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情感笔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孩子犯错后,这个动作比打骂好用100倍!

送交者: 雪狼99[☆★★★声望勋衔15★★★☆] 于 2022-08-20 11:47 已读 5638 次 1赞  

雪狼99的个人频道

+关注


都说孩子上学时,爸妈最怕突然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因为准没好事。


所以,当班主任的来电炸响手机时,我的心瞬间就提到了嗓子眼。果不其然,儿子小立在学校闯祸了。


老师在电话里的描述是,小立自习课时跟同学打闹,老师屡次提醒后,依旧不知悔改,最后被罚了抄写。当他抄完课文后,拿着本子上台要交给老师,不知道为啥鬼使神差,居然远远地往讲台上一扔,转身就跑了。


这下可彻底惹怒了向来以严厉著称的老师,放学直接要求见家长,“谈谈”他这个目中无人的态度。



一听老师电话那头气急败坏的控诉,我就知道这回事儿大了。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赶紧去学校处理烂摊子。


在匆匆赶往学校的路上,脑海里却飘进来一个身影。


那个小时候犯了错,站在家门口瑟瑟发抖不敢回家面对爸妈的女孩。时的惶恐不安,胆战心惊,那种孤立无援的感觉,我至今刻骨铭心。


那个犯错的孩子


更需要你和他站在一起


已经到需要请家长的地步了,在此之前儿子一定没少挨批评。在去学校的路上,比起生气,我更担心。儿子是个高敏感高自尊的小孩,受到老师的批评,他一定又慌、又怕又窘迫。


我也会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演练跟老师见面的过程。但到了学校,见到儿子的第一眼,我就知道,在批评他之前,我更应该抱一抱他。因为他看我的眼神,满是惶恐和愧疚,但面对老师的训话,却又咬紧牙关一声不吭。


图片来源丨电影《小事儿》


我走过去做的第一件事,是先把他搂进怀里,轻声说“妈妈来了。”然后,才转过身跟老师赔笑脸,仔细了解事情经过,表明会配合管教的态度,诚恳道歉,让老师消消气。暂时让这场闹剧告一段落。


走出校门时,周围一群等看热闹的同学围过来,纷纷起哄:“小立,你惨了,你妈来了要骂死你了。”儿子的头埋得更低了,拉着我就要跑。


我赶紧笑着替他回应:“为什么要骂他呢?阿姨小时候也犯错啊,有错就改呗。”直到离开了人群,他突然拉着我躲在路边的车旁,抱着我,“哇”地一声大哭出来。


我一直悬着的心,在此刻,终于放了下来。孩子犯错后,首先最需要的,是知道自己亲近的人和自己站在一起。


每个人都当过小孩


每个小孩都会犯错


情绪管理课堂上有一句真理——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1]所以我一直记着,不要在情绪上头时说教


回到家后,整理好情绪的小立,重新跟我回顾了这次事件。


原来,因为打闹被老师批评罚抄的他,心里其实就又怕又难为情。在拿抄好的本子上讲台时,同学们齐刷刷的注视,让他觉得无比丢人,所以他并不是有意将本子丢给老师,而是着急想快速交了以后,逃离大家的关注。


但这个着急忙慌的动作,却让老师误以为,他是故意挑衅,知错不改。


面对老师的批评,自尊心大过天的他,心里明明有一万句想解释的话,但话到嘴边,却又一句都说不出来。担心同学们围观,只能强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结果就是让老师怒不可遏,直接找家长了。


我相信,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原因。孩子犯了错,让孩子讲出原委和自己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一定要从孩子的视角了解问题,而不是只从别人的口中。


跟弄清原因一样重要的下一步,是帮孩子学会遇到问题如何合理解决。


我陪小立一起复盘了整个事件,分析了他行为不当的地方,也指出了他过于在乎面子,而简单粗暴处理问题的缺点,讨论了下次再遇到类似事情,该如何面对和处理。


《正面管教》里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只有当孩子感觉好的时候,他才能做得更好。[2]


情绪平复后的小立,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虚心地听取了我的意见。最后,他主动提出写一封道歉信给老师。


整个过程中,我一直告诉自己,要保持和颜悦色,少说多听的态度。因为我深信,比起怒气冲冲高分贝的训斥,降低声量+倾听,会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


后来,我妈听说这事,问我为什么没生气。


我笑着回答,“因为我也当过小孩啊,哪个小孩不犯错?小时候每次我闯祸,最希望的就是你能挡在我面前,陪我一起面对,而不是当着外人面,狠狠地数落我。


那个记忆中的小女孩让我明白——犯错的孩子也需要面子。比起落井下石,雪中送炭的教育意义来得更深刻。


孩子犯错后


我们需要给他找一个“出口”


