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和气生财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新疆老人好奇带回山顶黑水,让国家发现大宝藏,至今已开采2亿吨

送交者: 东海独钓叟[♂★★★★风清云淡★★★★♂] 于 2022-05-22 16:43 已读 10428 次  

东海独钓叟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22-05-22 08:53

“当年我赶着马群寻找草地,到这里勒住马我瞭望过你,茫茫的戈壁像无边的火海,我赶紧转过脸向别处走去……今年我又赶着马群经过这里,遍野是绿树和高楼红旗,密密的油井无边的工地,我赶紧催着马向克拉玛依跑去……”


这首《克拉玛依之歌》,在上世纪的50年代传遍了大江南北,讲述了中国克拉玛依油田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也是克拉玛依城市发展的生动写照。


当时,中国自主勘测开发的多个大油田,为我国实现了石油的自给自足,而其中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更是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在我们的通常的印象中,石油是深埋在地底的,而在新疆的戈壁上,却有一种奇特的现象,黑色的石油会像泉水一样从地表潺潺留出。


正是一位新疆老人,好奇的将在克拉玛依的山顶上带回了黑水,让国家发现了大宝藏,至今开采2亿吨。



石油的重要战略作用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基石之一,无论是发动机的燃料,还是化工产业所需的各种原料,都需要石油工业的支撑。


现代工业产业中的各环节都离不开石油,这也使它在现代地缘政治中成为了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


石油在全球的分布并不均匀,很多国家没有足够的油田,只能依靠进口,而对一个国家来说,自身产油的比例远低于进口的话,就相当于现代工业体系的运转都被卡住了脖子。


二战时,占领了中国很多国土的日本,依然没有解决石油问题,才挑起了太平洋战争,南下东南亚,去抢夺石油资源,加速了自身的灭亡。


新中国建国后,作为热爱和平的后发工业国,既没有海外殖民地可以掠夺,也不可能四处挑起争端,去侵夺别国的石油资源,解决石油的问题,只能靠自我勘测开发。



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依然咬紧牙关,组织了大批优秀精干的勘测人员,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寻找合适开采的油田。


这些地质勘测专家们,怀着报效祖国的信仰,忍受着艰苦的条件,缺衣少食,从高原雪山到戈壁沙漠,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土地,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


中国原本被外国地质勘测专家们认为是贫油国,但这批新中国第一代建设者们,硬是用高超的专业知识和拼命的苦干精神,发现了多个大油田,使中国甩掉了贫油的帽子。


而新疆的千里戈壁,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站。



新疆黑油山的石油涌泉


新疆的准噶尔盆地,是荒凉的戈壁滩,举目望去,没有树木,只有遍地的梭梭草,但这里,自古却都有着与石油相关的记载。



克拉玛依,是一座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仅13米高、方圆两万平方米的山丘。


克拉玛依在维吾尔语中就是黑油的意思,古人不懂石油是何物,就把这种在土地深处、黑色可燃的液体称为黑油,克拉玛依山也一直被称为黑油山。


早在南北朝,《魏书西域传》就记载着黑油山流地数十里的景象,而在清朝时期,石油的概念已从海外传入国内,光绪年间的《新疆图志》中记载着:


“峡中产石油,流溢山麓……向有土人来开采,用以燃灯。”


但当时的中国毫无工业基础,虽然有了关于石油的记载,但连勘察的能力也不具备,第一次对新疆准噶尔盆地进行地质勘察的还是俄国人。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的俄国地质学家奥布鲁切夫来到中国西部的新疆等地区,前后进行了4次考察,他记了3000多页笔记,写下了《边缘准噶尔》一文,认为新疆准噶尔盆地有着产油的远景可能。


新疆此处的地质构造也十分奇特,之所以在没有石油勘测和开采技术的古代,就能发现黑油,是因为此地的石油能够自然涌出地表,因此黑油山也被称为沥青川,形容像是沥青所覆盖的山川。


这种地理构造,学名被称为三叠系石油露头,在2亿多年前的三叠系,现在这个13米高的小山丘所在的地方,是高大的山川,无数动植物在这里从出生到死亡,地表中埋藏着无数的尸体。



