碱的含量,减弱乙酰胆碱的生理效应,可导致急性和慢性认知障碍的发展。此类药物有:
1,M胆碱受体阻断药,常见的有硫酸阿托品、东莨菪碱、氢溴酸山莨菪碱(654-2)、溴化异丙托品、后马托品、托品卡胺等。
2,N胆碱受体阻断药,常见有阿方那特、美加明、氯化筒箭毒碱、琥珀胆碱等。
3,中枢性抗胆碱能药物,常见的有盐酸苯海索(安坦)。
二、H1受体阻断药
H1受体阻断药,也就是抗组胺药。组胺是一种胺类神经递质,可促进觉醒和维持觉醒的作用,并分为H1和H2受体。
H1受体阻断药分为两代抗组胺药,第一代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异丙嗪、赛庚啶、酮替芬等,此类药物可与脑中约75%的H1受体相结合,导致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作用,表现嗜睡作用明显,导致认知功能和执行能力下降。
第二代抗组胺药,常见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依巴斯汀、非索非那定片。此类药物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与脑内受体结合量少,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作用较弱。
因此,儿童和老年人优先选择第二代抗组胺药,对中枢神经的副作用少。
三、H2受体拮抗剂
脑内H2受体拮抗剂与脑中的H2受体相结合,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一定神经副作用。
所有H2受体拮抗剂如消化系统类药西米替丁、雷尼替丁等都会引起意识错乱、定向障碍、幻觉和精神异常等。大多数病例在开始服药2周后,开始出现精神系统的不良反应,停药后3-7天慢慢消退。
四、5-羟色胺类降压药
5-羟色胺即5-HT,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传递物质,在脑中含量最大,广泛存在于大脑皮质和神经突触内,几乎影响到大脑活动的各方面,能提高认知功能。
6-HT类降压药常见的有利血平、甲基多巴、可乐定等。高血压人群以中老年人居多,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长期服用此类高血压药,容易导致神经功能下降,认知能力下降,少数人发展为老年痴呆症。
五、镇静催眠药
⋎-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
苯二氮卓类药是临床常用的镇静催眠药,通过促进中枢神经性神经递质⋎-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从而达到镇静催眠的作用。此类药物有地西泮、硝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一次性过量服用或长期服用可能会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焦虑、激动、失眠加重等症状,也会诱发痴呆的风险。
六、抗精神失常药
抗精神失常药如氟哌碇醇片、盐酸三氟拉嗪片、盐酸氯丙嗪片等,长期服用易产生定向力障碍、记忆力障碍等,从而引起中枢性抗胆碱能综合征,严重时会发展为痴呆症状。
七、抗癫痫药
抗癫痫类药如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片等,长期服用也容易引起嗜睡、记忆能力减退等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可诱发痴呆的发生。
八、脑内重金属过量
经研究发现,多数老年痴呆患者脑内重金属如铁、铝、铋的量比正常人多出好多倍。因此在补充铁剂的时候,注意不要随意长期服用,出现缺少时才能补充。多数胃药里有含铝和铋剂,也要注意不能长期服用,导致长期沉积于脑内,引起老年痴呆。
九、警惕神经汞中毒
很多的中药里面含有朱砂的成分,如安宫牛黄丸、柏子养心丸、补肾益脑片、六神丸、天王补心丹、七厘散、牛黄千金散等。而朱砂成分里含有少量的游离汞和可溶性汞,汞进入脑组织,代谢非常缓慢,半衰期需要长达240天左右,容易造成汞中毒,损伤脑神经,对认知和记忆力产生不利影响,易增加痴呆风险。
老年痴呆是一种渐进衰退的疾病,重在预防。因此,在服用上述九种药物的时候,要注意对神经系统的副作用。一旦发现有的副作用迹象的,应立即咨询医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改用其他作用相识的药物。同时多补充维生素D和叶酸等有益于脑神经的保护。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