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版《活着》--Our Daily Bread (1934)
《Our daily bread》是由King Vidor 1934年拍摄的反映社会现实的黑白电影。找不到现成的中文译名,又不想直译成《我们的日用粮》之类无趣的名字,我先暂且译成《活着》。
故事发生在1929年全球经济大萧条期间,玛丽和约翰和千千万万受此影响的普通工薪阶层一样,失业找不到工作,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房租交不起,窘迫到来客人想加个硬菜还要拿点东西去换。经人介绍,他们得知180英里外有个农场空着,可以开垦种地。于是他们下了乡。到了乡下,他们才发现,地不种不会长庄稼,井不挖不会出水。约翰不懂农活,玛丽连鸡都没抱过。可生活的秩序,往往在混乱中自生自长。
他们开始找人——失业的木匠,落魄的律师,干过电工的,唱过戏的……有的带着老婆孩子,有的孤身一人。一群原本互不相识的人,都是遭受了大萧条的打击,都是漂泊在路上四处寻找活路,就这样汇聚到一起,搞起了“农业合作社。“
在“大队长”约翰的带领下,经过辛勤的劳作,终于从土里冒出了玉米芽,大家都非常激动,围拢在田边,在一位长者的带领下齐念主祷文,感谢上帝赠予的daily bread.
这部黑白片老电影用舒缓的语气慢慢地讲,温柔而坚定地讲--信念、善良和正义终究会得胜。贴主:oncewasthere于2025_04_10 3:05:35编辑贴主:oncewasthere于2025_04_10 3:28:29编辑贴主:oncewasthere于2025_04_10 3:29:25编辑贴主:oncewasthere于2025_04_10 5:14:14编辑
接下来农场又发生了几次危机,农场面临拍卖,工友施巧计竟然用1.85美元拍下了160亩的土地;现金流断裂,没法采购食物,通缉犯路易将自己交出去,用赏金救急度难关;面临干旱少雨的困境,约翰倍感压力,再加上有钱少妇的勾引,男主几乎要离家出走,关键时刻还是放不下农场,悬崖勒马,并决心做最后一搏,引水灌田。
贴主:oncewasthere于2025_04_10 15:54:21编辑
已标注为oncewasthere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