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毛主席的遗物面世,一位馆长看到小本子泪目:毛主席太伟大了
前言1990年,也就是毛主席逝世14年后,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同志打算珍藏一点毛主席的遗物,随后联系了中南海的中共中央警卫局,对毛主席的遗物进行了一个清理工作。
毛主席生前十分节俭,除了一些日常用品,基本没有其他发现,最后经过纪念馆的同志清理,共有数千件遗物被带走,就在工作人员要准备打道回府时,周福明喊住了纪念馆原馆长刘斌珍。
图 | 周福明
周福明曾担任过毛主席的卫士,对毛主席的一切东西都十分有感情,他告诉刘斌珍,在中央警卫局大楼地下室,还有一些毛主席看过的旧报纸,和一些草稿纸,不知道你们感不感兴趣。
一听是旧报纸,刘斌珍并没抱有多大希望,因为旧报纸慢慢就泛黄而没有字迹了,但他认为毛主席用过的东西,就算泛黄了也是很珍贵的,便请周福明给他带路去看看。
那是一摞尘封的纸张,都是一些过期的报纸,但刘斌珍突然看到一个本子,赶紧让周福明取出来,周福明说这个就是一张账单。但是刘斌珍却视为珍宝,他说:“我都要我都要。”
图 | 毛主席
刘斌珍连一个纸片都没有扔下,他全部带回了湖南,随后他仔细查看了这个本子,竟然不禁落泪了,他和身边的人说,毛主席太伟大了!这个本子究竟有什么价值呢?他说,他没有想到,毛主席作为一国领袖,竟然如此的清贫和节俭。
尘封的账本险些被遗忘这是记录毛主席家庭收支的账本,可以说是从1952年到1976年,毛主席家里的经济往来,和日常开销,以及所有的单据和票证等都在里面,大大小小的一应俱全,甚至连毛主席买一个火柴都有详细的记录。
这就让人不禁疑惑,毛主席一家一年的收入和开支有多少呢?原毛泽东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接受采访时揭开了秘密:毛主席的工资是404.8元。
主席吃饭、喝茶、抽烟、请客,以及其他的日用开支,都从工资里支出,每月抽烟用的钱跟伙食费几乎差不多,都在100元左右,另外喝茶要用二三十元。
图 | 毛主席的收支账目
吴连登说,毛主席吸烟比较厉害。有时一天要吸两三包熊猫牌香烟,每月烟钱至少得几十元。这笔生活账单中还有粮食品账,比如购买大米,面粉和黄豆等,都有详细的记录。
中央特别会计室赖祖烈负责管理毛主席的稿费,当时他草拟了《首长薪金使用范围,管理办法以及计划》,毛主席看了之后批示:照办。
据他说,毛主席一般不摸现钱,但是每个月要抽空检查收支账单,并一直嘱咐不要超支了,不然就要使用稿费来贴补。据工作人员回忆,毛主席有一次询问伙食开支情况,当时国家条件不好,工作人员已经想了很多办法,但是没有降低多少。
毛主席生气地说:“这么难呀,看来要狠心往下压一压了。”说着他还用手做了一个往下按的动作。这些减少支出的记录,在这个账本上记录得非常详细。
在红墙高耸的中南海里,曾经为亿万普通人仰望的毛主席,在这个账本中,还原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一家之主的身份。刘斌珍随后把这些珍贵的文物上报了,最后被列为了国家一级文物,被完好地保存在了毛主席的故乡韶山。
图 |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作为一国领袖,毛主席的节俭和勤劳,在工作人员的心里,他从小就保持着这个习惯,他的为人和品质,值得每个年轻人学习,也是多少父母教育孩子的典范。
从小就关心贫苦人家1936年毛主席在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时曾说,我经常会看到我的母亲,从家里拿出一些食物和零钱,施舍给上门讨饭的人,他告诉我要关心他们,每个人都不容易。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毛泽东身上,我们最能看到这一点。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是一个非常贤惠的妇女,毛主席8岁的时候,刚去私塾读书便惹了大祸,因为他带着孩子们逃课去游泳去了。
在当时的老师眼中,毛泽东的做法是大逆不道的,不尊重老师,当时光绪皇帝还在执政,尊师重道的思想在每个人心中都根深蒂固,毛泽东被父亲在后面追着打,毛泽东便走到池塘边说,你要是再追我,我就跳下去。
母亲文七妹看到这一幕,便会把毛泽东拉在怀里保护着说:“三伢子还小,淘气不是应该的吗。”母亲的善良和温柔,让毛泽东从小就学会了勤劳节俭,关心穷人。
图 | 1919年毛泽东和母亲合影
又过了几年,父亲毛顺生觉得毛泽东学到了不少知识,便让毛泽东帮助处理他的生意,有时候还让他拿着钱去帮忙跑腿。时年长沙难民不少,毛泽东在街上遇到一个乞讨的人,觉得实在可怜,便在他的碗里放了一个铜板,不料一群人都涌了过来,毛泽东没有办法,只能尽力而为。
