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赵云丢失街亭,也会被诸葛亮“挥泪斩杀”吗?答案很简单
假如丢失街亭的人是赵云,诸葛亮还会“挥泪斩杀”吗?其实答案非常简单!
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原本是占尽了优势的,按照常理来说,诸葛亮虽然没有多少机会攻占长安,但他攻下陇右几乎是一个大概率事件。然而马谡的愚蠢操作,使得街亭失守,而街亭的失守,又使得蜀军的后路暴露在魏军的兵锋之下,所以诸葛亮只能选择撤退,放弃唾手可得的陇右!就这样,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宣告失败。
第一次北伐失败以后,蜀军众将总结经验,众人一致将战败的原因归结于街亭的失守,归结于马谡的瞎指挥,于是马谡被拉出来明证典型了,这便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由来!
诸葛亮斩马谡,在以前是公认的正确,但是到了现代,许多人却提出了质疑,认为马谡死得冤,他只不过是诸葛亮指挥失误的替罪羊!说白了,在不少人看来,马谡之所以被杀,更大的原因是他没有背景,那么问题便来了,假如丢失街亭的人是赵云,诸葛亮还会“挥泪斩杀”吗?
由于三国演义中马谡被斩的原因和三国正史中马谡被斩的原因略有不同,所以关于上述问题,其实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个是三国演义的角度,一个是三国正史的角度!
三国演义的角度
三国演义中,马谡被斩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诸葛亮在北伐之前,其实就已经联络了孟达,想要孟达在上庸举兵,吸引魏军的注意力,哪知道孟达的对手乃是司马懿,而司马懿又是一个不逊色于诸葛亮的大才,所以最终的结果是孟达被司马懿快速拿下,令众人大惊!
在得知孟达被司马懿拿下后,诸葛亮立刻判断,司马懿接下来会进攻街亭,于是他召集众将商议,看看谁愿意去镇守街亭?而诸葛亮的话音刚落,立马就有人请战了,这个人便是马谡!一开始的时候,诸葛亮还有点迟疑,毕竟马谡一直居中参谋,缺乏前线经验,但是马谡信誓旦旦,表示街亭乃是一弹丸之地,他一定可以守住。而且为了拿下这次任务,马谡甚至立下了军令状,表示如果街亭失守,他愿意赔上全家的性命!
原文:谡曰:“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若有差失,乞斩全家。”孔明曰:“军中无戏言。”谡曰:“愿立军令状。”
诸葛亮担心马谡玩不过司马懿和张郃,但是马谡却当众表示,要是丢了街亭,全家赔命,并当众立下军令状,这使得诸葛亮不得不将任务交给马谡。而这,也是马谡最终被斩的一个重要原因。
诸葛亮下令斩杀马谡前,说了下面这段话,从这段话也可以看出,诸葛亮之所以会斩杀马谡,就是因为马谡曾当众立下了军令状!
原文:“……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叱左右推出斩之。
除此之外,诸葛亮斩杀马谡,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便是表达自己的悔意,给众将一个交代!
当年刘备在临终前,曾交代诸葛亮,马谡是一个言过其实的人,不能重用,但诸葛亮并没有听刘备的话!一方面,马谡是马良的弟弟,而马良是诸葛亮的好友,诸葛亮有心拉马谡一把。另一方面,马谡这个人还是有点才能的,在做参谋期间非常出色,而当时的蜀汉,经历了关羽和刘备的两次大败后,人才损失严重,甚至出现断代,所以诸葛亮急需一批年轻的人才成长起来。于是在这双重因素影响下,诸葛亮同意了让马谡去守卫街亭。
对于诸葛亮的决定,其实当时就有人站出来反对,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魏延!不过诸葛亮出面压制了魏延,让魏延给马谡做了一次陪衬,而这,也是日后魏延对诸葛亮不满的重要原因!
