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和气生财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重大突破!全球首例无刺鱼问世,或将改变淡水鱼养殖产业?

送交者: yanziaz[♀★★★★声望勋衔18★★★★♀] 于 2022-03-30 8:18 已读 7805 次  

yanziaz的个人频道

+关注
重大突破!全球首例无刺鱼问世,或将改变淡水鱼养殖产业? 

烹饪整鱼是中华美食特有的文化,从家焖到清蒸,做法花样百出,品味各有不同。除此之外,吃整鱼还被赋予了美好寓意:比如大年三十儿年夜饭的菜谱里,必定有一道鱼菜,因为这代表着连年有余。


不过吃鱼虽然味道鲜美,寓意吉祥,然而卡鱼刺却成了每个人童年时代不可磨灭的痛。



对此,华中农业大学的高泽霞教授用了将近8年的时间,挑出淡水鱼的长刺基因,并且成功培育出无刺鱼,有望造福广大吃货。


有刺鱼变无刺鱼的过程:

鱼刺学名肌间骨,这并非是鱼类用于游动的脊椎和主要骨干,而是指鱼肌肉里的小刺。如果从形成源头上来类比,也可以把鱼刺看成人类长骨刺。


对于这个问题,华中农业大学的高泽霞教授有了新看法:培育出无刺鱼,让无刺鱼成为大宗鱼类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把时间回溯到2012年,高泽霞刚刚博士毕业,面对之前从形态、表型方面研究鱼刺的课题,她另辟蹊径以遗传和基因方向入手,并且这是一个全新空白的研究领域。


因此为了寻找到鱼长刺的基因,高泽霞教授所组建的科研团队,开工的头三个月只干了这么一件事——挑鱼刺。


首先把鱼身上的每一条细刺都挑出来,再运用工具剔除结缔组织,在鱼刺自然降解之前快速放进液氮里保存,最后提取RNA,快速进行基因表达。


最终,团队筛选出将近50个可能长肌间刺的基因。



接下来就是对这50个基因逐一验证,到底哪一个才是鱼类可能长刺的基因。



为了更加清晰直观的验证基因序列,科研团队把从鳊鱼身上找到的有刺基因放到生长周期更长的斑马鱼身上,再运用基因编程技术逐个敲掉这些基因,看每个缺少不同基因的斑马鱼肌间刺如何变化。



这听起来像收集干脆面里的卡片,你不会知道开袋之后到底会收集到什么卡片。所以这个过程,一验证就是七年。终于在2019年年底,高泽霞团队找到了鱼类肌间刺的主效基因,成功培育出无刺斑马鱼。后来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团队又向中国其他淡水鱼进军,成功培育出无刺鲫鱼。


培育无刺鱼的意义:

培育无刺鱼实验伟大程度不亚于转基因大豆,不仅会升级淡水鱼产业,改进家庭饮食结构,甚至会由此催生出新行业。


根据我国淡水鱼养殖业数据表明,当养殖水面大,水质良好时,四大家鱼的饲养周期是两年。当水面养殖密度高,水质较差时,就会增加养殖时间成本,让原本的两年成鱼出栏变成三年。


而传统的淡水鱼养殖,鱼肉中含有容易卡嗓的肌间刺,不像鸡肉牛肉那样入口既嚼,这也让很多类似于肯德基、接头炸鸡柳的快餐行业望而却步。



相比之下,无刺鱼由于是转基因物种,类似于杂交水稻和转基因大豆,一方面会增强鱼类产量减少养殖时间,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肌间刺,所以鱼类必须依靠全身肌肉游动,这使得产出的鱼肉口感更紧致,人们也不再需要面临卡刺风险。



所以我们可以假设一下,无刺鱼培育一旦投向市场,第一个改变的就是上游淡水鱼养殖业。无刺鱼会迅速增大产量,出售价格更低廉。其次面对下游餐饮行业,无刺鱼没有刺的特点也势必催生出更多关于淡水鱼类的快餐小吃。而在营养价值方面,鱼类快餐小吃也比鸡肉类营养含量更高。



转基因的安全性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不少人对转基因食品谈之色变。有人认为它不安全,吃下去也会让人体发生基因突变,甚至有公司以“非转基因”为噱头,打着“健康”的旗号大赚无知消费者的钱。


对此有网友脑洞大开:吃无刺鱼会不会让骨头萎缩?



也有网友在线呼吁动物保护协会,认为培育无刺鱼有违人性和道德。



而实际上通过改变基因来制造出特定品种的食物,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我们最熟悉的杂交水稻,这种水稻产量高又耐热耐寒,才能让网友金句辈出:是袁隆平爷爷让你吃得太饱。



而更高级别的杂交必须靠转基因才能实现,比如转基因大豆和豆油。


那么转基因产品以后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呢?对此有三个方面的答案。


首先,解决吃饭问题:转基因农作物就像植物界的超级英雄,通常具有适应环境能力强,耐病,产量高等多重优势。所以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势必会提高世界粮食产量,解决全球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



其次,农副产品界的私人订制:类似于不用吐刺的无刺鱼,美国也上市了敲掉氧化基因的苹果,让苹果不会氧化。除此之外,还有国家培育出没有腥味的大豆,让讨厌腥味的人群也能享受到豆浆的营养。这些都是利用转基因编码技术,实现农副产品界的私人订制。



最后,食品安全问题:2003年,欧盟将转基因成分标准降为0.9%,超过标准的产品必须清楚标明是“转基因产品”。2018年5月4日,美国农业部发布法规《国家生物工程食品信息公开标准》,表明转基因产品必须带有标签。



以上种种国家法律意味着,人们对转基因产品安全问题的担忧不无道理。没有经过时间验证和迭代的转基因产品,很有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写在最后:

转基因无刺鱼是全球科学界的重大突破,其影响意义也极为深远。不过目前转基因无刺鱼的研究仅限于实验阶段,后续投入市场还需要反复做安全实验进行验证,更需要科学家们对转基因无刺鱼多方面科普。总的来说,想要无刺鱼面向消费者,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重大突破!我们快吃上无刺武昌鱼了[J].武汉长江日报.2021-12-23.[2] 淡水养殖“无刺鱼”是首选[J].渔业信息荟萃.2021-12.[3] 王根平,杜文明,夏兰琴.植物安全转基因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5):823-843.

作者:小羊 校稿编辑:李子

喜欢yanziaz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