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老 炮 儿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从十年到永恒---文革宣言,连载之6

送交者: welyoung[★★声望品衔9★★] 于 2023-05-03 1:28 已读 168 次  

welyoung的个人频道

+关注

回答: 从十年到永恒---文革宣言,连载之5 由 welyoung 于 2023-05-02 3:12

中国历朝主导文化和统治形式演变图

朝代 夏,商 周 秦-----清 毛主席文革 复辟特色后
政体 松散的分治 天下共主一统的 皇帝大一统 工农兵人民共和 官僚精英
政治结构 联邦制 血亲分封诸侯制 官僚代理郡县制 革命委员会制 官商文人黑铁三角制
指导思想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法不尽同道不可不一 为民做主,莫非王臣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币服务
文化 拜上帝的神本文化 人(君)本文化 道统(仕)文化 毛泽东思想 白黑猫文化拜物文化
信仰 原生态神本信仰 伦理信仰 升官发财信仰 共产主义 二奶信仰
底层称谓 氓 子民 人民 屁民

由上图可以看出,中国分四个时期,夏商的原始神本联邦式,周的天命分封制,秦的皇权道统郡县制和毛主席的人民共和制。周公秦始皇毛泽东是让中国换了人间的历史人物。

三,儒家文化的核心
关于儒家文化的核心,有些儒家弟子为包装,兜售儒家学说,强调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其理由是:仁是本质的是内心的,礼是外在的,礼是由仁所决定的。
事实上,礼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儒家学说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学说,礼是政治层面的事,礼是权力的体现,礼是刚性的制度,政治是统帅,以礼率仁,仁是伦理,是一种心理状态,是道德的目。当然服从政治的礼,何况周礼或儒家中的礼所涉及的层面和范围更多更广,仁仅仅是维护礼的手段,而礼才是目的。
孔丘生活在春秋,那是一个生命力鲜活,个性十足的时代,我认为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最伟大和美好的时代,一是春秋,二是从五四运动到1976年,它们都是产生伟大思想的时期。春秋时期,就像一群小老虎在原野上撕杀打闹,很强,很健康。有个数字能说明当时万物霜天竞自由的状态,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计其数。国国都在抓革命(革周礼的命),促生产,促战备。凡事都有例外,鲁国依然周公之旗飘扬,周礼尽在或犹秉周礼,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国,周公旦没有进化好是反刍动物,吃一顿饭要吐出来三次,以礼贤下士闻名,据说为了见读书人吃饭要吐出来,,为什么不咽下去或请人一起吃,偏吐出来,恶心不啊。其实周公吐哺,怎么想都是不真实,不合理的。天杀的读书人为了抬高自己,也不能编这么变态的故事恶心周公他老人家呀。可能是司马迁哀怨自己被宫故意编的吧,会编故事的文人伤不起啊。邻国齐国(姜子牙靠帮人打架换来的封国)的开国者曾经对鲁国的首任鲁公说:您不发展生产力,评先进搞GDP(举贤上功),您会落后挨打的。(日必衰落),周公回答到,您只发展生产不坚持周礼(尊尊亲亲),会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最终你的齐国必非姜尚氏后裔。当然聪明的周公也预见了鲁后世其北面而事齐,事实证明他们二人都讲对啦,鲁国经常被“齐师伐我”挨打受气,自不必说。齐国则在没有灵魂的路上致富狂奔,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走鸡斗狗,瞧瞧这第三产业发展的多好啊,对啦,最早的官办天上人间就出现在齐国。但公元前386年,齐国在传位二十四世后田和自立为国君,同年周安王颁发了齐侯委任状,公元前379年姜齐绝祀,史称田氏代齐。
在只有鲁国才可以救周礼的国度中,孔老二受到了完整的周礼教育,而孔老二也用它花岗岩般的意志把他丧家犬有限的一生完全地献给了拯救行将灭亡的无聊的周礼事业,他一生都在推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尊尊亲亲,以礼治国的政治主张。当然他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侧重点也有所改变,比如他在办学后,强调人生修养和仁多一些,而晚年他又更多地推广中庸之道的方法论。但不管怎样讲:礼制社会的建立是孔老二一生的追求,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法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也是儒家区别于其他学派的关键所在。不同的视角和主观精神境界对世界的看法和解释导致了不同的价值观,也造成了不同的结果。
当周公站在淇水边上看这世界,觉得天尊地卑男耕女织一切井然有序,因此他要求人们尊天道,尊尊亲亲。而三千多年后当青年毛泽东立于橘子洲头所看到的世界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物霜天竞自由的景象,因此毛主席号召人民,粪土当年万户侯,六亿神州尽舜尧。
当仁和礼发生冲突时,孔老二绝对是杀仁成礼的,比如,夹谷相会,赐也爱其羊,我爱其礼。充分反映了仁和礼在孔老二心中孰重孰轻?,孰是核心?当礼被僭越时,孔老二也会用他特有的咆哮体语言大肆攻击的,如: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有:疑问----难道没后吗,解释----是因他们没有后,骂人----咒没后,等N多解释),是可忍,孰不可忍?
礼是儒的本质要求,是核心。而仁是礼的包装,是礼的润滑剂,是为礼服务的。仁是为了粉饰礼的残酷本质而存在。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通俗地说就是礼号召人欺负人,但仁同时说你们欺负时,悠着点,留有余地,别让他们活不下去,造反。显然,如没有礼这种残酷的不平等,那就没有必要提倡仁。正如老子所言,大道废而仁义至,提倡仁义是大道迷失的象征。正如在毛主席时代不需要慈善,而今天的社会大谈慈善,以掩盖贫富不平等,用希望工程掩盖农民子弟的失学,模糊贪腐的罪恶现实。慈善是给被压迫和被剥削阶级反抗的麻醉剂,是对政府不作为失职的粉饰,是为富不仁者的作秀和心里解脱。正是由于儒家这种本质上的反动,以及表面上又宣扬仁义造就了儒家弟子伪君子的虚伪人格,民间所说的仗义每每屠狗辈,背信尽是读书人;贼中有狭义,儒中无良善是有逻辑基础的。