说白了,诸葛亮力排众议的启用马谡,现在马谡丢了街亭,导致蜀军全线崩溃,众将都看着诸葛亮呢,想看看诸葛亮到底会如何处置马谡!要是诸葛亮不杀马谡,便不足以服众,更会让大家觉得诸葛亮乃是一个因私废公之人,使得人心涣散。
总的来说,马谡之所以被斩,一方面是因为他立下了军令状,一方面则是因为他是诸葛亮力排众议提拔起来的人。这两个原因只要有一个不满足,诸葛亮就不会将其斩杀,因为当时的蜀军,其实非常缺乏人才!而若是丢失街亭的人是赵云,则上述两个原因并不会同时成立。
首先,如果赵云想要去守卫街亭,他肯定也会立下军令状,因为军令状这玩意儿,就是诸葛亮用来拿捏属下的。当年曹操败走华容道时,诸葛亮就曾用军令状好好的整治了一番关羽。按照诸葛亮的惯例,现在赵云出战,肯定也是需要立下军令状的。不过由于赵云乃是五虎上将,他的战斗经验非常丰富,所以派赵云去守卫街亭,其他蜀军其实不会有太多的意见,不会出现诸葛亮“力排众议”的画面。
也就是说,即便赵云丢了街亭,也不会引起全军公愤,因为赵云在蜀军中的地位很高,连赵云都战败了,其他人又怎么会有获胜的可能呢?所以说即便赵云战败,按军令状而言,他应该被斩,但诸葛亮以及蜀军众将都会出言作保,救下赵云的性命!毕竟赵云乃是硕果仅存的五虎上将了,他可是蜀汉的吉祥物!而且人家当年可是两次救下了皇帝刘禅的性命,谁敢去杀皇帝的恩人?
正史的角度
正史中,马谡被斩的原因主要有四个!
和演义中一样,当年诸葛亮启用马谡,也是力排众议的,因为马谡缺乏一线作战经验,大家都认为他无法有效完成任务!
《三国志》: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
也正是因为众人不看好马谡,而诸葛亮又力排众议的弃用了马谡,所以马谡一旦战败,诸葛亮就得给众人一个交代,否则他日后再难保持威望!这一点,其实演义中马谡被斩的第二个原因非常类似。
除了诸葛亮违众拔谡这个原因,其实诸葛亮斩杀马谡还有另外三个原因,而这三个原因完全就是马谡自己作死作出来的!
当年诸葛亮派马谡去守卫街亭时,曾明确要求,马谡守城即可(街亭有城池),不用去主动进攻魏军。然而马谡根本不听诸葛亮的命令,他直接放弃了城池,反而把军队驻扎在山上,最终被张郃击败。《资治通鉴》: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
史书中明确记载了,当年的马谡,就是没听诸葛亮的军令,所以导致大败。而除了这个原因,马谡在作战过程中的表现,也令人大跌眼镜!按照常理来说,面对魏军的围攻,主帅马谡应该团结人心,共同抵抗,但他却抛弃了自己的大部队,带着部分亲兵跑路了,这太令人失望了。无论是任何一支军队,主帅都是灵魂性人物,现在马谡这个指挥大脑跑了,其他蜀军岂能完成战略目标?
而更绝的还在后面,马谡临阵逃脱以后,并没有主动去向诸葛亮请罪,反而偷偷的躲了起来,一点担当都没有,令人鄙夷!
《三国志》:五年,随亮汉中。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蜀汉名人向朗,当年就是因为窝藏马谡,知情不报,遭到了诸葛亮的记恨,最终被贬官。从这件事情便可以看出,马谡战败后的表现是多么的缺乏担当,你一个方面军主帅都躲起来了,整支大军的中枢又怎么精准的了解战场情况呢?
战败并不可怕,毕竟失败乃是成功之母。但缺乏服从性,缺乏责任感就是大忌了!像马谡这种不听军令、抛弃同僚、畏罪潜逃的行为,如果不加以严惩,必定会引起众人的效仿,日后但凡遇到点困难,蜀军便各自逃跑,那仗还怎么打?所以说,马谡必死!
总的来说,正史中马谡被斩的原因主要有四个,分别是诸葛亮违众拔谡、马谡不听军令、马谡抛弃同僚、马谡畏罪潜逃。而如果防守街亭的人乃是赵云,肯定不会出现上述几种情况,因为在跟随刘备打天下的这几十年中,赵云已经用无数的战绩证明了自己,所以即便赵云战败,他也不会被杀!而如果赵云晚节不保,和马谡犯下了相同的错误,也不听军令、抛弃同僚、畏罪潜逃,那么他被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结语
假如赵云丢了街亭,诸葛亮会怎么处理?是否像马谡一样斩杀?综合三国演义的角度和三国正史的角度,我们可以发现,即便赵云丢了街亭,他也不会像马谡一样被斩杀!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三国志》)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