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共人民军统战掸邦各族将领的故事
老掸邦军
赵昆明不姓赵,也可以写成“昭坤明”,掸邦一个反抗缅甸政府的将领,他们的部队主要活动于西双版纳勐海对面的掸邦勐养到景栋一带,故勐海傣族有他不少传说:他是勐海傣族,很小就随亲戚搬到勐养,长大参加掸邦军后打仗很厉害,有避子弹的宝物,缅军用机枪对着他扫射,他奔跑跳跃,子弹都打在他脚下,连他的皮都没碰到。
总之,有点神奇。
1989年,缅共垮台,缅共815军区司令员林明贤带领赵昆明,桑柏等人成立“缅甸掸邦东部民族民主同盟军”,走和平发展道路,建立“掸邦东部第四特区”,首府在中国打洛对面的勐拉,不再和缅政府对抗,发展得有生有色。
1992年以后,人们偶尔会在勐拉路边傣族菜园里看到一个瘦高老头在种地,认识的掸族会悄声议论:他就是昭坤明。也就是此时他虽然还挂着一些领导头衔,基本已经边缘化。
几年前去世,依稀记得第四特区給于其较高规格葬礼,但现在第四特区的网站上已经没有“赵昆明”的任何信息。
四特区主席林明贤先生在缅甸掸邦棒赛出生长大,父亲海南人,母亲傣(掸)族,他会中文,傣语,缅语。他掸族名叫“昭再林”,现在他们官方用缅语名字“吴再林”(不姓吴,和吴奈温,吴努是一个习惯),网上都把他写成“海南知青”,这里是他在2019年第四特区和平发展30周年庆典上对他们记者的准确回答,其经历应该和知青无关。
以下为张来畇先生《裤脚兵》文章内容,是缅共人民军整合民族武装,扩大地盘的经过:
赵昆明部、815军区联合作战执行“7510计划”之“金三角之行”
东北军区8旅、赵昆明部、815军区联合作战执行“7510计划”之“金三角之行”
《高亮述7510,八旅、赵昆明部、815到金三角》详细讲述此次不同寻常的作战行动全过程。摘要如下:
任务目的——在金三角“建立根据地”;8旅3035、4048、503三个营,815军区18营、14营、16营,赵昆明部3营、6营、9营,共九个营部队,加三个炮连。
高亮是3035部队一连连长。他的讲述无疑具有实地实战观感与体验。从地图上可以看到,部队越过南磊河就打响,还再度返回南磊河原出发地,十多天后再次过江又一次与敌打响,还是3035老部队厉害,三个连同时打响。敌军前哨连崩溃。大部队得以过江长驱直入,3035再次打响,保证了大部队顺利一直抵达泰缅边界狭长地带。而3035营一连是整个部队(九个营)的尖兵连。接下来一路各个部队先后打响。就这样一路抵达湄公河边。又发生根腊(景腊)打掉敌军一个据点。部队在湄公河狭窄的河岸公路运动。似乎很快感觉到危险。联合部队中8旅主力都已经打响而且有了相当数量伤亡。而敌军方面援军快8营很快开进。原先有打掉快8营一战线的准备,但是联指判断和具体计划指令有误差,结果快8营二战线居然与815部14营打响。而接到中央敌军情报动态,敌步枪13营整个营从勐杨出发。联指作出过南磊河返回815根据地的撤离决定。历时29天。
现在的勐拉军全称是“缅甸掸邦东部民族民主同盟军”,脱胎于缅共人民军如果说高亮的讲述是罕见记忆加上罕见的军人直觉总和。那么振辉君《梦回关山之东北军区8旅、815军区、赵昆明部队关于“7510作战计划”之实施》的这篇专文,则是立足于联合指挥部全局视野的叙述与参谋专业的深度成熟反思。
要点如下:
1,渡过萨尔温江向西发展,是本计划的主要作战方向;
2,萨尔温江东岸则向西南发展;
3,其余南坎、孟威、累谟、累道、滚龙,登尼等地区也同时配合以上两个作战方向;
4,8旅,815军区在孟盖、孟尤、勐杨、孟帕牙等地区配合作战,力争在此地区站住脚。
敌缅东北军区(腊戌)之步兵23、41、45、67、68、69营、克钦营;99师两个战指;88师两个战指6个营,77师一个战指;东部军区两个战指在景栋地区,都是我们正面之敌。目前景栋地区共有步兵营11个,全部约5000兵员,勐杨地区有敌钦3营、步11营,格雅1营共三个营。
中央决定:8旅3个营,赵昆明部2个营,(此处与高亮所述不一样)815军区5个营进入缅、泰、老边境地区作战,立即组建联合指挥部。
振辉君记录了诸次诸项逐日动态之后,得出结论曰,此次缅泰老边界地区作战是一次失败的行动:
第一,片面理解集中优势兵力,所属8个营在行军作战中形成绝对集中,导致部队行动迟缓,疲惫,由于不敢展开部队,我控制地域狭小,便于敌军围堵,我军反而被动,使整个行动从始至终都处于一种莫名其妙的仓皇应付之中;
第二,缺乏实战经验,畏敌思想十分严重……;
第三,越过景栋勐杨公路后我军应在孟巴利奥和孟林一带多留部队活动,或者打掉根腊后,主力便拉到孟林,孟巴利奥,累帕兰一带扩大活动范围,以捕捉战机,相反,占领根腊后,当敌向我逼近时,我反而收缩部队,连在外线之14营呵03部队也被调回指挥部,敌人反以3个战线的部队便使我动弹不得。最后被迫转移。
战后总结,部队意见很大,批评十分尖锐:指挥机构和指挥零乱;指挥部缺乏一个坚定的、明确的作战思想;
上级根本不了解所属部队和干部的情况;各级职责不明确,任务不落实;畏敌思想严重,缺乏主动进取精神;
缺乏预见性和计划性。
振辉君据此认为此次作战战果有限,恐怕是自己参与的作战行动最失败的一次。振辉君时任军区司令部侦察处副处长。
详节内容均可查看上述两篇博文。
李晓峰这样批评此次作战,他说,从来没有像这样,大部队8个营成条线行军。如同长蛇,前后挤在一起。我们之前大部队开进都是分头开进,在各阶段各自任务也有分工,然后同时或者分别抵达目标打响。另外815军区部队根本无法与东北军区的部队相比,还有赵昆明部更是不堪比较。8旅部队的一个连都比他们的一个营管用。联指所属部队战斗力不平衡,互相不熟悉。指挥混乱,部队来回反复调动,疲惫至极。
据说在战后总结会议上这次作战行动的第一首长受到一些营干部当面毫不留情面的抨击,有人干脆说“某军区首长的水平还比不上一个连长”(!)这真是令人难堪的场面。
赵明司令员(缅人)也是1975年巴登顶重建的新的缅共中央委员会委员。作为罗先旧部骨干,他最早曾经在303部队担任过政治部主任。后来担任303军区副司令员,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同样的职务是彭家声)72年3月罗先在佤邦新地方不慎身亡,赵明即刻接替东北军区司令员一职,他在这个职位上一直待到1980年大改组。
赵昆明部正式改编为缅甸人民军东北军区部队是在76年。这个部队的改编番号就是768旅。据此表明改编时间是为1976年8月间。
******
以上内容引用自张来畇《裤脚兵与缅共缅东北武装斗争》一书,转载者请务必注明作者“张来畇”。
贴主:布南温于2023_01_25 21:20:20编辑
已标注为布南温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