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之文读来想起当时的年代,文字的比喻描写都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回答: 张洁走了,一去不复返的恢弘 由 markmarkmark 于 2022-02-07 11:31
当少年时代的我,在上中学时写作文熟读类似的文字和写作方法,心里隐隐觉得哪里有点不对,这样教授写作估计是可以商榷的。但我完全不敢说。19年回北京,一群朋友聚会,烤全羊,说是完全为我举办的,所以我必须去参加。长条大桌,两边各坐下十多人,满席都是好吃的,他们都是年轻人。于是喝酒,三两杯下肚大家就亢奋并不再羞涩。然后站起了一个男子,复旦毕业的博士,平常间举止斯文有礼,会给女士开门的那种。他站起了是为了吟诗,大声地吟......,高尔基的《海燕》,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还有他自己写的诗。我当时一阵恍惚,那种熟悉的场景,年轻时曾一再地经历过。但是那天我却感到了格格不入,觉得隔得很远很远,我独自漂浮在半空。当然我一丝也没有表露出来。我分析自己,怎么会产生这种感觉?是在美国呆的太久了?是肾上腺素不再旺盛分泌?是审美情趣改变了?是终于找到了真实的自己,不再假装激动了?总之,我想说的是,我小时候喜欢张洁,主要喜欢她的勇气。但是今天再读她的文字,例如马客兄登出的“四季”,我已经一行都读不下去了。不是她变了,而是我自己改变了。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