“丢本子”事件过去了一个多月,有一天,我突然又接到老师电话。但这一次,是小立被同学绊倒狠狠摔了一跤,老师担心隐性骨折,让我赶紧带去医院看看。


赶到学校时,正值他们班的孩子在上体育课,匆匆跑过去时,我眼神的余光瞄到一个男孩惶恐不安地看着我,眼神躲闪,欲言又止。有一种直觉告诉我,绊倒小立的,估计就是他了。



图片来源丨《李雷和韩梅梅》


后来,老师也证实了,确实就是那个男孩课间为了阻止小立抓到他的队友,恶作剧伸脚,把小立绊倒了。在医院做检查时,男孩的父母轮流给我打电话,一通道歉,表示回去一定狠狠揍儿子一顿。


我本也没打算追究责任,所以很平静地跟男孩家长说:“孩子打闹难免会磕碰,出了问题,他肯定很怕,知道错了。在学校,老师第一时间也批评教育了。既然如此,让他下次注意就好了。回家就别责罚孩子了,不然只会加剧孩子的恐惧,让他感觉无处可躲。”


对方家长很惊讶我居然没有指责和追究责任。但真的,我一点都不生那个男孩的气。他只是个孩子,一个小小的,会犯错,也会害怕的孩子。



图片来源: Boys Don’t Cry


许多家长习惯性地在孩子犯错时,第一时间上纲上线教训孩子,希望让他即刻认错道歉,洗心革面,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教育有方,孩子有药可救。


但其实,孩子尚未成熟的大脑,还停留在犯错后忐忑紧张的情绪中。心理学上解释,当大脑遭遇突发危机时,通常第一反应就是:攻击or逃跑or呆住。


此刻,他听不进道理,满脑子只想躲,只想逃。


许多人不明白,当代的孩子为什么遇到事情,动不动就选择极端方式。


在一个心理学讲座上,教授一语惊醒梦中人——“无论如何,要让孩子有出路。如果在外面遇到了事,被训斥被责罚,回家后要面临更苛刻的责备,在家在外,孩子两头都没有出口,走投无路,就会走上绝路。”


孩子在外遇到问题,家就是避难的港湾。如果这个避难所也对他关闭了,他就只能往内自我伤害了。


教授的话后来一直警醒着我:生气归生气,但情绪和事件得分开处理,让孩子先平静再谈话。


爱和规则并行,比不分青红皂白先骂一顿,更有效果。


有人说,中国父母非常矛盾。明明为孩子愿意倾尽所有,甚至牺牲自己,却又总是在孩子脆弱的时候伤口撒盐。结果,自以为教育了孩子,实则却是失去了孩子。


孩子什么时候最脆弱?就是当他犯了错,闯了祸,受了伤时。这时候惶恐无助的他,最盼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包容。这时一个接纳的拥抱,胜过千万句苛刻的说教。


可是偏偏许多的父母,看见孩子犯错,第一时间就是破口大骂,追究责任,说教训诫,甚至当着外人的面,肆无忌惮地将孩子的自尊心置于地上摩擦。让原本就彷徨胆怯的孩子,处于孤独无依,羞愤交加的境地。


话一出口,破坏的是潜在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时间久了,孩子对父母失望了。遇到事情,就会逃避、撒谎、掩盖,或者干脆破罐子破摔。


育儿的本质是建立联结。父母给予孩子的情感支持越丰裕,亲子关系就越深厚。


遇到事情,有地可躲,有人可依,那么孩子就会更有勇气去正视问题,反省自身。


对待不触碰底线的错误


聪明的父母这样做


美国著名教育家丽塔·皮尔逊曾经在TED的演讲中,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如果孩子做20道题,错了18道,这时候你的反应会是怎样的?


大家议论纷纷,觉得如此糟糕的表现,必然是失望和责备。但丽塔笑着说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会在他的卷子上写上一个 +2 和大大的笑脸。”“因为你渐入佳境,你没有全错,你还对了两题。”



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就是教育和教训的差别。“-18 ”让人觉得“我如此糟糕”。“+2 ”却意味着“我还可以做得更好”。


当孩子犯错,聪明的父母从不急着补偏救弊,而是放下对错误“零容忍”的态度,把错误当成是一个成长的机会,一起面对和解决,“纠错”不“揪错”。


波兰作家显克维支曾经说过:


“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一只温柔的手在引导他前进,而不是用脚去踢他的胸脯,那么,教育就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喜欢雪狼99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