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京华茶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武汉医保局深夜连发三条简讯,看后更让人想不通了

送交者: 百态新闻[★★★生活百態★★★] 于 2023-02-18 2:14 已读 944 次 1赞  

百态新闻的个人频道

+关注
最近,武汉的医保改革闹得沸沸扬扬,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按说,涉及面如此广泛的民生问题,理应经过听证、公开征求意见等流程,但当地医保局仅凭一纸通知,就推出25年来最大的一次医保改革,把每个月划入退休职工个人帐户的钱减少一大半,灵活就业人员的个人划拨甚至被取消。


如此仓促草率,如此简单粗暴,如此激进盲动,必然会遭到质疑和反对。


看到民意反弹强烈,当地医保局开始亡羊补牢,干部下沉社区,挨家挨户发放宣传手册,甚至让学生帮忙做家长的工作,可谓用心良苦!


但是,许多退休人员依旧不买帐,群起反对。


随即,当地医保局发起第二轮宣传攻势。 2月16日深夜,一下子连发三条简讯。


这是第一条简讯的内容:


2022年,全国基本医保基金当期结余0.63万亿元,基金保障能力稳健可持续。建立普通门诊统筹,老病号和老年人是改革受益最多的群体。




第二条简讯:


个人帐户的资金是「看病钱」,不是工资收入,也不是福利。




第三条简讯:


改革红利将惠及最广大群众。




看了这三条简讯,许多退休职工反而更想不通了。


原因何在?


瞒天过海


第一条简讯涉及了一个焦点问题:医保基金缺口。


简讯显示,2022年,全国基本医保基金当期结余0.63万亿元,基金保障能力稳健可持续。


意思是让大家放宽心,医保基金不缺钱。


这明显是转移视线。


实际上,多地医保基金已经出现缺口,一些城市出现亏空。


之前,个别城市出现医保缺口时,就是先从个人帐户借支的。


而全国性的缺口,也会很快到来。


据社科院测算,全国医保基金的当年结存,2026年将首次出现缺口;2034年,累计结存将变为负数;2035年,这个缺口接近1万亿元。


清华大学的测算显示,因为过度医疗和老龄化加速,全国医保缺口或将提前。


推出「医保个人帐户改革」的实质,就是开源节流,将全国医保基金缺口到来的时间推迟3年左右。




但这只能治标,无法解决医保基金的赤字问题,只能勉强往后推迟几年。


简讯闭口不谈医保基金缺口问题,不把情况如实告诉参保人员,更不提武汉基本医保基金的收支情况,反而报喜不报忧,认为医保基金有结余,保障能力稳健可持续。


避开实质性问题,搞瞒天过海,如何赢得大家的信任?


出尔反尔


第二条简讯中,谈到了另一个焦点问题:医保个人帐户的钱究竟属不属于个人?


按简讯所说,个人帐户的资金是「看病钱」,不是工资收入,也不是福利。而且,后面提到医保个人帐户上的钱时,都把钱字打上引号,变成「钱」。


这明摆着表示,医保个人帐户的钱不属于个人,医保局有权划走。


之前,最先提出「医保个人帐户改革」的清华教授杨燕绥,就认为我国医保费率在国际上明显偏高,再没有增长空间了,唯一出路就是搞存量改革,在个人帐户上做文章。




她认为,当年设立职工医保个人帐户,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2018年修订的《社会保险法》里,没有提到个人帐户,这已经表明个人帐户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它只是一个暂时现象。


杨燕绥身为清华大学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人社部、民政部等部门的专家委员会委员,她的话有没有道理呢?


实际上,我国当初设立职工医保时,学习的是新加坡经验,分为统筹帐户和个人帐户,个人帐户的钱由自己支配,还可以继承。


但我国有3百多个医保统筹区,医保资金的盘子很分散,各地情况不一。 20多年搞下来,造成有的地方统筹帐户还有巨额结余,但有的地方出现了赤字。



这种情况下,专家就站出来说,当初设立个人帐户只是一种权宜之计,现在已经不符合《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了;个人帐户的钱,大部分改由医保局支配,大家受益更大。


这算不算出尔反尔呢?


掩耳盗铃


简讯里还提到了第三个焦点问题:退休职工究竟是不是本轮医改受益最大的群体?


三条简讯,从头到尾回避了一个基本事实:大家都是受益者,难道就没有受损者吗?


实际上,年轻人明显吃亏了。


他们医保个人帐户划入的钱少了三分之一,但就医频率低,门诊统筹共济很少用得上,等于白白少了一笔钱。


而老年人更郁闷。


他们个人帐户划入的钱,从280多元降到只有83元,少了三分之二。


医保个人帐户少掉的钱,占老年人收入的比例,远远高于占年轻人收入的比例


而且,老年人看病比较多,经常要用到这笔钱,年轻人个人帐户结余较多,平时用得少,对医保改革带来的变化也很少关注。


因此,动个人帐户的钱,老人会比较敏感,情绪会比较大。


至于门诊报销,不仅有门槛、起付线,还设置了报销上限。


里面的弯弯绕绕太多了,不少老年人跑一趟下来,不仅累得够呛,而且觉得更贵了。




而家庭共济,他们觉得就是一个噱头、画的一个饼,和大多数人没关系。


简讯里闭口不谈这些实际问题,只拣好听的说,声称参保职工都会获益,无异于掩耳盗铃。


想一出是一出


我国的医保改革,从开始到现在,东一榔头西一棒,就没有一个系统的大局观。


从一开始的分级诊疗,不了了之,半途而废。到后来签约家庭医生,签约上来了,可有几个认识签约医生的?也就是走走形式。


然后医药分家,没执行几天又改了,药品零差价出售。结果呢?把乡镇卫生院都干得快倒闭了。


现在又想出来减少个人医保资金补充到统筹帐户,引来一片骂声。


到底哪些专家在主导医改,问没问医院心声,问没问老百姓的心声?


搞形式主义,想一出是一出,坑肯定少不了
喜欢百态新闻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