至于说恕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更是离题万里,如恕是核心,少正卯和夹谷相会的舞女就没有必要死啦。书上的仁圣都是后来的腐儒编出来的,历史上是不存在的。

再说克己复礼的克己,它与其说是追求一种内在自觉的进步,不如说是一种更大的罪恶,因为所谓的克己,如是一种内心自觉自愿的对道德律的追求或者人格修养的养成,这需要一种信仰的支持,而在儒家文化中并没有这样一种东西,因此没有内心神圣信仰的克己只能是心奴或虚伪。
《大学》的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一语道出了孔儒思想的局限和作为人生观的格局之小和不完整。只片面的强调个人对尊长的修养品德,而不关心人类的发展之道。诚意,正心,正身修心是正确的,但是向何处修,在孔老二之后的所有儒家徒子徒孙并没有给出答案。之所以说儒比较低级,不能成为一种宗教仅是儒术,以及黑格尔对孔老二的不屑一顾,原因就在于儒它仅涉及人生表面形式的道德而非发自人性主观自由的表达和发展。

四 ,儒家文化批判
一般来讲,仅仅一个学说,学派很难说它有什么危害,甚至造成民族的灾难,更是危言耸听,但是对于儒家来说,这样说它绝不过分。
4-1儒家学说是世俗功利的,它是既无哲学理性也无任何信仰和精神超越的臣妾之道
简单地说,儒家在道德和自由方面缺如:它缺乏关心人类社会的正确发展之道,缺乏个人对社会的公德意识和责任。缺乏个体的平等和自由。儒家支持鼓励个人因私废公,徇情枉法,将诚信的价值放在孝悌之后。血亲私德高过公众利益贵过诚信品德,只有血缘伦理,没有精神正义。对四书五经的最高评价也只能说它是在人文层面谈修养的,然而儒家通过鼓励对人上人等级的追求和对现实物质利益的追逐,和皇权相勾结的利益驱动入世方式丝毫不具有任何超越性的信仰追求这样的修养必然表现为虚伪。尤其四书五经被指定为科举教科书后儒家聊胜于无的价值理想被工具化,儒家学说对于中国文化甚至民族性格的负面影响极为严重深远。
人之所以能成为人(哲学人,社会人而非仅仅生物人)就在于人是有信仰的。信仰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超越现实和功利性的,但是儒家学说它并没有为人们提供信仰的基石,它将全部的理想和人生目的都放在现实和物质利益上,它不支持全面完整的人生观。它只调整人伦关系----政治伦理,血缘伦理,尊卑贵贱的差序伦理和事君事父的修身处世之道。佛和道填补了儒的空缺,所以中华大地上儒释道共存,儒仅仅立足于现实绝不追求彼岸的生命意义。这种现实主义的人本精神,表面上似乎理智,现实,直接。但历史的经验证明这种现实的人本往往在工作或事业方面得之于浮躁,浅薄,生活上追求享乐安逸易腐败,社会上利益当头肯定混乱不稳定。由于没有神,人们情操上没有自律。因为不探讨终极和第一因问题,就没有科学探索性,文化上有包容性但是丧失了原创性和斗争性。
喜欢welyoung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从十年到永恒---文革宣言,连载之7 - welyoung (11380 bytes) 05/04/23
『』感觉没人看,不发啦 - welyoung (27 bytes) 05/05/23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