之后这里的地层被埋入地下,三叠系和侏罗纪的动植物尸体,在地底的高温高压下逐渐转换成石油,而到了8000万年前的燕山地壳运动,深埋在地底之下的三叠系、侏罗纪地层又被拱起来推出地表,在这之中蕴藏着的石油资源也被推到了地表浅层。


在克拉玛依,还有多座泥火山口,地表浅层的石油不断从泥火山口涌出,如同泉水一样,被称为石油涌泉,在石油勘探中又被称为油苗,形容冒出地表的石油如初出头的幼苗。



拍板在黑油山打探井


在荒凉的戈壁之上,黑油山的石油涌泉,就这样静静等待了上千年,等候着有缘人的到来。


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有一位新疆维吾尔族大叔赛里木·巴依,骑着毛驴经过黑油山,在一座山顶上,发现了一口泉眼,黑水冒着热气从地底涌出,如戈壁滩上的一颗黑珍珠。


见到这个奇异景象的赛里木·巴依,用随身携带的水壶装了这里的黑水,将它带了回来,汇报给政府,这个消息也最终传达给了中国的石油勘查队。



当时的队员们,也正在新疆一带勘探,虽然准噶尔盆地有黑油山的记载,但在如此广袤的土地上,依然如同大海捞针,新疆老人带来的消息,正好让大家的目标聚焦在克拉玛依的狭小地带。


但光有油苗的存在并不能证明此处适合大规模的石油工业开采,正在指导中国地质勘测队的苏联专家中,大多数就持反对意见。


他们认为克拉玛依的石油层已经大面积露出地表,石油被挥发多年,地下的原油资源已经遗失过半,储量不可能很丰富,不值得投入开采,建议放弃黑油山地区。


而形成这种地质构造的过程中,含油的地层已经折皱弯曲,破形断裂,这也会破坏石油储藏。



但中方专家和部分苏联专家并不认同这个观点,在新疆老人提供的线索下,他们又对黑油山地区进行了勘察,对这21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进行了详尽的地理详查,对这一地区的油层和地理构造都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勘察后,他们认为此处因为虽然因为地壳运动而在浅表地面有大量的石油露出,但在地底下,依然有着储藏丰富的石油资源,值得大规模工业开采,建议打探井勘测。


两方的意见争执不下,在荒凉边远的戈壁滩打探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旦选择错了地点,无数人的辛勤付出都会打水漂。


最终,还是中方领导拍板定论,在黑油山打探井。


祖国急需找到大油田,肩负这个使命的勘探队员们没有退路,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一百的努力。



克拉玛依大油田的发现与建设


1955年2月4日的第六次全国石油勘探工作会议上,批准了在黑油山钻探石油的总体方案。


在苏联专家的协助下,中国的勘探队很快制定了详细的钻井设计方案,计划在选定的地点向地下钻井2400米,探明该地区地下深层的油气含量,研究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地质构造。


1955年6月14日,负责具体勘探工作的新疆石油管理局组建了一只由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8个民族36位青年组成的钻井队,开赴黑油山,肩负起钻凿1号井的任务。



当时的黑油山,方圆数百里都没有人烟,干旱缺水,白天一刮就是十二级的大风,举目望去都是茫茫一片风沙。


驻扎在这里的钻井队员们,条件极其艰苦,白天顶着狂风安装井架,晚上睡觉别说木屋了,连帐篷也没有,他们在地上挖个坑,盖上戈壁滩上的梭梭草,就是休息用的地窝子了,半夜还要提防野兽出没,连个安稳觉也睡不上。


夏天的黑油山尤其酷热,又没有水源,日常用水只能从几十公里以外运过来,粮食也十分紧张,钻井队员们只能靠着雪水泡馕填肚子。


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钻井队的各族青年们,怀着建设祖国,找到大油田的雄心壮志,日夜赶工,仅用了两个月就安装好了一号井架。