回到家,父亲得知这件事后十分生气,但救济别人是一件善事,毛顺生也没有再追究,在父亲毛顺生的眼里,他希望毛泽东以后可以继承他的家产,但毛泽东志在远方,在表哥文运昌的建议下,不顾父亲的阻拦,夜里告别了父亲,去了东山学堂读书,开始了另一番人生。
烧坏了棉鞋,坚决不换新的从1927年毛主席上井冈山开始,他基本上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可以说每一件衣服上都是打着补丁,直到到了延安后,毛主席和大家一样,领了一身衣服。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毛泽东一直在关注着全国的局势,抗日战争初期,国内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是亡国论,一是速胜论。毛泽东认为这两种观点都不对,应该纠正国人的错误思想。
为了国家的命运,毛泽东决定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写一篇文章,以澄清思想,使抗日战争可以按照正确的方向夺取胜利。
图 | 毛主席(剧照)
1938年初春,毛泽东已经连续两天两夜没有睡觉了,他一直伏在岸边专心地写着,半夜时分,警卫员翟作军把热气腾腾的饭菜放在了毛泽东的桌子上说:“您吃一点吧,休息一会。”
毛主席口头答应说:“你们先睡吧,我工作没有搞完,睡不着。”他看都没有看饭菜,还在不停地写着。翟作军知道劝不动毛主席,便轻声退了出去,守在门口,不一会,翟作军以为毛主席吃完饭了,便打算去收拾,他发现毛主席一口都没有吃,只是饭菜凉了。
初春的延安乍暖还寒,窑洞门口还有冰凌条子,为了让毛主席取暖,翟作军把火盆放在了毛主席的脚底下,毛主席一看,高兴地说:“这样挺好,很暖和。”翟作军看到毛主席很消瘦,但他仍然笔耕不辍。
不料,第七天的时候,窑洞里突然传来了毛主席的叫声:“警卫员,警卫员。”
图 | 1938年毛泽东在创作《论持久战》
翟作军赶紧推门进去,闻到了一股子的烧焦味,毛主席正在弯着身子脱鞋,原来毛主席的棉裤和棉鞋着火了,翟作军赶紧把毛主席的鞋和裤子上的火拍灭了。
当时的棉裤和棉鞋里面塞的都是棉花,毛主席看着这烧破的棉鞋和棉裤,心疼不已:“怎么搞的,我一点都没有看到烧着了。”毛主席嘴上说着,突然又哈哈大笑起来,但是这鞋不能穿了。
“主席,我去给您领一条新裤子和新棉鞋吧。”警卫员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毛主席反驳说:“那怎么行,每个人都是一份,我怎么能搞特殊呢,你给我补补吧,我看还能穿。”
翟作军听到这话,瞬间就流出了泪水,这棉裤已经烧得不成样子了怎么补啊,但他还是听毛主席的要求,去给毛主席补鞋了。随后,毛主席裹着被子,在被子里又写了两天,终于完成了伟大的著作《论持久战》。
图 | 《论持久战》书影
这本书被蒋介石十分看好,据说蒋介石看后命令部下,大量印刷,军官们人手一本,成为了军中必看书籍。毛主席的这本书对中国的抗日战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谁有能想到,这本书的创作过程如此艰辛呢。
此后,毛主席并没有去领新裤子,而是让警卫员用补丁补上了,他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多穿一条裤子无可厚非,但他却以身作则,为全军全国人民做了表率,这点,或许蒋介石也是敬佩有加。
蒋介石感叹:毛泽东的生活环境为何如此艰苦1947年3月,胡宗南占领空城延安,此时解放军已经撤离延安,为了让蒋介石感受一下这份“捷报”,胡宗南告诉蒋介石,已经把解放军打跑了,实际上是在吹牛,胡宗南未发一发子弹,人去楼空而已。
蒋介石得知后,高兴不已,当即决定亲自去延安看一看,1947年8月7日,蒋介石乘坐美龄号专机来到延安,蒋介石到达后便问:“这里确定安全吗?”胡宗南告诉蒋介石,绝对安全。
图 | 延安枣园毛泽东故居
蒋介石首先要去的地方就是毛泽东的窑洞,这也并不奇怪,作为几十年的老对手,蒋介石有理由去看看毛泽东的窑洞是什么样的,是不是比他的还要好。但是蒋介石却失望了,甚至是震惊了。
当他走进毛泽东的窑洞后,发现这里没有他想象的海绵床,也没有什么富丽堂皇的桌椅,而是四壁简陋,桌子的腿还是断的,下面用石块支着。看到这一切,蒋介石顿时说不出一句话来。
他的脑海里是毛泽东指挥过的几个大战役,还有毛泽东气势磅礴的诗词,还有那本让他称赞不已的《论持久战》,但他无法想象,毛泽东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完成的。胡宗南告诉他,这就是毛泽东的办公室,但是蒋介石不信,无法承受这个现实,快步走了出来。
他专门在路上询问了几个老百姓,蒋介石问:“请问你们见过毛泽东吗?”