10月29日,一号井就喷出了原油,这些黑色黄金让戈壁滩变成了欢乐场,并肩作战几个月的钻井队员们抱在一起,高呼跳跃,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青年们还当场跳起舞来。


11月1日,钻井在连续运行的8.5个小时内就产出6.95吨,11月2日产出8.1吨,标志着黑油山钻井成功稳定出油,且产量远超预期。



这个令人惊喜的消息,11月15日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上,毛主席当即打电话祝贺时任国家石油工业部部长的李聚奎,国务院副总理陈云也在当天晚上打电话到石油部,详细询问黑油山钻井的情况。


次日,国务院就召集石油部门负责人开会,专题商讨新疆石油勘探的工作,指示加强黑油山的地质勘探力量。


黑油山钻井的出油,以及地质勘探所得的信息数据证明,在准噶尔盆地的西北边缘,克拉玛依—乌尔禾地区具备形成大油田的地质条件,石油部门很快制定了“撒大网、捞大鱼”,在黑油山开展勘探大会战的方案。


1956年的黑油山,再不是千年以来荒无人烟的景象,四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勘探和钻井建设,为了克服设备物资和人员后勤的极度匮乏,在人民日报的宣传和号召下,全国都掀起了一股捐钱捐物、支援克拉玛依油田大建设的热潮。



当年的5月1日,黑油山被正式命名为克拉玛依油田,面积达到130平方公里,当时探明的可采储量就在1亿吨以上,这个名字从此成为中国石油工业史上的光辉一页。


10月1日的国庆盛典上,通过天安门的游行队伍中,就有着发现大油田克拉玛依的巨型方阵,这也是石油人们至高无上的荣誉。


毛主席在听取克拉玛依石油探井工作的汇报时,对于野外勘探工作的辛苦,他老人家说,搞石油是艰苦的,发展石油工业,得革命加拼命。



这也是作为后发工业国,要弥补百年落后的基础,所必须肩负的艰难使命,而克拉玛依石油人也肩负起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以拼命的精神建设起来。


两年后的1958年,随着克拉玛依油田的发展,这里已经建设起一座四万人的小城市,全城的人口都是围绕石油工业的产业工人和家属们,国务院也特地批准设立了克拉玛依市。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副主席朱德视察克拉玛依市,对这座城市给予高度赞扬:


“3年以前,这里只有一个打猎的维吾尔族老人,可是3年以后,你们已经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建立起一座4万人口的石油城市,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也是一个动人的神话。”



今天的克拉玛依


克拉玛依的辉煌一直在延续,2002年,其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原油产量上千万吨的大油田,至今已累积出油2亿吨以上了


而新疆的丰富的油气资源,还只是冰山一角,2018年,又在克拉玛依周边,探测出了世界最大的砾岩油田—玛湖油田,迄今累计发现三级石油地质储量12.4亿吨。



而几年之间就拔地而起的克拉玛依市,已经成为一颗璀璨的西域明珠,这里既是孵化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也通过石油工业积累的财富改造了环境。


人工挖掘的克拉玛依河在2000年竣工通水,几十年前忍受着干渴在荒漠上钻井的第一代石油人,他们的后代终于彻底告别了缺水的困难。


解决了水源,有了绿色的克拉玛依市,现在已经是天蓝水清的宜居之城。



易中天老师的《克拉玛依赋》中,对这座城市的描述是:


“碧水穿城,是丹青自挥洒;长桥卧波,非弦管而嘹亮。网络捭阖,路接青云,阡陌纵横,旗卷绿浪。胡杨依旧,不见当年风霜,大雁重来,疑落银河街巷。是塞北却似江南,无渔舟而有晚唱。妩媚千姿,可比绿野将萌;风情万种,最是华灯初上。”


而在黑油山上有一尊赛里木·巴依大叔骑着毛驴的雕像,纪念着这座城市的起点,这位新疆老人从山顶带来的黑水,开启了这一段奋斗之路。



参考文献:


《地表石油汩汩来 克拉玛依新现石油涌泉群》,《中国国家地理》,2020年第09期


《克拉玛依油田如何被发现?》《百年潮》,2009年第5期

喜欢东海独钓叟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