“当然见过,他是我们的毛主席。”
“他穿得比我的好吗?”
“毛主席很简朴的,他的裤子上补满补丁,是我们的大救星。”
图 | 蒋介石到达延安参观
蒋介石再也问不下去了,拿着拐杖在地上重重地敲着,他心知肚明,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已经输了。“毛泽东居住的环境为何如此艰苦。”实际上蒋介石是在质问胡宗南,毛泽东是如何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指挥千军万马的?胡宗南看到蒋介石脸色十分不好,小声说:“下面就是朱德和周恩来的窑洞,您要不要也去看看?”
蒋介石朝那边望了望,摇了摇头,心想估计差不多,便刻意绕开了,随后快速离开了枣园。蒋介石非常明白,毛泽东的这种品质他是无论如何做不到的,从当年上井冈山的衣衫褴褛的几百人,到现在的百万大军,蒋介石越想越来气,但他从心里由衷地佩服这个对手。
到底是脚重要还是脸重要?新中国成立前夕,毛主席居住在香山,眼看革命要胜利了,刚跟随毛主席不久的李银桥打算给毛主席换一条新毛巾,因为毛主席用的一直是一条毛巾,有时候擦脚也是用这条。
李银桥找了一个机会对毛主席说:“主席啊,您这个毛巾就一条,我觉得手和脚应该分开,我给您买个新的吧。”毛主席听到李银桥的话当即表示了拒绝,毛主席说:“银桥啊,你不知道,我这条毛巾跟随我多年有感情啊。”
图丨毛主席和李银桥
李银桥不解地说:“主席啊,这样多不好,擦脸和擦脚还是要分开得好。”毛主席又说“那我问你,你觉得脸重要还是 脚重要。”
李银桥很聪明,他知道毛主席的意思,便说:“脚重要,脚要走路。”毛主席欣慰地点点头,然后告诉李银桥。当年上井冈山的时候,他一天走了上百里路,脚都磨出了水泡,就是那时候认识贺子珍的。
“所以,既然脚比脸重要,那为什么还要分开呢?分开了岂不是不平等了?”李银桥赶紧点点头说:“主席,那咱们就用新毛巾擦脚,旧毛巾擦脸,行不行?”毛主席一听,觉得李银桥还是不懂自己的意思,便严肃地说:
银桥啊,账可不是你这么算呢,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现在还很穷,我多用一条毛巾自然是没什么,但是如果全军每个人都节约一条毛巾,那该省下多少钱啊,我看,这都可以打一次沙家店战役了!
李银桥听完,羞愧地低下了头,他知道毛主席心中有一笔账,毛主席的节俭是他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的。
图 | 毛泽东在延安
“中国一号仓库”都有什么?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中南海毛家“中国一号仓库”成了重点清理的地方。或许有的人会说,一个国家的领袖,他家的仓库应该到处是金银珠宝,但如果你走进毛主席家里的仓库,你会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
在1964年到1968年之间,管理毛家仓库的是吴连登,他对其中的一草一木可以说是非常清楚,那么毛主席家的仓库里究竟有什么呢?吴连登说,不管是公家的还是个人的物品,都在这个不足20平米的仓库里,这里没有豪华的服装,没有山珍海味,也没有一两黄金,更没有成捆的人民币,只有三个柜子。
其中最珍贵的莫过于毛主席穿过的一件毛料大衣和皮帽,吴连登说,这是毛主席出访苏联的时候穿过的,这或许是毛主席最像样的衣服了。
图 | 毛主席在苏联时
因为自从建国后,除了在开国大典之前做过一件新衣服,此后他基本没有再做过新衣服。
剩下的衣服基本上都有补丁,有几个补丁的,还有十几个补丁的,还有二十几个补丁的,他的一个睡衣足足有74个补丁。最让吴连登记忆深刻的是,毛主席的一件衣服每次拿到洗衣房,工作人员都不敢洗,因为怕一洗就弄坏了。
每次工作人员“联名上书”,要求毛主席换个新衣服的时候,毛主席也不生气,反而是说:“我看你们能不能再给我想点办法,再补一补,我看那还能用。”他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和教育着身边每一个人。
一代伟人毛主席以其波澜壮阔、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享誉中外,影响所及,跨越半个多世纪,他在国内外的很多人眼中,他是一个领袖,是一个伟大的领导人。但在孩子们的眼中,他是一个勤俭节约的好父亲,在工作人员眼中,他是一个比老百姓还要普通的平凡人。
但,他以一个平凡人的身份,闪耀着伟大的光辉。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